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李科  于溟 《人民公安》2013,(23):27-28
"每个孩子背后至少有25个大人与之有关系.而孩子传递给大人的正面信息往往能让火人们更加相信和信服”.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对456个孩子跟踪研究20年的发现。在广东省梅州市.这样的理念已经被公安机关熟稔应用于警察公共关系实践中了。  相似文献   

2.
苏丽娜,是孤独症训练中心的个训课(个别训练课)教师。她每天坐在三四平米的个训教室里,面对一个孩子上课。她教5个孩子,这5个孩子分别上午一节课,下午一节课。她每天要上完10节课。苏丽娜说,个训课是基础,很重要。个训课学会了,才能去大课上表现给别人看。  相似文献   

3.
幽默小品     
莽汉技精 某婴儿作静脉注射,因血管太细,换数护士仍未成,其父 在旁不悦,猛然夺过针管,一针功竟,愤然而去。众人惊叹如 此莽汉何有此等技艺,纷纷欲取经学习。婴母被逼不过,口吐 实言:“孩子爹为甲鱼个体户,每日用注射器给甲鱼注水。久 之,半斤甲鱼能注水一两而三天不死,技恐由此而出。” 众人听毕,惊愕无语。医疗事故 某大夫马虎,遇一病人实在。大夫给病人看病,检查完 毕,让去化验。病人接过化验单,见化验项目栏里写着个“屁” 字,纳闷,可横看竖看都是个“屁”。不好意思问,大夫让化验 屁总有化验屁的道理。 要了个玻璃…  相似文献   

4.
在广袤苍凉的青藏高原,有成千上万个贫困的孩子享受不到正常的教育,他们无助、渴盼的眼神就像铺天盖地的格桑花一样令人震撼。安徽合肥女高级工程师洪波,数次西部之旅使她与高原上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为使他们能和内地孩子一样接受平等教育,洪波创建了“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几年来,在这位执着女子的推动下,西部地区接受帮助的孩子达2万多人,这些孩子的张张笑脸一如高原盛开的格桑花,给雄浑的西部引燃了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5.
呵,谁给那件小外衫染上颜色的,我的孩子?谁使你的温软的肢体穿上那件红的小外衫的? 你在早晨就跑出来到天井里玩儿,你,跑着就像摇摇欲跌似的。但是谁给那件小外衫染上颜色的,我的孩子?什么事叫你大笑起来的,我的小小的命芽儿?妈妈站在门边,微笑地望着你。  相似文献   

6.
刘超 《同舟共进》2012,(9):69-73
1933年上,陈寅恪给傅斯年写信力荐一位青年:此君“言归国后不欲教授哲学,而欲研究史学,弟以为如此则北大史学系能聘之最佳。张君为清华近年学生品学俱佳者中之第一人,弟尝谓庚子赔款之成绩,或即在此一人之身也……”陈公一代巨擘,何等严谨苛责之人,竞如此举荐,足见此青年之了得。  相似文献   

7.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欲,有想要、希望之义。这句话把给予学生想要、希望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至高手法的比较性判断,已让许多教师和学生有着切身的感受与认同。一个人有兴趣去做一件事,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大的冲动和持久的坚持力,所做的事也易于取得理想的效果。1.感悟"德西效应",调动学生在自主追求的动机中学习政治课。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口  相似文献   

8.
更新 《时事报告》2013,(1):52-53
儿子上小学6年级,近日班上要以“我12岁了”为题举办主题班会。为把活动搞得生动难忘,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两道“作业题”:一是参加班会;二是每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由孩子转交老师,届时由老师摘要宣读,便于家长和孩子们彼此了解、共同分享。老师之命,儿子督促,自然不敢怠慢。既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不妨就像爷俩聊天,结合自身经历谈点平实体会,给孩子的未来一点提醒。以下为信的全文。  相似文献   

9.
<正>再过两天就大年初一了。蓝枝盛一早就起来,看到女儿和儿子早就穿戴整齐在客厅里玩着手机等他。他迅速洗漱,因为答应带两个孩子逛马泗街的。马泗街是忻城县马泗乡的乡圩,离蓝枝盛家的五龙村从堂屯有5公里。蓝枝盛和妻子长期外出打工,两个孩子留给母亲照顾。夫妻俩和两个孩子聚少离多,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这天,蓝枝盛想带两个孩子到街上走走,给他们买新衣服和新玩具,同时添置电饭锅和电磁炉等电器。  相似文献   

