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十二月下旬的中国之行,成为一九八四年中国外交舞台上出现的又一个引起全世界注目的大事。 阿尔希波夫原定于一九八四年五月访华,但在最后一刻,苏方宣布因“未准备好”而推迟访问。当时在国际上曾引起种种议论和猜测。但是,正如阿尔希波夫所说的,由于“客观上需要我们两国努力使几年来中苏双边关系中出现的积极发展趋势稳定和加强”,在一九八五年新年的前夕,他终于飞到了中国。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在事隔二十多年后,苏联这样一位高级官员访华意味着“中苏对话进入了新的阶段”,是“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2.
莫斯科专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应苏联政府的邀请,对苏联进行为期八天的访问,已在七月十六日结束。这是二十多年来中国政府高级领导人首次访问苏联,也是继去年十二月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访华后,两国政府领导人之  相似文献   

3.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将于4月16日至19日访问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日本首相曾四次访问过苏联,而苏联首脑却一次也没有访问日本。戈尔巴乔夫的东京之行,书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日本的访问。 苏联和日本都非常重视戈尔巴乔夫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为了作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伦敦专电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4月7日结束了对英国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戈尔巴乔夫第三次英国之行,也是他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对英国的第一次正式访问。 戈尔巴乔夫此次英国之行受到欢迎的规格是空前的。分析家说,他这次访问的时间虽短,但访问目的则达到了。戈尔巴乔夫此行的目的很明显,为他由1988年12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单方面裁军开始的“和平攻势”,打开欧洲突破口。 这次英国之行,是戈尔巴乔夫计划中今年对一系  相似文献   

5.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伊·瓦·阿尔希波夫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率代表团来中国参加中苏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会议期间,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在经贸和科技领域里的合作达成了协议。会议结束时,中苏双方签署了会议纪要和两国政府关于互相派遣工程技术人员条件的协定书。这标志着  相似文献   

6.
新德里专电 11月18日至20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再次访问印度。这次访问距他第一次印度之行正好两年。两年之内两次访印说明,莫斯科和新德里都需要发展两国关系。 新德里给予苏联领导人最高规格、最热烈的欢迎。在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都强调印苏关系的重  相似文献   

7.
戈尔巴乔夫4月9日至11日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正式友好访问,是他自1985年3月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对这个华约盟国进行的第一次正式访问。在访问中,戈尔巴乔夫同捷共中央总书记、共和国总统胡萨克举行了三次会谈,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访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公报表明,双方对访问结果是满意的。 戈尔巴乔夫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发展和加强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的双边关系。苏联近两年来所推行的改革对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东欧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盟国中引起的反应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伦敦专电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伦敦的访问,是苏联外长整整十年来第一次访问英国。此间分析家们认为,这次访问不仅标志着冷却多年的英苏关系呈现转暖,而且是当前东西方之间外交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谢瓦尔德纳泽访英期间签订的三项协议,主要是两国间为期五年的经济和工业合作计划。这三项协议表明双方都希望从关系的正常化中得到经济上的好处。而其中的一项解决旧沙俄债券纠纷的协议,尤其引起西方的兴趣。英国报界认为,苏联新领导一举改变几十年来不承认旧沙俄债券的立场,反映出莫斯科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为主,引进外援为辅",新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引进"洋顾问"的高潮。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发表"七·八"谈话后,中央成立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使引进外国专家成为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从新中国成立初到现在,六十年来,"洋顾问"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心血。如今,在中国工作的外国顾问、专家,每年都达到近50万人次。阿尔希波夫:中国政务院经济总顾问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急需各行各业的专家,以推  相似文献   

10.
亚南 《瞭望》1985,(10)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三月二日结束了对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是自一九八三年年底美国在意大利、西德、英国开始部署中程核导弹以来,苏联外长对西欧国家的第一次正式访问。 葛罗米柯的这次访问恰好是在美苏日内瓦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前夕,而所访问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北约成员国,它们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都持一定的保留态度,因而西方报刊认为,这次访问是苏联“为谋求西欧支持它的立场而作的一系列努力的一部份”。  相似文献   

