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长汀是红色医院的发源地汀州福音医院始创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由英国基督教会在县城东后巷创立,原名“亚盛顿医馆”,为闽西第一所西医医院。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英国人慑于中国人民的反帝浪潮,相继回国,邑人傅连暲被推选为院长,并将“亚盛顿医馆”改名为“福音医院”。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奇女性、87岁高龄的革命老人刘赐福,从上海回故乡长汀居住了一段时间。刘赐福是长汀籍开国中将、新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的原配夫人。刘赐福回汀后,不住宾馆,依旧住在自己的百年老屋内,这幢老屋就是长汀著名的红色旧址——傅连暲故居。我有幸陪同刘赐福再次来到中央苏区红色医院旧址——福音医院,登上位于卧龙山麓  相似文献   

3.
刨办于1904年的汀州福音医院,原是英国教会医院。1925年“五卅”运动时,汀州人民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罢工,英国人溜跑了。为维持正常工作,群众推举傅连暲为院长。1929年红四军人闽后,福音医院成了红军医院,在红军领导的宣传鼓励下,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4.
屈平 《党史纵横》2005,(1):12-14
弃教入党追求革命 1894年农历中秋,在福建长河县城外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传来婴儿嘹亮的哭声.没有人想到他日后能成为将军.他就是傅连暲,字日新.傅连暲的父母信奉基督教,所以他一出生就受了洗礼.傅连暲长到十几岁时,在当地福音医院内科医师英国人希布莱尔的接济下,考取了亚盛顿医科学校.  相似文献   

5.
1927年8月,“八一”南昌起义军在周恩来率领下挥戈南下,在激烈的战斗中,起义军有300人负伤,被送到汀州福音医院治疗。院长傅连暲以实际行动参加革命工作,他发动汀城所有医务人员,以福音医院为中心,成立临时“合组医院”,紧急义务抢救伤病员。他还动员汀州女子师范、省立七中女生和他自己的妻子、女儿一起协助看护伤员。这时的福音医院,实际上成了起义军的临  相似文献   

6.
初识在福音医院 傅连暲是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伯公岭村人。在毛泽东的教导下,他从一个基督教徒成为共产党的红色医生,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40年,和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傅连暲初识毛泽东是在1929年,这年春暖花开的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在汀州城外的长岭寨一举消灭了反动军阀郭凤鸣旅2000多人,击毙了敌旅长郭凤鸣,解放了汀州城。取得了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汀州百姓称为“神兵降卧龙”(因城北有卧龙山)。红四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共产党将星云集的英雄群体中,有一位将军因特殊功绩而为人称道,他从未领兵打仗,却功勋卓著、声名显赫;他少年受洗入教,却倾心向党,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一生。他就是被毛泽东称为"华佗"的开国中将傅连暲。傅连暲1894年9月出生于福建长汀农村,出身贫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卫生工作历史上,傅连暲同志以自己的忠诚和心血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童年受洗礼 傅连暲,字日新,189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他的童年时代正是清政府统治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英国等列强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他们在中国各地到处划租界、办工厂、设教堂。傅连暲  相似文献   

9.
正傅连暲是先父李家度在长汀县福音医院的医学启蒙老师。父亲生前常给我讲起傅连暲老师和福音医院的事情。福音医院原名亚盛顿医馆,坐落在长汀卧龙山麓下,它是由英国爵士亚盛顿个人捐资创办的。医馆于1903年开始建造,1908年落成并开始招收学员,诊治病人。这是汀州第一所西医医院,也是闽西医生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寻找毛焕章     
正傅连暲(1894-1968),福建长汀人,一代名医,曾任长汀福音医院院长。1933年春,在毛泽东的动员下,他将医院的全部设备和药品迁往瑞金,并建立中央红色医院,任院长。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发表专题文章《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称赞他是"苏区第一个模范"。傅连暲于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卫生部副部长等职,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曾在回忆录中提及一位名叫毛焕章的老乡,他们之间有着  相似文献   