10.
朱熹是我国文化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建立了十分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其道德修养论尤有独特创获。"明天理,灭人欲"是其道德修养论的核心。他指称的"人欲"亦即人之"私欲"。为了达到"存理灭欲"的目的,朱熹提出了一系列自我修身的重要方法。朱熹的道德修养论给我们当代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德育教育以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民生服务     
百姓语录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心。各个渠道的募捐纷至沓来,让重庆人民树立起战胜旱灾的决心。可是,日前笔者的一位教师朋友讲了一个引发我深思的小故事。这位朋友的学校组织募捐,她的一位同事给他的孩子专门拿了5元钱,让其捐给灾区的小朋友,可是,这位孩子到校后只捐了4元,自己“贪污”了1元钱。孩子的父亲知道后很生气。心想:“平时我没少给他零花钱啊!怎么这么小的年纪就学会了‘贪污’。”或许,这件事是孩子无心而为之。但却让我联想到,如果我们的监管机制不健全,谁又能保证我们的慈善捐款都能顺利地到  相似文献   

12.
诗意之城     
正丁虹最近几年的一些作品,让人想起顾城的一首诗: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在顾城的这首诗歌中,以天、路、楼、雨的灰色铺满整个世界,再突然出现一红一绿的两个孩子,沉闷的色调中顿时出现了亮色。这首诗以欲扬  相似文献   

13.
满轮 《就业与保障》2006,(11):31-31
曾经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做悲观,一个叫做乐观。他们的父亲希望能够改变一下这样的状况,所以,给悲观的孩子送了一屋子的玩具,又给乐观的孩子送了一屋子的马粪。第二天,他去检查他的试验结果时发现,悲观的孩子依旧愁容满面,所有的玩具连碰都不曾碰过,因为他害怕把它们弄坏了。而乐观的孩子呢,则在马粪堆里玩得不亦乐乎:“父亲,您一定在里面藏了什么宝贝吧?”  相似文献   

14.
正解开贫困人口的心结,有时比直接给钱给物见效更长远。家住沭阳县周集乡合兴村的王奋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近些年,她的家庭遭遇了一些变故。几年前,丈夫在外地一建筑工地出事身亡,留下她带着两个孩子艰难生活。好在两个孩子很争气,先后考上了大学,在为这个并不完美的家庭带来荣耀的同时,也给她平添了较重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看看近百年间的人事变迁,让人常常感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有个关于熊十力的故事,我读了就很有感慨。当年湖北财政厅长张难先与熊十力有旧谊,便多有逢迎之徒欲托熊先生介绍。熊先生不胜其烦,居然发启示说:仆本散人,雅不欲与厅长通音讯。厅长何物?以余视之,不过狗卵胞上之半根毫毛而已  相似文献   

16.
欲无尽     
云溪子 《小康》2011,(5):118-119
欲有善恶之分,实现欲望的手段也有善恶之分。即使善欲,若不择手段去实现,其果不善,君子不为矣。若是恶欲,又不择手段,恶之甚者,万劫不复。  相似文献   

17.
人散曲未终     
我每天早上都会认真地读报纸上的讣告。早上,我的日程安排是这样的:先把今天的报纸在饭桌上打开铺好,喝上一小口咖啡,咬一口烤面包片,读一则讣告。把几个薄煎饼放到炉子上给5岁大的孩子热了吃,再读一则讣告。给3个孩子倒好果汁,喊着:“赶紧装好书包!”再读几则,思考一下人生。把金枪鱼肉放在我的全麦面包上,凝视着照片上那些刚刚去世的人的笑脸。把9岁的女儿脸上的花生酱擦干净,吻别所有的孩子,坐下来再仔细读几则。  相似文献   

18.
王荣敏 《青年论坛》2008,(5):125-129
“理欲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重要内容之一。2000多年来,思想家们在理欲关系上是非争鸣。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在“理”与“欲”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的“欲而逾矩”、“以礼节欲”等思想,不仅是后世“理欲之辩”的理论基础,对于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人贪欲过重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据说,杭州有一初中女生的妈妈,日前在网上发帖《为让孩子好好学习,我给她开千元工资》.称自己和孩子签署了一份奖惩条例,约定"周排名进入前10名奖励10元、前5名奖励20元"等条款.  相似文献   

20.
据说,杭州有一初中女生的妈妈,目前在网上发帖《为让孩子好好学习,我给她开千元工资》。称自己和孩子签署了一份奖惩条例,约定“周排名进入前10名奖励10元、前5名奖励20元”等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