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果 《今日民族》2013,(2):59-61
大家翘首以待的“大年”就要到了,在云南,除了传统意义的春节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各种版本的少数民族“大年”。不夸张地说,腿脚灵便的话,走遍云南,你能有半年时间一直在“过年”。  相似文献   

2.
布培德 《创造》2007,(3):14-15
站在"十五"辉煌成就的基石上,云南建设事业"十一五"以规划为龙头,布局高远、开局良好。2006年1月,云南省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县城建设工作的重要会议在昆明召开。时任常务副省长秦光荣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云南省县城城镇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2020年将达到4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践情况的考察,深入分析和探讨在项目制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所呈现出的诸面。研究发现,在接受型项目制实践中,资源密集性的输入导致了基层治理的困境,村民参与程度不足、村庄民主形式化成为项目制实践中的主要特点。弱势村民阻工、强势村民争夺资源、政府直接干预项目客观运作等现象导致了项目制运作的异化。只有将"政府主导"向"多元协同"的建设模式转变,以"内生"模式为路径来激活公共参与、强化组织建设、完善项目监督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才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34岁的俞克勤是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泾德村党支部书记。然而,就在2000年之前,中专毕业的他还是上海市区一家玻璃厂的技术科长。如今,他已经回到家乡,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引路人”。从都市到乡村,从企业干部到“村官”,俞克勤的身份与工作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变。然而,改变得更为明显的则是他的学历。几年来,从中专到大专,再到在读大学本科,俞克勤的学历不断取得突破。同样,年仅30岁的小昆山镇荡湾村党支部书记周鑫前几年只有高中学历,如今,他已经成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行政管理班本科班的一名学员了。同样要修满80多个学分,同样要参加严格的期终考试,同样要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5,(4)
常规农业生产方式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有机农业有助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就业,维护自然和谐,保护生态环境。海南发展有机农业得天独厚,具有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有机农业发展需要重视规模、渠道和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6.
曲靖市师宗县高良壮族瑶族苗族乡纳厦村委会新安村,一个典型的瑶族村,从贫苦到“八有”,这里发生着大变化,少数民族群众“乐”在新安村。  相似文献   

7.
周立 《人民论坛》2024,(3):104-107
让更多基层群众投身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发挥乡村内生动力,启动在地化知识体系和文化传统。贵州榕江“村超”火爆现象表明,基于全球本土化和在地化视野,可以理解并尊重乡村的知识传统和文化传统,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找到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因势利导精耕乡村体育土壤,发展乡村在地化体育,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乡村体育文化长期繁荣,从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于水  区小兰 《长白学刊》2023,(5):122-130
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城归”群体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本文基于嵌入性理论,研究“城归”群体通过政治嵌入、文化嵌入、身份嵌入和资本嵌入的嵌入逻辑来重塑乡村振兴格局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强化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功能、打造乡村振兴的文化生态情境、壮大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力量与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基础。然而,“城归”群体与基层政权的持续张力、乡土性思维与现代性思维的交织碰撞、乡土情结与个体利益之间的权衡矛盾、“城归”群体多角色冲突的信任危机,导致“城归”群体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某些“脱嵌”风险。为此,我们基于共生理论,本文尝试从协同共生单元、营造共生环境、维系共生关系和形成共生意识四个层面构建整体性共生系统,推动“城归”群体从“嵌入”到“脱嵌”再到“共生”的转型,真正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乡村自组织在形成生产的、资金的和个体利益的有序化整合中,内在地需要一种社团文化上的信任和共同信息范式的基础。这样的文化上的准备,规定了社团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和互动方式,使得不论是生产各环节上的协作还是资金信用的让渡都以一种较低的成本运行,这也就表明,通过新乡村建设带动的新文化注入,出现熵减小的趋势。在当代新乡村建设的案例中,无论是小规模城乡间的生态产品供应,还是跨越十余个村镇大范围耕种实验,都能在其中辨别出"合作"的元素。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机理,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民间经济协作组织形成过程,体现了自发性制度演进特征,以及系统的弹性或可恢复性,即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留或重新获得它原有的状态或构型。  相似文献   

10.
李海金 《人民论坛》2023,(17):56-60
乡村振兴有赖于产业发展、物质支持等要素提供充足而持久的动力,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这一本源和主体,依托于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达成。当前,乡村人才振兴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最重要的因素。为此,要突破单向思维,从内与外、表与里、虚与实等辩证统一的角度,实现以农民主体性为依托的内生机制和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载体的外源机制的有机融合,并从主体、结构、动力、能力、环境等多维度入手,探寻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实现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意味着乡村治理在理念上从单向度思维向总体性思维转变,是基层治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动力的整体治理效能,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与规范化水平,从而开辟乡村治理实践创新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很多年前.国家医改的触角便伸向了乡村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最终端,它们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成为医改始终无法绕开的“堡垒”。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07,(3):16-17
2006年1月10日,全省加快县城建设暨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秦光荣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全省县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交流县城建设工作的经验,安排部署加快县城建设工作,并对“十五”期间及2005年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进行简要回顾,对2006年的全省建设工作进行重点部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残疾人》2013,(4):6-6
2013年,北京市近42万持证残疾人将获发专门的“一卡通”,凭卡享受免费乘公交、免费游览公园和免费上网等功能。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残疾人服务“一卡通”一期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所全面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充分认识这个重要思想所体现的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 ,对于我们坚持开创性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统战特点的社会主义学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勇 《政策》2007,(9):12-15
进入21世纪,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将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带动乡村"的转变,其带动机制主要有财政、就业、资本、信息和制度带动。而要实现城市带动乡村,必须以新城市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着力强化城市的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国际NGO项目与云南妇女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海梅 《思想战线》2007,33(2):116-12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外非政府组织(NGO)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一些以妇女为目标人群的发展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对女性的扶贫济困、妇女生育健康的技术支持、小额信贷、妇女发展及能力建设、扫盲及教育培训、反对拐卖妇女儿童等,总体上看,效果是好的,但在管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操作方式上也需要更具针对性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有利益的村庄就会有乡村“混混”的身影,乡村“混混”积极介入乡村治理事务,型塑着基层治理生态。在富有矿藏的资源型村庄,对资源垄断利益的维持往往需要暴力,乡村“混混”通过滋扰和压制来参与利益分配。在城郊村庄,征地拆迁涉及各种重要利益,“混混”以暴力和暴力威胁为基础,对“钉子户”形成压力,采取各种边缘或非法手段参与利益博弈。在一些传统农业型村庄,自上而下的各种项目投入落地,项目的争取、实施、推进过程,“混混”都可以参与其中,分享利益。“混混”介入乡村治理,形式上发生在市场和社会领域,政府处于超然位置,可以规避直接的责任。基层政府容忍或利用“混混”参与基层治理,源于行政体制内上下级之间责、权、利分配不对称背景下的“制度创新”需要。基层治理生态的改善,需要从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郭宝 《公安教育》2012,(7):49-53,81,84
<正>近年来,为增强国际间的警务合作与交流,促进云南警官学院外警培训工作发展及学院发展,云南警官学院强化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主动适应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积极构建公安"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培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为认真落实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精神,北京市从调查、培训、启动、宣传、建设等环节人手,突出“准、透、全、广、扶”要求,规范有序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促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建设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