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晓进  任东来 《美国研究》2003,17(1):122-136
1972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亨金出版了《对外事务与宪法》①一书。作为填补空白之作 ,此书引起了美国法学界和政治学界的广泛注意。在该书的前言中 ,亨金指出 :“有关美国宪法的书堆积如山 ,有关美国对外关系的书也堆积如山 ,但它们是两座不同的书山。”亨金的这本书成功地在两座山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或者更确切说将两堆书融为一体。2 0多年过去了 ,世界发生了巨变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也有所变化 ,但亨金的这本书在美国学术界的地位却没有改变。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在一个美国越卷越深的世界中 ,美国的精英们急切地…  相似文献   

2.
谢阁兰的诗作虽以中国文化为创作源泉和意义背景,但并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异国情调文学”。在《论异我性》~(##)一书中,谢阁兰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异国情调”这一用滥了的名词作了全新的解释:在他那里,这一概念是指被认识的主体或客体与认识的主体之间的相异性,这包括“自我”与外界的相异性、“自我”与“自我”的相异性以及“绝对的存在”与有形的存在之间的相异性。诗人向往“他方”,不是为了猎奇述异,而是出于他对“原生”(I’Etre)之谜的无穷尽的探索。这种以认识“形而上”为目的的诗歌显然不能以东方情调为满足,它试图抵达的“异邦”实际上是超验的彼岸,它不仅不以基督教的“上帝”为归宿,而且恰恰是反对用基督教的思想来解释世界。本文着重分析诗人在作品中为表达他的哲学思考、暗示“绝对存在”而常用的几个意象和概念,如:中国思想所说的“天”(或叫“上天”、“上帝”)、中国古代铜钱中的方孔(“虚”)、“西藏”、“她”、“我”等。通观诗作可以看出,无论诗人借用什么象征,都只能是一个不知其所代的代名词,一个只有喻体不知其本体的隐喻。诗人所寻求的“绝对”永远是个无法接近的“未知”。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了帕特里克·莫迪阿诺(1945—)的头六部小说。在这些小说中,“人的自我”这一主题萦绕着作家的脑际,他从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社会地位问题入手探讨人的自我,暗含地触及到六八年五月风暴后一代青年入的自我问题。“在我们这一怪诞的时代”,战争威胁和警察的淫威形成一股熵的力量,它把人的自我撕成碎片,使人失去尊严。失去身份的人一无所有,“无”是小说主题网中的一个常量,“无”只有和“有”相对立才有其意义,“无”和“有”是一对二律背反的矛盾,这种二元性现象散发在整个小说世界中,具体表现为自我的进退两难,主题的两重对立,空间地形的两分对立,和时间的往复运动。因此,二元性乃是小说结构的组织原则。失去自我的人都是些无国藉者,落魄者和生活在社会边缘者。他们四处漂泊,寻找自己的祖国,父亲和逝去的往昔,企图重组他们的自我,但“竹蓝舀水一场空”,等待他们的是种种失败和失望。在莫迪阿诺看来,只有通过写作,才能重建一个人的一生,使他的往昔经历失而复得。  相似文献   

4.
“明澈之路汇集在我的身上”。——《无知者》“对于自我的执着,增加生命的不透明”。——《播种期》在十九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如此表述他的愿望,“愿把世界写成一本美丽的书”。无疑,马拉美对于唯一的、大写的、完美的书的绝对追求影响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无数诗人,寻求以纯粹的语词切近理念的世界,无限探索语言之局限,直至走入“纯诗”的绝境。在二战后开始创作的一代法国诗人,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在西方文明的废墟之上,认为要“从一本书走向世界”。菲利普·雅各泰(Philippe Jaccottet,1925-)正是这一代诗人中卓越的一位,在…  相似文献   

