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革命>一书的主要价值在于以历史事实为根据,从社会现代化演变与革命运动的互动关系方面,论证了新民主主义是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近代中国社会演化的必然结果,是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从而有力地回答了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及革命运动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正处》作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标志性理论成果之一,阐述了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丰富的思想。毛泽东在《正处》中从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构想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以及设计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等。《正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奠定了理论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建设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人接续探索和顽强奋斗基础之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开探索,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这一概念,《论十大关系》作为这一探索的代表性成果,包含了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光辉思想。以《论十大关系》为开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终于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刘明辉 《党史文苑》2012,(12):18-20
1958年8月召开的北戴河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正式决定在全国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随后,人民公社运动风起云涌般地席卷全国。这种当时并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组织形式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受到了灾难性的破坏。为此,中共中央曾经做过初步的纠正,但由于反右倾斗争而夭折。1960年11月,中央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继续因反右倾而中断的纠左进程,它成为扭转农村严重形势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周易》的时代、作者以及符号 上古有三易,一个叫《连山》,一个叫《归藏》,一个叫《周易》。按照记载,它们的经卦都是八,别卦就是六十四,三易是一样的。但是三易产生的时代和作者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夏代是《连山》,殷代是《归藏》,周代就是《周易》。其作者,按照比较通行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任弼时曾负责编辑《中国青年》,发表过许多文章;解放前夕,他亲自指导了《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他的一生与青年团和《中国青年》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对中国青年团工作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导师"。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任粥时曾负责编辑<中国青年>,发表过许多文章;解放前夕,他亲自指导了<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他的一生与青年团和<中国青年>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对中国青年团工作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导师".  相似文献   

8.
副标题 :关于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作者 :陈佳。邓小平历史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其思想资源 ,一方面固然源自于对中国现实国情的考察 ,而另一方面显然也根植于对中国历史 ,尤其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与建设史的思索。从思想史上说 ,邓小平历史观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现代中国历史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现代意义上说 ,它将毛泽东思想之史观 ,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此 ,对邓小平历史观的研究 ,应是中共党史 ,乃至整个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书着眼点并不是在阐释邓小平的纯历史学理论 ,而…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土地制度的一次最大最彻底的变革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文章试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解读建国初土地改革运动 ,指出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百年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由土改到合作化是中国现代化模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民粹主义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曾染有民粹主义色彩的 ,是我国近代史和党史学界的著名专家胡绳同志。在此 ,本文试就民粹主义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关系问题谈一些看法 ,不当之处欢迎批评。第一 ,从思想根源来说 ,两者都是唯心主义的产物。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人民民主政权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刚刚完成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尚未全面展开的情况下 ,试图通过单纯的调整生产关系 ,从而达到对生产力的极大促进的良好愿望下而按照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模式加速中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一次失败尝试。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是一部运用唯物史观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中国民族革命史专著。是恽代英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反映了恽代英长期从事革命实践所形成的理论体系。他充分肯定了革命的重要性和生产力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为党史和革命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以空前未有的规模迅速发展,出版的著作数以千计,发表的论文数以万计,硕果累累,颇为壮观.一本著作、一篇论文,要在同类学术论著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在研究的视野与方法、资料的运用与逻辑思维等方面,有作者自己的创新和特色.最近,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诚、费迅等人撰写的<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研究>一书,就是一部富有作者自己创新和特色的学术专著.该书作者的创新和特色主要是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何自力 《前线》2022,(11):90-93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世界贡献,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特色,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高度统一,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少数人服务的弊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将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为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深刻体现。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拓展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丰富内涵,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是一部运用唯物史观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中国民族革命史专著。是恽代英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反映了恽代英长期从事革命实践所形成的理论体系。他充分肯定了革命的重要性和生产力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为党史和革命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林毅 《探索》2023,(3):15-26
西方式现代化一度垄断了现代化和民主发展的解释权,但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矛盾。因此,应透过外在问题深入其资本主义本质及只属于西方的现代化规定性来对西方式现代化进行反思。中国式现代化是沿着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相反的原则展开的,中国式现代化克服西方式现代化弊端的要旨突出表现在重新赋义现代化与重新赋义民主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现代化的重新赋义体现为始终秉持一种积极的现代化观和对平等价值的强调;另一方面,对民主的重新赋义体现在从制度上回答了“谁的民主”的问题、明确民主是解决问题并追求善治的民主、强调尊重民主多样性和自主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也必将从根本上克服西方化体系下现代化与民主的悖论问题,进而超越西方化的限定性,使现代化与民主发展的规律从单一的西方化形态中获得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理想目标 ,但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则不尽相同。文章认为 ,制度的现代化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制度现代化将最终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命运。实现制度现代化 ,主要应遵循逐步深化、全面推进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政府与个人、企业的两种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的现代化,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现代化意识,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前进航标。  相似文献   

18.
公共治理、公民治理是现代社会两种基本的社会治理模式.由于社会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因谋求个体理性至上,而难免让公共治理和公民治理一度陷于治理困境.<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一书系统提出的社会合作治理理论,是对现有公共治理和公民治理的超越与扬弃.该书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路径,从行政伦理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确立了作为学科的行政伦理学所应具有的新观念和新视野,并在此过程中建构了基于信任的社会合作治理理论.从总体来看,该书具有体系新、观点新、跨学科、中国化、国际化、建构性等特征,体现了著者渊博的知识和强烈的使命感,是我国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又一佳作,标志着我国行政伦理研究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作者是被毛泽东赞为"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于1936年6月初赴陕北采访,4个月后返回北平。1937年10月,他的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出版,立刻轰动了欧美各国,西方舆论高度评价: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与描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本书作者朱成甲 ,江苏灌云县人 ,1933年 12月生。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这部以研究李大钊早期思想变化——从 19世纪末戊戌维新变法以后至 192 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史学专著一出版 ,就备受学界关注 ,被专家称为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力作。本书最大的特点 ,在于恢复李大钊早期思想复杂曲折的变化轨迹。由于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因而以往的研究 ,往往回避他早期思想的复杂性 ,如将他在辛亥革命后 ,一系列拥护袁世凯的、反对革命党的、渐进改良的主张 ,说成是反袁的、拥护革命党的、激进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