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儿的心愿     
从女儿上小学时起,我就害怕到学校开家长会。这倒不是因为自己是聋哑人而感到难为情,而是怕孩子因父母是残疾人受到歧视。在女儿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天和小朋友吵了架,那个小朋友很不友好地说:“你妈妈聋哑。”女儿回家后直流眼泪,问清哭的原因,我的心里也酸酸的。 女儿上了初二,有一天,她气呼呼地说:“妈,总有一天我要让同学们觉得我的妈妈很光彩。”我吃了一惊,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她班的同  相似文献   

2.
九月里的一天上午,我来到村里的小卖部买红糖。“对不起,孃孃?焯嵌悸敉炅耍傲教炀吐袅?0个。这两天家家户户都在做纳西月饼。我丈夫已经去进货了,他今天下午就回来。你下午再来买好吗?”小卖部的女主人跟我作了一番解释,“我还得去帮吾耀妈从烤箱里把月饼拿出来。”她边说边打开紧挨小卖部的厨房门,一阵诱人的甜香味从里面飘出来。我跟着女主人进了厨房。吾丽英妈坐在厨房中间的一条凳子上,冲我笑了笑,她旁边放着一个竹篮子,里面放了一摞圆圆的、金黄的饼子。“你在做什么?”我在她旁边的矮凳上坐下。吾丽英妈抬起下巴指指吾耀妈和女主人…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笔者在蚌埠铁路公安处看守所,采访了因贩毒被判刑15年的坐台女吴芸。说起往事,19岁的她悔恨难当。我妈说我这次让政府关上15年是好事“我叫吴芸,今年19岁。原先我也知道,干‘白粉’这号事很危险,弄不好就会被警察抓住,但总想我不会这么倒霉,没想到那天真的就倒了霉……”一开口,她就一连串说了好几个“倒霉”。经历了近一年的铁窗生涯,坐在笔者面前的她,齐耳短发,穿一身黑色衣裤,白白胖胖的,说话时那神态,仿佛就像跟谁在聊天。笔者从案卷中早已知道,她说的“倒霉”是1998年10月30日,她刚过18岁生日不久的一天。那…  相似文献   

4.
出嫁     
我老爸大名金三万,记得童年一篇作文《心目中的英雄》我写的就是我老爸.谁料到,这会儿我要嫁人了,他原本生动丰富得令人敬畏的红脸急成了一只酱紫茄子,只听他吼道:“你敢再跟那小瘸子来往就别再姓金.” 我好伤心,用发抖的手抓起户口本一跺脚就往外走.我去派出所改姓妈妈的姓,姓“王”还不行吗?妈在一旁敏捷地从我手中抽走了户口本,劝慰我说:“明明,你这是干啥呀?”我急得直嚷嚷:“妈!您嫁给瞎子老爸可以,我喜欢上瘸子,为啥就不可以?”“放肆.‘瞎子’是你该叫的吗?”妈的言语重了,但语调听起来依然那样轻柔.  相似文献   

5.
梁进东、陆丽晶这一招也真厉害。杨玉萍想,既然这样了,就把信让儿子、儿媳看看吧,也好商量着咋办。于是她便说:“我也收到他一封信,是从老家转来的。” 陆丽晶不失时机地站起来:“妈,信你带来了吗?叫俺看看跟俺收到的那一封一样不一样。” 杨玉萍抖抖索索地扯开衣角,掏出信来递给陆丽晶。陆丽晶看了看,又笑盈盈地递给梁进东:“进东你看,地址、字迹一模一样,信的内容也大同小异。”梁进东看后又递给母亲,亲热地说:“妈,放好,快放好。” “妈,你看,进东是你与他的亲生儿子,我是你儿媳,咱是最亲最亲的呢!现在没有外人…  相似文献   

6.
聪明女孩     
饶湫波 《人民公安》2011,(24):45-45
忽见蓝兰,是在梦中。蓝兰是个女的,脸蛋儿长得喜人。为何不说漂亮?盖因她的鼻翼两侧,长有一些浅灰色的细点.也就是俗话说的雀斑。我妈曾为蓝兰的雀斑.说过一句让我忍不住做了一桩蠢事的话。我妈的原话是:“要不是那雀斑,蓝兰长大,准比电影演员还美。”  相似文献   