11.
韩丁,是中国人民熟悉的一位美国朋友。自一九三七年他第一次到中国至今近五十年来,对发展中国的农机化的事业一直非常关心,而且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早在一九四八年,韩丁帮助解放区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拖拉机手。以后,他多次来中国访问和工作,有人作过统计,他在中国累计时间达十二年之久。特别是最近两年,他又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的身份,围绕农业机械化问题,在我国黑龙江、山西、山东等省和北京郊区从事技术咨询活动和调查研究工作,对我国农村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化又有了新的了解。最近,记者访问了韩丁,他向记者谈了对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一些看法,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罗专电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于2月中、下旬对中东五国作了为期十天的访问。这是多年来苏联首次以阿以冲突调解人的面目出现在中东政治舞台上,颇为引人注目。莫斯科直接插手中东事务,是中东和谈局势发生新变化的结果,而苏外长的访问又使中东和平进程出现了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八月七日又一次踏上了与古巴一海之隔的科苏梅尔岛,开始了他对墨西哥的第二次正式访问。 正象一九七九年五月第一次访问一样,他这次也是只到此岛为止,始终没能走进首都墨西哥城的大门。作为一个国家元首,卡斯特罗三年两访墨西哥,都未能进入首都,吃了闭门羹,这在国际惯例上是罕见的。 这次卡斯特罗访问墨西哥,是他秉承苏联旨意,千方百计想挤进南北首脑会议碰壁后,当外长预备会议  相似文献   

14.
波恩专电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6月12日至15日首次对联邦德国进行了访问,这也是苏联最高领导人8年来第一次出访联邦德国,引起了世界舆论的普遍重视。这次访问“热烈、友好和富有成果”,是一次既着眼于德苏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又旨在推动全欧合作的重要访问。  相似文献   

15.
王殊 《瞭望》1985,(36)
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应我国李先念主席的邀请,将于九月中旬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他曾在一九七四年四月作为外交部长访问过我国,并会见过周恩来总理。他对这次访问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和友好的感情。我第一次见到总统,是在五年多以前,即一九八○年七月九日我新任驻奥地利大使向他递交国书  相似文献   

16.
穆青 《瞭望》1985,(37)
亚玛尼·穆斯塔法,是我访问阿尔及利亚时,阿方派来为我开车的司机。这是一个魁梧的小伙子,今年二十四岁,大眼睛,长睫毛,胖墩墩的面孔显得十分英俊。他原来在总统府车队里服务,开车很有点本领。开始,我对他印象并不好,第一天出去,就为了等他白浪费了半个多小时。这件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于12月1日至3日对苏联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他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举  相似文献   

18.
杨翊 《瞭望》1984,(16)
伦敦专电今春以来英国外交出现的新动向,特别是它对苏联政策的变化,是近来伦敦新闻界人士见面时的一个经常性话题。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访问匈牙利后,接着亲赴莫斯科参加安德罗波夫葬礼。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斯德哥尔摩会晤葛罗米柯之后,又宣布订于七月初访苏。苏联第一副外长科尔尼延科三月底访问了伦敦,同豪等英国高级  相似文献   

19.
华沙专电 波兰总理马佐维耶菠基9月中旬组阁以来,外交活动日趋活跃。10月中下旬他对意大利、梵蒂冈的正式访问,10月24日至25日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应邀访波,以及10月25至27日华沙条约国外长会议在华沙的召开,形成新政府上台以来外交活动的第一个高潮。从这些活动可以看出,波兰外交格局大体是:稳固东方、面向西方、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20.
伦敦专电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3月28日开始的对苏联的5天访问,是12年来第一位英国首相正式访苏,而且是在美苏裁减核武器谈判进程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刻进行的,因此,这次访问引起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 撒切尔夫人在访问期间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军备控制、欧洲中程导弹、地区冲突以及人权和双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会谈。会谈的气氛是严峻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