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侦查机关与现代媒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和司法公开的必然要求,这种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媒体的桥梁作用和媒体对侦查的正向作用。侦查机关面对媒体时多为被动应付,如回避、干扰与打击等,媒体对侦查工作会造成泄露侦查秘密等不良影响。构建侦查机关与现代媒体良性互动关系的途径有:通过立法确立媒体对刑事案件侦查工作报道的度、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发布会制度、构建与媒体沟通的专门力量、对媒体的保密性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完善门户网站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对媒体监督侦查进行制度设计,首先要理清媒体与侦查之间的关系。媒体与侦查之间的关系是监督而非制约,媒体对侦查的监督是司法系统外的监督而非司法系统内的监督。据此,规范媒体监督侦查的行为应把握以下规则:媒体对侦查的监督应该是适度的;侦查机关应主动配合媒体监督,适度公开侦查内容;对新闻报道的限制应以法律或司法裁判的形式作出;媒体对侦查的监督应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媒体对侦查的监督还需要建立起冲突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警察媒介形象深刻影响着受众对警察群体的认知与判断。以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为审视视角发现,警察媒介形象是多元化的,以积极正面的执法者和服务者形象为主,但同时也是被无端纠缠与暴力袭击的受害者以及懒政怠政、徇私枉法的违法者。通过个案分析发现,涉警报道凸显了新闻叙事的故事性和对警察形象的卷入性,但在发挥批评功能时却避实就虚,存在着对警察形象的过度消费。自我审查机制和利益驱动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是新闻生产的内在机理,也是警察媒介形象呈现的重要动因。公安机关应正确认识媒体的社会功能与运作现状,高度重视警媒联动工作机制建设,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介入警察媒介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从侦、辩双方在程序中的地位和关系来考察,我国的侦查模式属于职权式侦查模式。而就侦、辩、审三方在侦查中的关系而言,我国的侦查模式属于行政型侦查模式。一、我国刑事侦查模式存在的问题,(一)司法审查和授权机制缺失,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大部分的刑事案件的侦查活动或者强制措施的适用,都是由侦查机关自行决定,  相似文献   

5.
侦查指挥的分类在刑事案件侦查指挥中起到“引导”和“细化”的重要作用,它使侦查指挥员对侦查决策和侦查信息进行组合和排列,着力实现刑事案件侦查指挥的目标,使之为提高刑事案件侦查指挥的效率做好基础性的铺垫。  相似文献   

6.
警方公共关系要塑造警察新形象,增强群众信任度,让人民群众感到最亲,让犯罪分子感到最怕,促进警察组织与公众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警方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警方公共关系要公众至上,诚实守信,透明公开,开拓创新,准确把握警方与媒体的关系,做好重大突发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执法中矛盾纠纷、内部违纪案件等危机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刑事案件的受理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接受报案制度,是侦查活动的起始阶段。全面掌握刑事案件的受案来源,认真受理刑事案件,仔细审查受案材料,及时作出受案处理是受理刊事案件的法定程序。完善受案程序,对强化法律意识、诉讼意识和证据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治安部门管辖刑事案件,确立了治安部门打击与防范犯罪有机结合的新的工作机制。研究治安部门办理刑事案件的特征,找准治安部门办理刑事案件侦查途径的着力点,对治安部门和治安民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治安部门办理刑事案件的特征表现为:案件内容与管理职能相一致、侦查途径只有从人到案的特点、办案是法律、法规的综合运用过程、办案需要行政部门的密切配合。鉴于上述特征,治安部门办理刑事案件的侦查途径有着不同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刑事侦查学的基石范畴的研究是刑事侦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刑事侦查学的基石范畴是刑事案件,因为:1.刑事案件是刑事侦查学理论体系中最抽象、最一般、最简单的范畴;2.刑事案件孕育着刑事侦查学的全部内容;3.刑事案件作为起点范畴符合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而刑事侦查学的中心范畴是刑事案件的侦查,因为:l.刑事案件侦查反映出刑事侦查学体系的整体性;2.确立刑事案件侦查是刑事侦查学的中心范畴,揭示刑事侦查学的特有性质。重视和加强刑事侦查学基石范畴的研究,对于推动刑事侦查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检察官侦查技能之培训张学军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检察官对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的技能,尤其是对国家公务人员贪污受贿、侵权渎职等案件进行侦查的技能,是提高检察官的素质,增强反腐败力度的需要,是检察官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中国检察官的培训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