7.
莫尼亚的生活 一天傍晚,我刚吃完晚饭,正在村口散步,看见莫尼亚的女儿冲我走来。 “我妈妈说让你到我家去一趟。”她怯生生地对我说。“有什么事吗?能不能明天再去?”我问她。 因为,我给自己规定,太阳落山后就不再到各家串门了。“不行,我妈说让我现在就带你去。” 路上我琢磨着什么事儿这么急。“家里有病人?”我  相似文献   

8.
常回家看看     
记得我第一天来北京燕山公安分局报到的那天,是我妈送我来的,她总是不放心,要亲自来送我,当一切都安排好后,我留了下来,妈走了。后来主任对我说,妈下楼的时候满面泪水,我说没有啊,妈只是说让我好好干,后来我才明白妈为什么会流泪。我从小就没了爸,是妈一手把我和姐姐拉扯大的,可以想像一个女人带两个孩子的苦衷。妈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回来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服等等,并准备第二天我和姐姐的饭,因为妈中午回不来。妈很要强,靠着她那点微薄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记得小时候刚有电视的时候,我们姐儿俩总是到邻居家去看,有一次邻居…  相似文献   

9.
某妈,牵女儿走在路上,后面跟了一串儿手持黑塑料夹的男女,一路追着唤:大姐,小姐,姐姐——叫这么甜,是想让她周末带孩子去上一堂免费的网络教育课。孩子妈坚决不停下脚步,抱定信念一直往前走。孩子死拉住妈,拖着哭腔喊:我要去!我要去!场面仿佛当年高玉宝喊:“我要上学。”这个自  相似文献   

10.
望西山     
北东的西面是一带山脉。四十五、六年前,妈领着我走在坛根上,我就见过它了。坛根是环看天坛坛墙基的一条土基,有一人多高、一丈来宽。从红桥附近,登上坛根向西走,就能到天桥了。妈爱听蹦蹦儿戏(今之评剧),天桥有小桃园、万盛轩。吉祥等小戏园子,都是唱蹦蹦儿的,所以,妈带我沿坛根去天桥不只一次。从坛根上望西山可清楚了,起伏如浪的山是蓝色的。我阿妈:“那是什么山?”“西山。”“远吗?”“远。走一年也走不到。”走一年都走不到,得多远啊!西山之遥,深印在我心上:它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就像天上的云,云常常变成山形,…  相似文献   

11.
信任     
这是一件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事情,虽不怎么轰轰烈烈,但却让我感到身着警服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人民群众对警察的信赖。去年8月26日,我去西安出差,在徐州倒车。当我准备去售票大厅买票时,忽然听见有人叫我。“同志,你是去西安吗?”我回过头来,看见三个人站在我的跟前,从衣着打扮上看,这是一家三口。“是的,我是去西安的,有什么事情吗?”我问道。“总算找到去西安的了。”其中一位父亲模样的人说:“是这样的,同志,这是我女儿,17岁了,今年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可她从小就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我本想送她去的,可我是医生,她妈在…  相似文献   

12.
生活已然令她变得粗糙“弟,妈病了,正抢救呢,你快回来吧。”这些年,每次看到姐给我打来的电话,我都不由得心惊肉跳,原因是本已次数少得可怜的电话,从来都没有给我带来过好消息:不是她离婚了,就是我的外甥女儿菲儿上某某学校需要多少钱,再不就是爸妈出了状况。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从我大学毕业之后,我这个做弟弟的,就一直是她的主心骨,当然,也成了她求援的惟一对象。可能也是从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吧,我开始直呼她的名字,而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跟在她的身后,一声一声地叫着姐姐。这样称呼她,第一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第二也是在不自觉间,显示着一种权威。毕业后,我找到了一份合资企业的工作,薪酬相对丰厚,到她结婚时,为了不再让父母操心,是我给她承担了很大的一笔嫁妆费用;而她离婚后的房子,也是我眉头都不皱一下,为她付的首付。她的落魄前夫再婚后,对她和菲儿愈发吝啬,于是我让菲儿改随母姓,然后全部生活用度都由我来出。我在北京,她在大连,每年只在几个法定假日回家探望父母时,我们才能见面,每次相见,她几乎都在忙,不是忙着做饭,就是忙着出去买菜,或者忙着陪菲儿去补课。我曾尝试着让她坐下来,我们一家四I:1儿聊聊天,可是时光流转,我们再也不是那双窝在被窝里,可以讲一个通宵的黄口小儿了。我曾努力用曾经的记忆来修补我们之间的疏离,然而那些深深刻在我心里的温情时刻,当我说给她时,她却都不记得了,还总是反问我:“有这事吗?”她永远不会知道,每每她如此反问一句,我的心里就会多凉一分。  相似文献   