11.
叶青山,原名叶志泉,190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经亲友介绍,在长汀教会学校读书至高小毕业,后又入当地教会办的由傅连(日章)任院长的福音医院学医。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  相似文献   

12.
严帆 《党史文苑》2001,(4):43-45
傅连暲,189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县河田乡伯公岭一个贫苦家庭.这个自幼就受洗礼信仰基督教、后来学医从医并担任长汀县教会医院--"福音医院"院长的虔诚教徒,却于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开始了几十年戎马生涯.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中央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并被授予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成为共和国一代开国元勋.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的第一位保健医生陈炳辉许多提及毛泽东早年保健医生的书籍或文章都称傅连暲是毛泽东第一位保健医生,但根据傅连暲回忆,毛泽东的第一位保健医生应是陈炳辉。1932年春,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的东征军在开赴福建汀州时,当地一家福音医院的医生傅连暲见到毛泽东由于战事而过于劳累,身心疲惫,于是产生了把自己的得意门生陈炳辉派到其身边做保健医生的想法。后来,陈炳辉与傅连暲的女儿傅维莲结了婚,成了傅连暲的女婿。  相似文献   

14.
共和国中将傅连暲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早已声名远播,但他的夫人刘赐福襄助傅连暲,支持革命的事迹却鲜为人知。刘赐福出生于1896年9月29日,7岁做童工,少年时免费就读于当地基督教会小学和师范学校, 1914年毕业后被聘为长汀华英女子学校教师,同年与正就读于汀州  相似文献   

15.
傅连暲(1894-1968),字日新,福建长汀人,是我党我军卫生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他从1927年开始就为革命卫生工作,为毛泽东、周恩来等重要领导人及普通士兵、人民群众看病,被誉为"红色医生""红色华佗"。从长汀、瑞金、延安到北京,他一直负责中央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为中央保健工作尽心竭力,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长汀古称汀州,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是闽粤赣三省边陲要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开展伟大的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央苏区。长汀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2万多长汀子弟参加红军,在册烈士6700多名,涌现了杨成武、傅连暲、何廷一、涂通今等开国将军13名。瞿秋白、何叔衡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在长汀红土地上安息。  相似文献   

17.
正被毛泽东称为"红色华佗"的开国中将傅连暲,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一生。在条件艰苦的红军时期,他为救治红军将士贡献了全部力量。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全国革命浪潮高涨。时任福建汀州福音医院院长的傅连暲,在当地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从一名基督徒转变为一名革命者。1927年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撤到汀州,  相似文献   

18.
傅连暲与毛泽东的深情厚谊刘耀宗傅连与毛泽东的情谊是从1929年3月红四军解放汀州城时开始的。一天,毛泽东同朱德来到福音医院,这是傅医生第一次同毛泽东见面,他陪同毛泽东等视察了医院,并为毛泽东仔细检查了身体。这次会面,他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  相似文献   

19.
傅连暲(1894—1968),字日新,曾名郑爱群,福建省汀州府城(今长汀县城)人,挑夫家庭出身。其父母因畏惧封建势力和祈求精神安慰,加入了英国人在汀州开设的基督教会,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傅连暲出生不久,就由其父母作主,按照基督教的方式,接受了洗礼。从小他父母就带他去教堂做礼拜、唱圣歌、念祷告、听布道,接受基督教的熏陶。1905年,傅连暲正式加入了基督教。在旧中国,参加基督教可以得到教  相似文献   

20.
长汀的红色印刷出版事业是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创办起来的.从创建初就得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指导、重视与支持.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从赣南首次入闽,14日解放了长汀县城.红4军刚刚踏上闽西的土地,毛泽东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仍然想尽办法搞到敌人的报纸,挤出时间读报,分析敌人动向,了解敌情,构思决策,指导红军的革命斗争.在长汀期间,毛泽东结识了傅连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