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俊 《工友》2011,(3):54-55
编者按:“工人”、“技术”这两个词,对于近80岁高龄的马学礼来说有着一生的情结,相依相傍的两个词也成就了马学礼的劳模人生。  相似文献   

2.
余俊 《工友》2011,(5):54-55
创新原本无诀窍 1958年至1960年,是我技术创新的黄金时期。这期间,来采访我的记者很多,他们问:"这些年来,你究竟实现了多少项技术革新?"你搞了这么多技术 革新成果,究竟有什么诀窍?"说实话,当时我根本答不出来。后来,有人出面帮我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余俊 《工友》2011,(7):54-55
1983年10月,我正式调任湖北省总工会副主席。记得离开武汉汽轮发电机厂时,我一点也不觉得伤感,反面感到庆幸,因为那时的感觉,能到工会,就是回家了。  相似文献   

4.
余俊 《工友》2011,(6):54-55
铭记与难忘 一 1956年7月,我和来自国内各企业的60多人,从北京乘国际列车奔赴前苏联学习。 经过七天八夜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景仰很久的莫斯科。在红场瞻仰列宁和斯大林墓的时候,正巧有很多的前苏联人在此排队等候。当他们知道我们是从中国来的,便主动将前面的位置让给我们,满脸是笑地说:“中国,朋友,不用排队。”  相似文献   

5.
劳模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精髓,"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是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本文以海淀教育系统贯彻群团工作精神为主线,把握劳模工作时代脉搏,适时大力推进劳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探索劳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内容,推动教育系统劳模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劳模精神是劳模运动的精神结晶,劳模运动是宣传、弘扬劳模精神的重要途径。中国的劳模运动起源于陕甘宁边区,系统梳理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及其成就对于理解劳模运动的发轫、劳模精神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经历了兴起、深入发展及高潮三个阶段,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劳模精神。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形成的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革命精神,是根据地党和人民共同培育的群体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劳模精神孕育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蕴含着大国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7.
《工友》2013,(3):43-43
为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在建设“创新咸宁”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和造就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日前,咸宁市总工会发布《关于开展成宁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通知》。  相似文献   

8.
劳模班班主任是劳模学生的老师 ,是学校与学生的“桥梁” ,是劳模学生的学生 ,是劳模班中的一员。只有把握劳模学生的特点 ,才能找准劳模班班主任的“位置” ,加强劳模班的管理 ,更好地为劳模班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陈群 《中国工运》2011,(5):14-15
劳动模范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劳模精神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做好劳模宣传工作,是激励广大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做好劳模宣传工作,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学习劳模、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的良好氛围,应突出宣传劳模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以更好地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职工。  相似文献   

10.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工会组织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有效举措,是发挥劳模先进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的现实需要。近期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对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实地调研劳模创新工作室13个,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调查了解劳模创新工作室34个,对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运》2013,(2):42-43
2010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结合产业特点、优势,适时在全市重工机电系统开展了劳模高技能传承活动,一抓数年,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运》2013,(4):28-30
安阳市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在全市各个系统、各行各业如火如荼地创建。在数量上已经由一家发展到一百多家,从广度上已经从金融服务业覆盖到全市各行各业,在作用发挥上已经从促进一家企业创新发展到成为全市职工发挥聪明才智,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贡献的创新大舞台,使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了独具我市特色的创建态势和创建品牌。近期,我们对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简述中国劳模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劳模现象和劳动模范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它孕育成长在革命战争时期,发展壮大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时俱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劳模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与作用启示我们,必须科学选树劳模,充分发挥劳模作用;健全完善劳模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劳模队伍可持续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劳模精神的内涵,使劳模文化得以传承光大。  相似文献   

14.
赵雄丽 《时代风采》2008,(21):30-31
引子1981年的昆纺。一群青春活泼的姑娘说笑着走进了厂区,厂里征询她们愿不愿意干挡车工?“愿意!”王心吉清脆响老地回答,老工人们回头就说她:“姑娘呀,挡车工可是很苦很累的活,干什么都此它强!”王心吉笑着说:“什么工作都需要人去干啊!”  相似文献   

15.
“劳模创新办法好,星星之火遍山燎;红遍迪庆雪山时,千里藏区春意闹!”这是云南云铜迪庆矿业员工和周边汉藏族群众,对云南省总工会在德钦县羊拉乡矿山开展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带来的效应所编的顺口溜。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主流媒体的劳模报道仍是开展榜样教育的重要方式。基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劳模报道的分析,研究发现,这些报道不仅一如既往地凸显了“劳模精神”的引领作用,还增添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两种精神形态。研究认为,三种精神彼此关联,又各有侧重,使榜样教育呈现的精神谱系更为完善。劳模精神是杰出的劳动榜样即劳模所标识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引领劳动者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工匠精神整合了对“精业”劳动者的专业性要求,构成劳动者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内生动力;而劳动精神则包含了对所有合格劳动者的普遍性要求。劳模报道中呈现出三种精神形态,增强了榜样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有助于提升劳模报道立德树人的实效,增强榜样教育培根铸魂的效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运》2021,(1):58-59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工会进一步完善职工立足岗位全员创新、依托班组团队创新、职工创新工作室引领创新的“三位一体”职工创新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和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凝聚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劳模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是激励工人阶级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要以劳动模范为榜样,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时代的领跑者,劳模精神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队伍的壮大,对劳模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各级工会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劳模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扬劳模的标杆引领作用,形成学习先进和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时代风采》2011,(24):F0002-F0002
11月22日下午,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民政厅向劳模献爱心活动暨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在昆明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