13.
朱景敏 《今日广西》2007,(16):13-13
听到一对母子对话:“妈,对不起,我没考好,让你失望。”“傻儿子,你尽了力啦,问心无愧。”“我真的很难过。”“一次失败,不等于一生失败,有什么好难过的?不就差那么3分吗?明年再考!或者……”“或者我就去读高职。”“那也很好呀,我支持,我会说服你爸的。”“那我不就成了一棵草了吗?”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的第一天,我被流感击中了。晕乎乎地从朋友们中间逃回宿舍,心情沮丧得像只落单的候鸟。电话适时地响起,我一把抓过,竟是妈妈那亲切的声音。“妈”!一声哽咽,“我要回家”的倾诉不经过大脑就蹦了出来。“呀,我的‘小白眼儿狼’想家了,那就快回来吧……”妈妈调侃地说着,声音里掩饰不住的,却分明是一种激动和心疼。  相似文献   

15.
爱情故事     
《人民公安》2013,(2):25-27
看到这张相片时,俺的丈母娘笑得合不拢嘴:“您啾啾,咱家这闺女多俊哦,就一个字,漂亮!女儿多像妈,这话谁说的?”我是百分之百赞成!我问丈母娘:“那我呢?丈母娘说,嗯,啊,那啥,哎哟,瞧我这记性,我锅里还烧着水呢。”说完就跑进厨房了。,她到底啥意思呢?我脑瓜子都想疼了,也没想明白。  相似文献   

16.
台北闹饥荒     
每次回到乡下老家,要返回台北的时候,妈妈总是塞到我的行李箱里很多东西,一直到完全塞不下为止,那种场面就好像台北正在闹饥荒。“妈,你什么都不用带,台北什么都有。”我说。妈妈总是这样回答:“骗你的!台北什么都有,台北又不是极乐世界。”我把芭乐、橘子、哈密瓜拿出来,说:“至少,这些水果都有。”妈妈又帮我塞进去,说:“我们乡下的较好吃,也较便宜。”我把一大包肉干、肉松、肉脯拿出来,说:“我们家楼下就有新东阳呀!”她又帮我塞进去,嗔怪道:“你知道什么?我是买给我孙子吃的,又不是买给你吃,何况人家这些都是手工做的呢!”我看拗不过她…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与往年已经不同了,“好酒”也怕巷子深了。前天,我约同学去玩。在一条巷子的深处找到了她的家,我对她说:“我还没吃早点呢”,她说:“你不用着急,这儿的早点好的很,式样又多。”我有点儿不相信,“你们这深巷子里还有蛮好的早点”。“你不相信,就跟我来吧!”,于是,她带着我七弯八拐,来到买早点的地方。我一看,唉呀!真不错,这里的早点种类还真不少,价钱不贵,质量又好。我们买好早点,就上路了,在途中我说:  相似文献   

18.
自嘲     
我20岁,是个小个子,小巧玲珑。大概是先天的不足再加后天的缺乏锻炼导致而成的吧。我爸超过一米七,我妈尽管个矮,但也比我高大,说遗传不免有点牵强。小时我很文静,修养极好,不喜运动恰恰误了我,就只有这么高,奈何乎?只有一笑道是,“长自己的个儿,让别人看去吧。” 那时我是独生女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爸爸妈妈还有亲戚朋友,对我的身高非常担心。他们从各种  相似文献   

19.
话说本届冬奥会上,周洋那孩子“欺负“了三个韩国女孩子,勇夺短道速滑1500米金牌。比赛结束后,周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拿了金牌以后会改变很多.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当时我正坐在电视机前.周洋这话一出口,心里登时感觉到一阵暖和,不禁感慨:一个90后小孩能有如此境界,真的不容易,应该称许.也值得她的许多同龄人思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在20岁以前.我一直认为爸对妈不好——我从来听不见他对妈的温言软语,有的只是他在干活累了或是心情不好时对妈发脾气,所以,我不止一次地埋怨妈:“你怎么就嫁了我爸这个人呢,他对体一点也不好!”每次,妈都以无言的微笑应对我的义愤填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