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批评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英 《求索》2012,(3):181-183
对新批评历史地位的评价一直集中在其理论贡献方面,而忽视了它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及诗论的构建作用。与20世纪其他学院派理论不同,新批评是一种理论与创作紧密结合、互相生发的文学革新,它提倡作者应当收敛个性、尊重传统,重理而抑情、讲究语言和艺术形式,关注意象、隐喻和神话,最终使英语诗歌和诗论摆脱了浪漫主义传达理论的束缚,完成了英美文学的现代主义转型。  相似文献   

2.
马晓华 《前沿》2005,(1):177-178
20世纪中国文学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与融合服务于文学的功利性目的 ,是主动的、有意味的选择 ;与中国特定的文化语境相结合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文学形成的影响也就发生了质的变异。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 ,是现当代文学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 ,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3.
杨静 《思想战线》2011,37(2):101-104
现代主义电影不断打破视听语言表达的种种禁忌和法则,确证了这门艺术语言创新的无限可能性。民族国家的现代主义电影实践,致力于探索能够表达其艺术趣味、文化传统和现实经验独特性的纯粹民族化的创新风格。《东邪西毒》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次真正意义的纯粹能指的创新试验,它开拓了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电影语言表达的另一种可能性,创造出中国传统艺术写意审美效果和中国文化追求无穷意蕴的视听语言表达,用中国传统的叙事智慧改造了现代主义电影陌生化的叙事结构,以一种区别于西方的文化主体的姿态表达了中国文化独立的现代人文主题。  相似文献   

4.
李掖平 《青年论坛》2004,(2):135-137
90年代山东女作家在小说文本形式层面的艺术探索,收获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对女性命运和女性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深切关注所决定,“写实”成为其小说创作的基本手法,但这写实并不拘泥于真实的再现,而是呈现出一种表现与再现融会贯通的深化特征。同时,她们还都能灵活自如地综合运用象征、变形、荒诞、黑色幽默等现代主义艺术技法,并善于在叙写描述中注入创作主体的主观情绪与感受,有效地拓展了小说文本的内在意蕴空间和艺术形式美的弹性与张力。  相似文献   

5.
陈宏可 《求索》2012,(9):223-225
涉及到变形的视觉艺术可以被人们接受与认同。同样,艺术品在经历了从原初位置到艺术博物馆的语境变化后,通过对其原初语境的寻求、分析与理解,使这些艺术品在艺术博物馆新的语境中得以重新阐释,从而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角,提升人们对艺术品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宾恩海 《思想战线》2006,32(5):107-113
将“现代主义因素”确立为《野草》的一个重要特质来加以分析,正是谋求对《野草》中大量苦闷彷徨空虚绝望的“情感压抑”的深化理解。《野草》所指涉的众多精神命题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空幻、绝望、死亡、荒诞等基本主题有很大同构性,其艺术形式上的象征意味、非实指性、哲学品格的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外部特征也惊人地相似。《野草》在表现现代人的危机意识、探索人的心理深度方面为中国新文学开辟了艺术表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柴红梅 《求索》2011,(4):215-217
日据时期,带有现代摩登化、国际化、殖民地化特色的大连都市文化不仅激发了日本诗人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灵感和想象,也孕育了日本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诗人们从摩登景象和现代气息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来源和创作素材,也通过殖民地都市的文化体验,形成了不同的殖民认识。他们的创作赋予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新时期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和现实语境,从共名和无名、意识形态性、术语界定、西方话语殖民等与文学的关系上对其进行重估,指出了以往论述的一些迷误,认为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话语,不仅仅是方法论,还根本上是哲学本体论,它与“存在性”问题而非“生存性”问题密切相关,现代主义文学的普适化与无名时代和现代大众的出现密不可分,并且在某种意义上,现代主义文学是以现实主义为根本底色的文学。  相似文献   

