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郑伟 《传承》2011,(24):76-77
胡适的思想在近代中国曾引起过广泛争议,《胡适与中国文艺复兴》一书中作者对胡适前半生时期的思想特点进行了细致分析,使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其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52.00元胡适是开创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现代著名学者,是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领袖。本书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对胡适的政治思想进行全面而系统研究的著作。胡适一生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政治人,都饱受争议。本书于学界热衷讨论的胡适之文化思想、哲学思想等论题之外,独辟蹊径,对胡适的政治思想做了专门而深入的探讨,对"问题与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胡适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20世纪50年代,胡适思想却遭到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猛烈的批判。胡适思想为何会遭到如此大规模的批判?这种现象是偶然产生的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呢?可以肯定的是,偶然因素是有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其中蕴含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刘湘云 《人民论坛》2011,(10):232-233
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胡适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20世纪50年代,胡适思想却遭到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猛烈的批判。胡适思想为何会遭到如此大规模的批判?这种现象是偶然产生的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呢?可以肯定的是,偶然因素是有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其中蕴含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正>胡适的乐观主义留学美国是胡适一生的转折点。留美期间,他由悲观转向乐观。显然,他后来对中国未来的充满信心与他信奉的乐观主义紧密相连。留学之前在上海时,胡适思想很悲观,偶见日出,霜犹未消。便写了句:"日淡霜浓可奈何!"后改  相似文献   

6.
胡适“怀疑”话语以倡导独立思考为核心 ,其内涵包括 :认识论上的怀疑精神、方法论上的存疑原则、生存论上的怀疑意识 ,三者以建构独立、自由、创造性的、不迷信盲从、敢于挑战权威的现代人格为终极指归 ;胡适侧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现代“怀疑”思想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适对他那个时代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由赞赏到否定,是随着他对个人主义、自由、民主等现代价值的认识深化而引致的。由于学识广博和思想敏锐,胡适的经济思想或者比具有工具理性倾向的自由主义学者更具预见性,或者比崇尚技术分析的经济学者更早发现计划体制的弊端。胡适对自己早年主张的忏悔,是中国现代合理发展的理论现象。  相似文献   

8.
商鸣臣  李波 《春秋》2016,(1):13-15
荣获36个博士头衔的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大师级学者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中的风云人物,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影响巨大,而他与江冬秀的婚姻也颇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9.
<正> 中西文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自清末以来,始终争论不休;直至今日,仍是值得深入研讨的课题。距今七十余年前,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倡导人之一,自始便以西方文化鼓吹者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并成为现代西化思潮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提出的“全盘西化”口号,曾引起人们的激烈批评与争议。探究和总结胡适在中西文化问题上的是非得失,对于今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也许不无借鉴的意义。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胡适西化思想的形成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和外国一直存在着正常的文化交流。长期雄踞东方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雷颐 《北京观察》1999,(5):10-12
“五四运动”过去已经整整80周年了,这场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启蒙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新时代。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巨人,可以说都是在这次新文化运动中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伟人”,给历史打上了深  相似文献   

11.
胡适是始于“五四”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使西方自由主义在“五四”时期,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信仰自由主义的胡适,在三十年代却转向了对专制独裁的政治依附,这也是历史事实。八十年代的胡适研究,侧重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对胡适的自由主义政治观,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代对胡适的统战工作沈卫威50年代,共产党高层领导人在发动批判胡适思想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放弃对胡的争取。这和抗战胜利时,毛泽东通过董必武、傅斯年争取胡适道义和精神上支持的情形完全不同了。当时毛泽东与共产党人处于弱势,是希望得到胡适作为一种力量的支...  相似文献   

13.
汤伟丽 《求索》2008,(2):124-126
科学主义是胡适思想体系及文化实践的哲学基础。启蒙是胡适科学主义思想发展的文化心理动因。以科学方法或日科学精神的布道式宣讲来达到学术与启蒙之间的某种平衡状态,是胡适思想文化实践的重要特征。胡适对科学精神的提倡具有同时完成思想革命和学术革命的价值意义。但胡适以启蒙为主导的学术追求又有着内在冲突与局限,现实、功利的启蒙追求不仅阻碍并干预了其独立、客观的学术探索,有时甚至会使其述学走向科学精神的反面。  相似文献   

14.
胡适方法作为态度性方法,其中蕴含着现代文明理念,与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在现代中国不同命运的比较中,可以进一步考察胡适方法中的自由主义精神和胡适自由主义中所蕴涵的方法意识,体察胡适方法的实践品质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胡适尽管在文化上持“全盘西化”和“充分世界化”的态度 ,但在学术研究方法上却走的是一条融合中西的路子。带有胡适特色的“方法论”实际上也是在融合中西学术研究方法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他的实用主义方法是西方实证方法与中国乾嘉考据方法的融合与创新 ;他的“明变”、“求因”的历史主义方法则是西方进化论思想方法与中国黄宗羲、章学诚等人倡导的“究源明迹”学术方法的融合与创新。胡适学术研究方法的这一特色充分凸现了人类文化(古今中西 )在接触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6.
李凤成 《求索》2013,(7):70-73
1917年胡适留学回国后看到的国内政界乱象,促使他立下了20年不谈政治的决心,表示要专门从事思想文艺工作,冀图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但是面对国民党当局执政伊始发出的参与政事邀请,胡适却又深感机会难得,想要有一番作为,救得一弊是一利。他在1929年"应请"代国民党当局"想想国家的重要问题",但是认真参与政事的胡适所言多与当局真实意图不符。国民党内部派系的博弈和国内外情势的发展,导致他"乘兴来败兴归",因为言论遭到打击和迫害。但结合胡适与国民党当局各方就国家建设问题引发的争议,以及事情演变的具体过程来看,国民党当局也难以逃脱"诱民入罪"的指责。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民主革命历史时期,曾此起彼伏地出现过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思潮。自由主义在中国革命中既发挥过积极、进步的作用,也产生过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考察自由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揭示自由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命运,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拟仅就本杰明·史华兹教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以下简称《严复》)和罗杰姆·格里德教授的《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简称《胡适》)所提供的材料发表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18.
获选"中国12个最伟大人物"的胡适,回国之始曾发誓"20年不谈政治",但他终究按捺不住,政治成了他的"不归路"。也恰恰是在政治上,胡适被年轻人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潮流视为反动。1925年,时代落选了胡适,胡适输掉了青年。  相似文献   

19.
尚新磊 《求索》2014,(5):133-137
胡适"作诗如作文"的提法与其白话诗实验必须作为一个具体的思想求索过程来理解。为了寻求新的变革可能,胡适自觉地与传统认知观念、文化心理进行离向,"作诗如作文"看似不经之论,其内蕴的语言意识最终却促成了文学革命的理论蜕变。胡适在白话诗探索过程中有意坚持对"语言主动性"的强调,尽力协调好各种新语素在诗体内的相生关系,探索白话语态可能产生的诗体审美效应。这样一种意识贯入与实验主义相结合的实践路径使其绕开了先前别人改革的误区,使得中国诗歌终于驶出了传统的航道。  相似文献   

20.
闫红 《小康》2012,(2):112-115
正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是响当当的人物。而其结发妻子江冬秀的"菜刀"亦非常有名。据说1923年胡适闹婚外恋,江冬秀抡起菜刀,声称要先杀掉两个儿子,再跟胡适拼命,胡适惊惧之下,从此定心。他们的婚姻得以善终,似乎是江冬秀暴力胁迫的结果。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