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珊珊 《公民导刊》2013,(11):55-5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阐明,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进行。因此,将其纳入体制框架,赋予其法治内涵,不仅是社情亟需,更是执政使然。从近期媒体曝光的一些典型案例来看,犯事者最多被警方刑事拘留,或作教育训诫,而被课以重刑、追究刑事责任者不多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编造和散布谣言,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的话,应依法对这些人进行拘留和罚款,一般处以五日到十日以下拘留、500元以下罚款。与其造成的恶劣后果相比,处罚明显过于轻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危机犹如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可能会发生,本文针对危机公关阐述了几大技巧要具备诚恳的态度;要要临危不乱,抓住事物的关键,制定危机管理方案;要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措施,从而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树立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李珊珊  严小龙 《求索》2014,(4):52-56
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含义由全共危机治理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两个序列的慨念集合构成。其核心含义就是危机沟通,即在合适的时机,由合适的人通过媒体发布有关全共危机的权成信息,并表明政府的立场、态度和应对措施,以实现政府与社会全众的有效沟通。全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属于政府体制,不仅是国家政治体制的观察窗口,而且是国家政治文明的前台展示。  相似文献   

4.
政府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已经十分常见,但最近,一种设立在互联网上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各地政府、机关部门中快速普及。跟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发言人不同,“网络新闻发言人”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信息,并采用发帖、跟帖等形式对网络舆论进行答复的。  相似文献   

5.
在诸多由网络谣言引起的公共事件中,政府在危机处理方面"反应不及时"被认为是罪魁祸首。而快速反应并不代表越快越好,过分追求速度很可能会带来矫枉过正的危险。在不少谣言事件中,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快速反应、积极辟谣,但谣言并没有得到澄清,有的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引发集体行动。由此可见,政府辟谣的快与慢并不一定是谣言应对的关键变量,需要对谣言类型、谣言产生情境、辟谣效果等进行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的政府部门采用的是世界上比较罕见的官员兼任的新闻发言人任用机制,再加上新闻发布的权责界定始终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中,因此,西方国家政府部门常见的专业新闻发言人付之阙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3,(10):39-39
周斌在《理论探索》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虚拟技术导致的道德消隐,是指虚拟技术在传统形式上的主体与道德决定之间构筑了心理屏障,行为者的身份隐匿增强了个体的道德真空效应。从道德的含义看,虚拟技术解构了道德存在的源动力因素;从现实交往实践看,网络身份加重了网络道德危机的可能性;从个体意识看,虚拟技术导致的自我中心主义是恶的意识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邱宝昌 《小康》2006,(8):31-31
我国农村消费环境以及广大农民的消费维权意识令人堪忧,给农村的消费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二、农民群众的消费维权意识淡漠,农民消费法律知识相对匮乏,消费维权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商品知识欠缺;三、生产者经营者缺乏诚信经营,制假售价,坑害消费者;四、相关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到位,存在执法漏洞,甚至一些执法人员与生产者经营者互相勾结,共同侵害农民利益;五、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