9.
周渝 《求索》2013,(10):131-133
自张道一先生明确提出艺术学后,艺术史学的研究就备受关注。艺术史研究就是希冀借学术研究以“打通壁垒”,贯通艺术共性与本质特征,进而构建具有普遍规律的艺术宏观理论体系。如今,艺术史研究已初具积淀,但还存有诸多理论困惑,如通史纂修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艺术个案研究,一般艺术史学研究与诸多个别艺术史学研究史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等。解开这些理论难题,还得回到艺术史的研究归旨,建构合理的艺术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本研究以康定斯基与勋伯格的学术研究为证,阐介了艺术史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进一步阐说了观念史学观、外史学研究和内史学研究方法论在整个艺术史学研究中的研究实例与重要价值。艺术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建构要在博采众长的同时,明确自身的研究特色,做到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当然,理论上的方法论能否真正可行,还得在具体学术研究中加以改造与求证。  相似文献   

10.
黄葵 《前沿》2010,(4):162-165
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的形成,不仅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中西文化交融及社会环境、时代精神的产物。是苦难艰辛的战争岁月和边陲相对安宁的生存环境、校园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师长理性先锋的诗学成就、丰厚坚实的创作阵地、校园积极活跃的创作氛围共同催生了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使他们自觉走上一条反传统、亲现代的诗歌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年轻的中国艺术家越来越自信,不怀疑自己,不质疑存在的理由。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的年轻艺术家似乎太疲劳了。"从某种程度上说,1992年可以算作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虽然当时中国艺术与艺术家的国际影响还微乎其微。在那年,后来被誉为"代表中国的新面孔"的艺术家张晓刚正在绝望中自我转型,他几乎停止了创作,却在随后的德国之旅中得到了"伟大的灵感"。10月,第一次当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双年展在广  相似文献   

12.
从凡·高、高更、马蒂斯开始,东方绘画艺术对西方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西方现代画家从一味写实逐渐转向对纯粹色彩、线条以及绘画自律性的研究,开启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端。  相似文献   

13.
14.
对于现代中国来说,发端于西方文化的现代科技既是全球性的,更是本土性的现代经验;现代科技所提出的问题要求我们在现代的情境下来思考和发掘传统的意义。区别于保守主义和西化论,本土现代主义的态度是:把思想传统作为一种话语而与社会结构、历史和语言相关,并在现代语境中重新处置这种关系,进而转换传统为现代经验,来应对普世的和本土性的现代问题──例如现代科技。  相似文献   

15.
贾静  王晓刚 《理论月刊》2002,(11):88-89
史前艺术是艺术从萌芽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是非艺术向艺术的过渡,具有既是艺术又不是艺术的双重性和由不成熟到趋于成熟的过渡性。尤其是今天,史前艺术散发出特有的现代魅力。  相似文献   

16.
曹淑萍 《求索》2011,(7):221-222,25
作为现代主义小说开拓者,詹姆斯小说在语言、文体、叙述策略上都有重大创新。语言结构句式冗长,盘根错节、结构繁复、大量使用圆周句和悬念式结构,且欲言又止、用语典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现代小说艺术的认识。他把小说作为一门艺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大量的实验,建立了一整套从创作到批评的小说理论体系。涉及小说与现实的关系、小说创作、小说的功能、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小说的叙事手法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17.
刚强 《前沿》2013,(14):169-170
设计师每天都跟许多视觉元素发生联系,设计师在进行个性化设计的同时把它们运用在各自的作品中,最终形成设计师独特的视觉语言符号即设计师符号性元素表现语言。符号性元素表现语言是设计师在长期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创作手段,是表达设计师情感与传递思想的重途径。解读设计师符号性元素表现语言对于我们今天传承与发展现代平面设计表现语言具有十分重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于艳玲 《理论月刊》2004,(5):127-128
E.M.福斯特的作品不仅承袭了现实主义的传统,还运用了象征主义、心理分析等现代主义方法。本文 主要谈了爱·摩·福斯特小说《可以远眺的房间》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9.
艺术:情感本体的物态化形式--李泽厚艺术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天曦  陈芳 《思想战线》2000,26(2):105-110
关于艺术的本质,李泽厚在其前期和后期的美学论著中,看法并不完全相同.大致说来,他主要经过了把艺术看成是反映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到提出艺术不只是认识,再到最后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本体物态化的对应物这样三个不同的思想阶段.  相似文献   

20.
王立东  董健 《前沿》2001,(5):14-18
毛泽东艺术哲学是毛泽东哲学中一个组成部分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中的文学艺术运动为背景 ,阐述了艺术的本质 ,艺术实践的方式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艺术批评及其标准 ,艺术的人性论基础 ,艺术发展的机制等重大问题 ,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