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与社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较快,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而社区矫正是预防青少年再犯罪的一种有效的行刑社会化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再预防的刑事政策。本文主要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现状、我国正在建立的社区矫正制度以及社区矫正制度对解决青少年再犯罪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也是居高不下。总的来说,青少年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犯罪绝对人数上升;初犯者比例增大;犯罪年龄低龄化,人员团体化,手段成人化,类型多元化;侵财性最为突出,暴力性犯罪所占比例较大,犯罪者大多是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自觉进入犯罪状态,因受教唆而犯罪的比例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4.
耿锐 《青年论坛》2003,(5):24-25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其犯罪性质恶劣 ,后果严重 ,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极大危害 ,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本文通过对我市近三年间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 ,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等方面作一探析 ,从中发现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并就如何更好地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提出对策 ,以期对违法青少年的转化及遏制青少年犯罪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逐渐增多,青少年违法犯罪日渐突出,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直接干扰和破坏社会生活,阻碍了正常的社会运行。当前青少年犯罪存在恶劣性、多发性和突发性特点,呈现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形式团伙化、犯罪成员低龄化和犯罪手段髙智化、成熟化特点。应从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管理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相似文献   

6.
人才与罪犯仅隔一“线”——剖析青少年高科技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24日,来自世界最富裕的8国因特网高级专家齐聚柏林,研究如何打击愈演愈烈的网络犯罪。德国外长菲舍尔在会上称,就目前看,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000亿德国马克。在我国,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亦逐年迅速上升,据对北京、江苏、上海等地调查,此类案件80%为青少年所为。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吸毒贩毒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遏制青少年高科技违法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和平地区14-16岁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概括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他们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本文作者号召全社会重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9.
孙召路 《理论月刊》2004,(1):122-124
通过对大量的青少年犯罪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变的。其中,大多数的犯罪青少年在心理上对社会现象的认知产生了严重偏差,从而导致心态失衡,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产生青少年心态失衡的社会原因和背景,对于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谢晓霞 《青年探索》2008,(3):74-76,86
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国内外公认的极其困难、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深入剖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努力探索预防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有效举措,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和父母的有力监管,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增强对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功能对于遏制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家庭中普遍出现“空巢”现象,而由此带来的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以G市为例,对“空巢”家庭中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具有共同性的问题。我国由于无固定职业的社会游动群体的出现,使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势头;青少年毒品犯罪以及网络犯罪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并出现了违法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集团化、专业化等特点。如何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进行分析,在社会预防方面制订科学有效的办法和对策,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原因,探讨预防的对策,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和各种消极因素在部分青少年中的综合反映。近几年来,在我国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具体表现为:暴力犯罪增多,团伙犯罪突出,犯罪年龄低化,犯罪手段凶残,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人数上升等。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些发展趋向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为第十九届国际警察高度专业化研讨大会交流论文。文章首先对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变化中出现的三次犯罪高峰作了简要回顾。继而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少年犯罪数字增大、比例过高并“居高不下” 的事实为依据,探讨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变化特点:在青少年犯罪方面,初犯年龄提前,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主体;在青少年犯罪类型方面,除传统的类型外,绑架、雇佣杀人、涉枪案件、盗窃机动车、计算机犯罪等日渐增多;在青少年犯罪形态方面,团伙犯罪突出,出现了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随后,文章对跨世纪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体预测:一般案件不会大幅度增加,重、特大案件继续上升,侵财及性犯罪是主要犯罪类型,暴力性犯罪、团伙犯罪、跨国犯罪更趋严重。根据我国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标本兼治,教育和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青少年犯罪从近年司法统计数据看 ,其在全部刑事案件的比例虽有下降 ,但绝对数呈上升趋势 ,青少年犯罪仍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表明对其治理应有别于一般成年人犯罪。青少年犯罪的法律对策包括制定相关法规、设立少年法庭、对青少年犯的司法干预从宽 ;社会对策包括提供良好教育、开展社区辅导与社会帮教、工读教育、加强娱乐场所和传播媒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家庭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各国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和重要原因。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当的家庭教育两大方面。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首先从家庭做起。要强化家庭的教育职能,提高家长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更新教育观念,讲究教育方法,做到德智并举。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树华 《公安学刊》2000,12(3):15-19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界定的有两个方面问题 ,即青少年犯罪中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中“犯罪”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用语。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上限为18岁 ,下限为6岁开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9.
城市犯罪是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而急剧增长的城市问题。我国城市犯罪的研究虽起点晚,但成果累累。表现在对城市犯罪状况研究方向,分析了90年代城市犯罪的一般趋势表现为:城市犯罪随社会转型而增长,外来人口是城市犯罪的重要人口,青少年是城市犯罪的主要人员,财产是城市犯罪的主要目标,共同犯罪是城市犯罪的重要形式,暴力是城市犯罪的重要手段,认为城市犯罪的一般成因主要有:城市生活的差异性导致心理的不平衡,金钱成为城市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中介,淡漠的市民关系为越轨行为提供条件;在城市犯罪的控制策略方向提出,应加强外来人口、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强化城市居民的被害意识,通过环境设计建设以提高社区威慑防范能力。目前我国在城市犯罪研究不存在一些问题,对犯罪成因和犯罪控制方面的研究比较粗浅苍白,研究手段比较单一,实地研究手段少,研究不深入等。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轨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少管所、工读学校和普通中学的74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回溯调查的方法考察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年龄和行为特点;通过分析287名少管所青少年成长历程中负向事件的发生顺序,描绘了青少年犯罪的两条发展轨迹,探讨了青少年走向犯罪的过程中可以转变的契机,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