5.
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意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以目光吞噬了她。”这句话及许多其他表示足以表明实在论和唯心论的共同幻觉,按这个幻觉,认识就是吞噬。在学院派出现一百多年之后,法国哲学依然停留在这里。我们都读过布伦希维克、拉郎德和梅耶松的书,也都相信精神—蜘蛛将事物诱至其网中,用白色的粘液将事物包裹起来,并慢慢地吞下,把它们还原为它自己的实体。一张桌子、一块岩石、一座房子是什么呢?是“意识内容”的某种堆积,是这些内容的秩序。好一个食用哲学!然而似乎没有比这更自明的了,桌子难道不是我的感知的现实内  相似文献   

6.
在韩国济州岛,有这样一位“农夫”,他如痴如醉地爱上济州岛的树木,36年来,倾注毕生精力,将一片荒凉的乱石地建成了世界唯一的盆栽庭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都饱蘸着这位农夫的信念与理想,这不仅是一座盆栽之苑,更是一座浸透着灵魂的精神之苑。他就是韩国济州岛盆栽艺术苑———“思索之苑”的苑长成范永先生。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的《思索之苑》一书,讲述的就是这位韩国“农夫”的石头与树木之爱以及他的人生故事。2006年2月17日,该书首发仪式暨出版座谈会在现代文学馆举行。该书2003年在韩国出版,由成范永先生亲笔撰写。成范永先生…  相似文献   

7.
《人民之友》2020,(1):76-76
湘乡市第四中学是湘乡市人民政府直属全日制完全中学,一所有90年校史的湘中名校。学校占地面积120余亩,校舍面积36000多平方米。学校设有初、高中部,现有56个教学班,师生员工3000多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创新教育百强名校”“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湘潭市园林式单位”“湘潭市绿色学校”“湘潭市体育人才基地”“湘潭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湘乡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8.
应琛 《新民周刊》2024,(4):26-29
<正>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现在,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扎实推动,大江南北,一座座滑雪场、滑冰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冰雪运动已向真正的“全民运动”迈进。这段时间,除了勇闯哈尔滨的南方“小土豆”外,朋友圈还被滑雪的南方人刷屏。“你看,就算是工作日上午九点,南方的雪场也可以是这样的。”上海白领赵蕊(化名)向《新民周刊》展示了一张朋友圈的照片。好家伙,真有点“人人争当谷爱凌”的架势。  相似文献   

9.
大众性韩国文化论的生产与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 从文化角度自我定义、摸索其整体性可以说在哪个群体里都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韩国自然也不例外。“韩国文化的特征是什么?”“韩国人的共同性格是什么?”“何谓韩国文化,如何对其定位?”等等,诸如此类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来,实际上对此进行的探索也一直在进行着。这种探索工作主要是运用严格的分析框架和方法,可以采取以一定专业领域的读者为对象的“专门性”研究形式,也可以采取利用较轻松的分析方法来满足一般读者了解韩国人生活的欲望这种研究形式。 本文中首先把后一种探索工作所产生的言论定义为“大众性的韩国文化论”…  相似文献   

10.
印尼总统苏哈托签署的一九八四年第二十九号“总统决定书”,取消了一九八○年第十四号“总统决定书”里关于“原住民”与“非原住民”的提法。此事在印尼各界反应强烈,众说纷纭。取消“非原住民”提法,实际上是对过去错误政策的否定。是印尼政府一项明智的决策。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10月 2 3日 ,韩国总统卢武铉在访问新加坡期间表示 ,支持将英语作为第二种官方语言。他说 :“我们将局部地落实这一想法并逐步推广。虽然有一些人反对 ,但扩大英语的使用和英语教育是必要的。”财经部计划在全国建立约 10 0个特别区 ,在这些区域中为教授英语的外国教师的住宿提供方便。例如 ,京畿道计划建设一座“英语村” ,这是一所独立的校园 ,为坡州的青少年学生提供相关的英语课程。同样 ,济州和仁川的地方政府也表现出对类似计划的兴趣。2 0 0 1年 ,新千年民主党曾试图使英语成为济州岛的第二种官方语言 ,并希望通过这一举措…  相似文献   

