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律具有激励性。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主体性,需要发挥法律的激励功能。创新人才的培养,其创新成果和利益的保护,以及其创新积极性的激发等都需要发挥法律的激励性。要彰显创新人才的主体性,不仅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外附激励和内滋激励功能,而且要尊重法律对创新人才的激励规律,合理发挥法律的激励性,并遵循激励信息有效、激励强度适中、监督有效和激励平衡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尊重人才”与“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的思想。高校党外人才是大学科技创新的重要依靠对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高校党外人才参与协同创新的意义,构建高校党外人才在协同创新中作用的胜任力模型,思考发挥高校党外人才在协同创新中作用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逸  薛梁 《人事天地》2012,(4):17-19
当前,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无锡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引领不动摇、科技驱动不动摇,大力吸引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化。2011年3月颁布的《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策略,强化紧缺人才培育,积极打造专业技术管理及高技能人才队伍,实现引才、育才和聚才竞争的新优势。其中,强化紧缺人才培育的基础是做好紧缺专业人才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刘军仪 《人事天地》2013,(12):33-35
建设人才特区是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实践。2011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协调有关国家部委印发《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成为中关村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推进县域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调整经济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建立外向产业,都需要有特定专业人才。为此,县域经济必须建立一整套的人才培育和管理机制。结合县域经济的实际,加快创新人才机制,建立和完善县域人才竞争机制,是加快县城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人事天地》2010,(22):8-8
最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会议上说,要围绕农业产业急需的生物育种创新、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打造创新团队,形成人才高地。到2015年,农业科研人才和推广人才总量要达到68万人,2020年要达到70万人。  相似文献   

7.
李源潮: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李源潮近日为中科院干部和专家作人才工作报告.介绍我国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情况。他说.国内高层次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力量.国家将出台实施国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特殊支持计划,重点支持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特别是在一线担重任的创新创业骨干人才.形成与“千人计划”相互衔接、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国家、民族的进步依靠创新,创新的获得依靠教育。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但要求21世纪的人才知识渊博,而且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批能胜任创新教育的新型教师。然而,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中,创新型教师严重不足,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等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培养大批…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创造型教育是以全面、充分发展大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和教育创新,其关键是人才创新,培养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创造素质,创造素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就其本质来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是主体为达到特定的目的所采取的不可或缺的中介要素。是人才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和源泉。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批判性、独创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变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是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关键。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人才观应体现在“三观”的确立上:即综合素质的人才观,能力为本的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的心理观;教育观应落实在“三个注重”上:即注重智力开发,注重竞争能力,注重创新意识。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应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入手,考虑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动力系统为着眼点,设计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