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月24日,17位美国高层官员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在华培训,离京返回美国。此次培训是美国首次派遣高层官员来华接受"全球领导力"的培训,该培训项目是由清华大  相似文献   

2.
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发表演讲,再次公开指责中国汇率政策;同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攻击中国人权现状。美联社评论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罕见地在同一天对中国进行“双重伤害”。而才在一周以前,美国派出了两个高级别官员,访问了中国,被外界称为“总统特使外交”,似乎中美关系在2010年一开始,围绕军售、达赖、谷歌等事件,变得“一地鸡毛”后又冰雪消融。但是,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历史状况是有合作有冲突,有结盟有对抗。美国以援华抗日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盟友;以扶蒋反共告终,又与中国人民对立。这是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不幸结局,但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尽管中国方面始终坚持对美交流合作、积极主张互利双赢并采取一系列外交努力,美国疑华、恐华、遏华声浪仍然不断高涨,敌意措施不断出台。美国对华心态由轻视中国向重视甚至恐惧中国转变;由对华战略从容向战略焦躁转变;由利用国际规则改造中国向破坏国际规则打压中国转变。从战略安全、意识形态、经贸关系、台湾问题四大因素,和美国对外干涉主义倾向的发展、大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高、台湾局势的演变与美台关系的变迁四个变量分析中美关系,可以得出结论:中美关系中有变化也有不变。不变的是两国利益的交汇点,变化的是美方心态等自身因素。两国关系的基础虽遭侵蚀,但总体上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两国之间将长期处于一种斗争与合作交织、交错的相持局面。美国部分势力虽然试图重温冷战旧梦,但时代条件、中国国情和中方的应对战略,决定了这种图谋必将失败。面对中美关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做好最坏情况下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关键是要坚定信心,敢于斗争,巧于应对,通过"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5.
薛磊 《党史文苑》2005,1(7):17-19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历史状况是有合作有冲突,有结盟有对抗.美国以援华抗日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盟友;以扶蒋反共告终,又与中国人民对立.这是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不幸结局,但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廉政瞭望》2013,(24):23-24
时下,官方正大规模规范官员打招呼,不能叫“老板”、“大哥”,必须称“同志”。这是目前《人民日报》评论文童传递出的信息。文章刊发一周内,就有省委下发通知呼应。但是,在高层官员私人交往中,也有更随和的称呼方式——“外号”。  相似文献   

7.
张政文 《唯实》2014,(10):92-94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其外交实践来看,充分暴露了美国外交的恶质性,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中美关系产生了严重冲击和影响,甚至有导致中美之间发生"第三方冲突"的危险,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应对。一、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恶质外交众所周知,美国外交的目标是追求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14,(9):43-44
正1989年6月,美国布什政府对中国采取一系列严厉制裁措施,中美关系跌入低谷,两国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基本断绝。鲜为人知的是,在消融这一外交坚冰过程中,"音乐外交"曾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93年,美国担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东道国,提  相似文献   

9.
美国出版的论述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四部力作萧军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是沉重的一页,这段历史是200多年中美关系史上最困难、最敌对的时期,并且这一阴影继续影响着当今北京和华盛顿的关系。美国学者很重视这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社会积极筹备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之际,人们同时关注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美国总统布什邀请将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的消息。由此,中美关系再次成为各国媒体特别是美国媒体报道的热点。社会各界都在期盼由此给双边经济贸易往来带来的实际利益,中美关系进入了由冷转热的新阶段。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之间始终在忽“冷”忽“热”的交替中发展着相互往来,并成为当代国际关系格局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所谓“冷”与“热”,指的是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时常经历着时而高层往来频繁、协商气氛友好的密切时期,时而双…  相似文献   

11.
工作动态     
《北京支部生活》2012,(15):13-15
市老干部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讨班在清华大学举办6月25日至29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市老干部局与清华大学合作,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举办了第二期全市老干部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讨班。来自全市各系统、各区县老干部工作部门部分负责同志及业务骨干共80余人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培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老干部局局长薛菡,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副院长周茂林等领导同志出席了研讨班开班仪式。本期研讨班邀请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创新社会管理、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权益保护等专  相似文献   

12.
李家成 《唯实》2018,(7):95-96
"鼻血打击"方案作为美国对朝鲜进行精密和限制性打击的一种战略性安排,其脱胎于美国对朝"作战计划5015"。我们认为,美国对朝"鼻血打击"方案具有高风险,因而是不可行的。"鼻血打击"方案的提出与内容"鼻血打击"(bloody nose strike)方案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官员提出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由县处级、厅局级官员组成的各类赴美考察团也多了起来。他们肩负着学习、交流、培训等各种重任,多数人工作努力、守时礼让,给对方留下了良好印象。但也有些人不注意入乡随俗,言行举止有失检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日前,新华社报道北大开设学费为66.8万元的天价"后EMBA"班,其中,一半以上是政界人士,引发关注。随后,北京大学确认,目前该班招收的10名学员全部来自企业,并不招收政府人员。然而蹊跷的是,有记者再次以报名者身份探访北大校内的"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高层培训中心",负责招生的老师表示,"后EMBA"项目中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占比是"一半一半"。  相似文献   

15.
怎样看待中美关系的新变化?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召开非正式首脑会议之机,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往西雅图,同克林顿举行了正式会晤,这是中美关系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美关系改善的新开端。从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采取制...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1,(19):29-29
六枝特区新干线网络平价中心,是一个有25家连锁超市和多家生产型企业的民营企业,该党支部紧紧围绕"紧扣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增长"的活动主题,着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凝聚力、影响力、亲合力、向心力、生命力。中心为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增强竞争力,每年投入培训经费16万余元,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及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等加强党员和员工的培训,并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把企业文化作为新干线发展壮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系”、“解”之间斯考克罗夫特秘密访华,是美国宣布制裁中国后双方高层之间的首次接触。这次秘密访问对防止两国关系继续恶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美国继续制裁中国,双方关系仍然处于僵持状态。中美关系的“结”并没有因此解开。这时,美国与苏联的关系倒是有所改善。两国首脑即将于12月初在马耳他会晤。中、美、苏之间的三角关系,出现了调整趋势。在  相似文献   

18.
丁建同 《党史博采》2013,(12):31-34,38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近年来由于美国的错误判断,致使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相互不信任感不断增强。但是在中美关系史上也留下了许多佳话,大家所熟知的便是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积极促成的尼克松访华的破冰之旅,创造了中美关系的华彩篇章。然而,比这次破冰之旅早了近3()年的迪克西使团延安之行就不为大家所熟知了,它可以说是近代中美关系佳话的开篇之作。迪克西使团是美军向延安派出的第一个官方组织——美军中缅印战区驻延安观察组(简称美军观察组)的代号。这一佳话也是由毛泽东等所创造的,它与毛泽东的高瞻远瞩以及为了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摒弃前嫌,真诚与美蒋合作紧密相关,密不可分,正是在毛泽东的不懈努力和真诚合作的感召下,才使这一佳话得以流芳千古,为中美人民所传承和赞扬。  相似文献   

19.
自1936年在陕北结识毛泽东、周恩来后,斯诺便成为中共领袖与美国联系的一条渠道,从而为后来中美关系的改善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把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前,斯诺凭借《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通过这部著作的广泛传播使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变化。这本书对美国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20.
2009年8月15、16日,全国高校廉政研究与教育学会成立大会暨2009廉洁教育培训研讨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廉政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众多高校的支持。来自全国17所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对高校廉政研究中心廉洁教育研究工作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本刊总编辑廖翥同志应邀出席会议,并与学者们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