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伦理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大学生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以期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哲学与生态伦理的对话中,不能忽略二者之间的界线。中国传统哲学与生态伦理各自有不同的问题域,不能抛弃彼此的问题域而强求会通。中国传统哲学需要对生态伦理作出独特的贡献,而非抛弃自己的问题域来迎合生态伦理这一现代性问题。这种贡献必须在世界图景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之中找到可操作点。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予以应有的关注。这既由两者面临相同问题和承担相同任务的特点所决定,也缘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性意义和两者相互策应的特点,同时也因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研究主旨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的时代价值、生态文明建设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决定了大学生生态论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与其重要性的极不相称意味着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亟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围绕培养"理性生态人"的目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生态文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把生态伦理原则规范转化为大学生心中的"道德律"和外在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5.
生态经济伦理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内容之一,生态经济伦理反映出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它提倡尊重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为了人类未来生存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试从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生态经济伦理以及维吾尔族宗教文化对这一伦理思想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和重要的启蒙价值。当代生态伦理学与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契合之处,使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为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创生提供了历史文化契机。  相似文献   

7.
崔玉香 《理论学刊》2006,(4):101-103
余华是一个有着强烈质疑与否定精神的先锋作家,他对传统秩序和价值观的颠覆首先是从传统的婚姻家庭伦理开始的。他笔下的婚姻家庭普遍呈现出一种无情无义和“责任”、“义务”缺席的破损面貌,这种有意的扭曲式书写,显现出作者对传统的反叛与否定的某种偏激。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现实的人的现实实践活动,故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主体价值观就极为重要。实践主体价值观主要包括自然价值观、生产价值观和消费价值观。但是,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现实中却出现了扭曲和变异,我们需要树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实践主体价值观,以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晔 《学习月刊》2014,(14):6-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的是最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具有导向、引领和规范等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包含着生态伦理的价值意蕴.是构建中国特色生态伦理文化的指南针和精神动力.阐明了中国特色生态伦理文化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来崇尚家庭美德的培育。今天家庭关系已经日益凸现为一个社会问题,家庭美德教育更具有其现实意义。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的家庭美德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吸收其合理的道德价值,与现代社会各种现象结合并且进行反思,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全球生态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其中科技成为导致生态危机不断深化的工具,而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内在的伦理关系断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伦理根源.因此,要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必须从和谐生态入手,构建有利于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科技伦理.  相似文献   

12.
全球生态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断深化的生态危机,而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内在的伦理关系断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伦理根源。要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必须从和谐生态入手,构建有利于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科技伦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对义利观论述的思想史料非常丰富,其中以儒家义利观影响最大.其积极意义在于滋养了中华民族尚义好礼的性格,消极影响在于制约了工商实业发展的步伐.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传统,建构发展了社会主义义利观,新世纪义利观的坚持发展必须义利并重、以民利为本、求利不违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伦理文化作为形成民族大学生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精神文化基因,构成了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底蕴。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对民族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时,要坚持民族伦理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在民族伦理文化的自觉中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民族伦理文化的自信中凸显资源优势,在民族伦理文化的自强中推进民族伦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文昌 《奋斗》2005,(6):36-37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浪潮日益高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必然受到全球化影响。因此,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视角由传统的民族性转向民族性与全球性相结合。中国的价值观建设也必然由传统模式转向新时代模式,建立起既有民族性又有全球性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仁爱万物为核心价值,主张以时禁发,强调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形成了独特生态伦理思想。儒家生态伦理体现了人际道德与生态道德的和谐,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西方家庭伦理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即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基督教时期、近代社会时期和二次大战后至今的这一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家庭伦理都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从农民工中分化出来的新群体,因其生长、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价值观呈现出鲜明的自身特征。所以要改变以往的本体恩维视域而从伦理思维视域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构建问题。伦理思维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机制构建包括伦理导向机制构建、伦理评价机制构建、伦理约束机制构建三个方面。伦理思维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之“应是”内容包括正确的荣辱观、合理的叉利观、正确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理性的消费观、积极的职业道德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要求和中国传统休闲文化的精髓,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价值观概括为和谐、欢畅、自然、明觉,在一般通俗实用的意义上又可概括为科学、文明、健康、自由,依此看待闲暇道德和休闲伦理问题,可知它们是休闲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应予以深入研究和正确倡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同价值观群体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当中,政客用术、弄权、中庸;士大夫重义、用忍、依附政治并多富有忧患意识;隐士看中自由独立的人格、崇尚为真、为善的行为方式,有强烈的立言、立德情结;农民求福、务实、推崇和合文化;工商业者爱国、重官、以义生利.彼此之间有融合或冲突,但两年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类型,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不同价值观的典型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