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行政监管不力是主要原因,法律法规滞后,行政主体权责交叉,执法不严都阻碍了保健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完善相关行政法律法规的建设,明晰行政主体的职责,拓宽行政监管的内容,加大行政监管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2.
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远程影响”,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改变了原工商总局等几个部门的规定,扩展了举报主体的范围。个别平等商事主体就有可能会利用这个规定做有利于自己的举报,如果市场监管部门对此类举报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司法部门、行政机关的权威,徒增讼累和销蚀商事主体的信赖利益,侵蚀民法自治原则和民事优先原则。在法律整体框架内合理解释部门规章并谨慎处置平等商事主体间的举报投诉,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利用家长对孩子抱有高期望的心理,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严重违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准则,不仅增加了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家庭负担,而且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对此,我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对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行政监管起到了促进作用。文章中,对我国校外培训机构行政法律规制现状进行研究的同时,对N自治区范围内的校外培训机构在行政法律规制大背景下的实践现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药品作为密切关系人类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必须受到严格监管,药品监管依据药事法律法规贯彻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广告等全过程,以确保安全。随着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药品行政监管执法也更为高效,但药害案件层出不穷,也暴露了监管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严新龙 《法制博览》2023,(16):59-61
跨区域生态治理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行政法治应当在跨区域生态治理中发挥良好的规范、保障功能。由于跨区域生态治理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协调问题,行政协议有利于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协调各方面力量有效推动跨区域生态治理。为解决行政协议的合法性,确定行政协议的法治边界,行政协议应当坚持国家担保责任与“国家保留”原则。行政协议中行政主体的复合型、多元化在行政法治框架下有利于解决跨区域生态治理行政刚性与生态治理连续性的冲突,通过行政职权配置的优化,实现跨区域生态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钟雪丹 《法制博览》2014,(1):120-121
我国法律规定的高等学校民事主体身份,造成了我国高等学校行政主体的地位不明朗。西方国家均将高等学校作为行政主体来对待,因此,行政法治的精神都能得到充分体现。而在我国,由于高等学校行政主体地位不明确,造成高校行政行为难以界定,出现了大量侵犯学生权益的现象。高等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行使的是公权力,应当符合行政法治精神,因此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应当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行政合同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高于行政合同相对方享有行政优益权,这种天然不对等性权利容易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有必要规制行政优益权,优化行政优益权的救济途径,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开是行政程序法中的特有原则。行政机关做出的与公民权利义务直接相关的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行政行为的过程与结果必须公开,否则具体行政行为便违背了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公开原则在实践中的体现越来越引起公众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唐群雁 《法制博览》2013,(1):283-284
本文从重大行政决策绩效评估界定入手,基于重大行政决策的主要载体行政规范性文件,从绩效评估的制度功能、启动方式、评估主体、原则和结果使用等方面展开了论述,提出了重大行政决策评估为"出口后规范"、进一步细化启动程序、确立公众参与和较为独立的评估主体、严格转化评估结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李政刚 《法制博览》2013,(3):318-319
公益类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主体,公共产品供给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双重属性,使公益类科研机构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主体,但我国行政法并未对此作出回应。公益类科研院所能否确立行政法地位,其是否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重新探讨行政主体的有关概念和理论,厘清公益类科研机构的行政主体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