12.
1998年4月,我参观了柏林民俗博物馆。其中,东亚艺术分馆里有一个叫“吐鲁番藏品”(Turfan-Sammlung)的展览,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一幅幅修整过的壁画,一座座的佛像,一件件艺术品,古朴、精美、典雅,它们全都是出自我国新疆地区真实的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13.
热点     
《新民周刊》2024,(13):26-27
<正>A中国雄安七年蝶变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设立7年来,从华北平原上“一片地”绘就“一张图”,再根据高标准规划蓝图建起“一座城”,雄安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的蝶变。总部商务区是雄安高层建筑密集区域。上百米的中国中化大厦和正在建设的雄安国贸中心、雄安城际站地面“新月型光廊”采光面一起,未来将形成“三塔映月”景观。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约11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将构成一座“地下城”,高铁、地铁可在地下平层换乘。  相似文献   

14.
崔承现所著《韩国华侨史研究》一书于2 0 0 3年 8月由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著作是运用辩证的人类学和民族发展理论 ,以丰富的历史文献、统计报告和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 ,对韩国 (朝鲜 )华侨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书中指出了韩国华侨开始作为中韩传统宗藩关系下的“上国”国民 ,这种身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侨华人存在不同之处。韩国华侨作为近代历史的产物 ,在形式与内容上相互矛盾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成为韩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韩国华侨在冷战时代被迫采取“一边倒”的意识形态认同 ,以独特的、“沉默”方…  相似文献   

15.
杨维格 《新民周刊》2022,(26):30-31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以建设“生态之城”为目标,努力营造“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生态环境。5年后,上海的公园数量要跃升至1000座以上。郊区将推进镇级公园建设,实现“一镇一园”;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改造建设乡村公园,基本实现“一村一园”。因地制宜地建造乡村公园,除了要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在五年内建成200座左右乡村小微公园,还要改建50座左右开放休闲林地公园。目前,已有一大批建好的乡村公园等待大家去探索发现。  相似文献   

16.
仇华飞 《美国研究》2007,21(1):136-144
国际关系的基本政治环境是“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处在绝对安全环境中。①在国际安全困境中,各国都努力寻求摆脱困境的途径,以影响对本国安全构成威胁的环境。对于国际安全环境的理解,不同的研究取向产生不同的分析方法。理想主义学派强调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视为维护本国安全的“公共产品”。而建构主义者认为“规范、秩序和价值观念制约国家对外政策的制订,甚至可以改变对国家利益本身的建构”。②丹尼尔.帕帕在其新版《当代国际关系:认知建构》③一书中,结构性地论述了影响当代国际关系的诸多因…  相似文献   

17.
王仲昀 《新民周刊》2022,(11):34-37
其实无论是“老外”,还是高校教师、医护人员,或者其他不同职业的人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一上海市民。在2022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倒春寒”之中,正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理解与奉献,托起了这座超大城市面对突发状况时最基层的底气。  相似文献   

18.
俞耕耘 《新民周刊》2022,(13):127-127
从而,“我们给自己讲故事,是为了活下去”,或是为了再活一遍。“我们讲故事,解释自己为何孤独,或是被什么纠缠不清,而这些不复存在的故事可以像我们现今正在经历的一切一样,完整地定义我们。”作家莱斯莉·贾米森这样写道。她将讲述作为理解自我的方法,而故事大多对应“过去的”与“他人的”。其非虚构文集,如《十一种心碎》《在威士忌和墨水的洋流》都在讲述各色人物的心灵故事。  相似文献   

19.
隆塞:你在《文学与差异》最后的注释中说过:“一种问题的置换在此确实构成了一个系统。”这种说法对你所有的书不也同样适合吗?它们是如何构成一个系统的? 德里达:实际上,它们作为一种置换和某一问题的置换,的确构成了某种系统,这一系统在某处向使之运动的一种无法确定的源泉开放。你提及的注  相似文献   

20.
虽然电子化阅读已成为趋势,但一页一页翻看、记录,感受与纸张、墨香的亲密接触,仍然是不少人难以割舍的习惯。美国人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其实,图书馆也是一座城市的心脏。因为它的存在,可以提醒人们培养阅读的习惯,而阅读,则是开启新知、探索世界的通道。与此同时,图书馆本身的颜值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成为一座城市文化精神的窗口。一起循着书香,打卡美丽图书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