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俗语说:"过个大年,忙乱半年,正要消闲,赶上种田"。中国传统的春节就是这样既丰富又丰满。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老百姓习惯把过春节叫做过年,民谚中说"百节年为首"。千百年来,在民间过春节的方式和习俗也是最丰富、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就像是一台热闹的大戏。  相似文献   

2.
2012年春节期间,在海南工作的记者返回家乡山西省阳泉市过年。在与父老乡亲们的交谈中,总是听到有人谈论起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原阳煤集团四矿厂区的"大变样"。于是,大年初四上午,记者前往四矿选煤厂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3.
雨果 《今日民族》2013,(2):59-61
大家翘首以待的“大年”就要到了,在云南,除了传统意义的春节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各种版本的少数民族“大年”。不夸张地说,腿脚灵便的话,走遍云南,你能有半年时间一直在“过年”。  相似文献   

4.
到哪里过年?人都会说:家。家在哪里? 回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何况过好春节不仅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维护,而且是对社会和谐最直接的贡献。在这里我所说的家乡是在相当多的人群之中被淡忘,已经找不到可以承载春节这个神圣的节日符号的“家”;越来越多的地方,特别是城镇化加剧的大环境下,家庭旅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四面八方的人竞相奔走,过年不是愉快的精神旅行,而是疲于奔命般的跋涉。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檀国柱 《台声》2011,(3):89-90
今年已是第6年在大陆过年的黄文广十分高兴,新年里收到了最特别的礼物:一个是春节前在漳台商收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一个是大年三十,南靖县领导又来到咖啡园里拜访,给他带来新春的祝福,与他畅谈胡锦涛总书记给台商的回信,研究进一步加强合作,发展闽台农业。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记忆里,大凡传统节日都与吃吃喝喝分不开,所谓大人盼种田,孩子盼过年,因为孩子嘴馋,过年过节有好吃的。但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元宵节却不以吃为主,元宵节是"闹"出来的,俗称"闹元宵"。我的家乡就有闹元宵的习俗。过去的乡村,没有多少娱乐生活,一年到头忙忙碌碌,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好不容易熬到了春节,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了个快乐年,眼看春  相似文献   

7.
随着春节的临近,到处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氛。一排排商铺门前挂红披彩,居民楼里家家户户张贴喜气洋洋的春联,使得浓浓的年味弥漫着大街小巷。许多打算在海南过大年的外地客人——"候鸟人",已开始计划合伙过大年。王雅是一位来自新疆能歌善舞的候鸟族,她已经在海南度过好几个春节了。"今年仍然会在海南过年,初步打算是:到大年二十九,聚集来  相似文献   

8.
春节到,过大年!要过年了,笔者在此给敬爱的读者朋友们拜个早年啦,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万事吉祥如意!说起春节,谈到过年,咱们中国人那叫一个乐吆,扫尘,贴春联,贴福字,挂年画,守岁、放鞭炮、拜年……多种多样的欢庆方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发展为相当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拜年,就是其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2008,(8):36-36
在我印象中,陈老先生是一位骑着自行车,带着个水壶,四处解决残疾人困难的慈祥老人,一年到头不管晴天雨天,他总是骑着自行车赶到有困难的群众家中,解决完困难后,连口水都不喝,可他从不以此为苦,反而以此为乐。因此我想对陈老先生说:“陈伯伯,您辛苦了!感谢您的帮助与支持,我将会好好地完成学业,以此为报。”  相似文献   

10.
党文婷  严圣禾 《台声》2023,(2):75-76
<正>“深圳已经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了!”临近春节,台湾青年、深圳市艾薇达烘焙培训有限公司主理人刘天庭告诉笔者自己的假期计划,“我们今年春节打算留在深圳,去一个很要好的客家朋友家里一起过年。我太太是台湾客家人,特别想体验大陆的客家风俗。”无独有偶,深圳市伟富涂装有限公司经理纪伟祥也打算和母亲一起留深过年。“春节后我就打算启动新项目,把台湾的创业团队带到深圳,专攻聚氨酯、碳纤维等新材料的开发,搭建全供应链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高定村地处桂北高寒山区,春节前异常寒冷的天气一度使我对回乡村老家过节的想法动摇,但年逾八旬的父亲却凭着经验坚信春节期间的天气一定不冷,不但鼓励我们做好回家的准备,而且还动员了我岳父母一起到我老家过节。想到父亲也有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二弟在电话里也一再说着城里哪有我们家乡的年味,家里专门养了一批土鸡、一头猪等着你们回来过节才劏等等,我也就坚定了回家的念头。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的安宁与幸福,就突出表现在这些民俗细节上。平时吃不上这么多鸡鸭鱼肉,过年时集中吃;平时穿不着新衣服新鞋,过年前尽量置办齐,正月里不买鞋、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其实不正是人们力争过一个洁净的焕发新颜的农历年吗?除夕是迷人的,至今想起来都让我陶醉。大年三十一早,大人们忙活着做年饭,我作为未成年人,就可以穿上新衣  相似文献   

13.
好好过年     
进入二月,分明已经感觉到将要过年的气息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过年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然而,我总忘不了许许多多的除夕之夜,我远在另一个城市,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忘不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寒冬,我挤了汽车挤火车回家过年的情景。回家过年,是中国千百万游子永恒的情结。已经有许多年了,每到春节临近,我总特别留意与以往有所不同的街景。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扛着大包小包的人渐渐多起来。那在凛冽的寒风中,头上冒着热气,脸上淌着汗水,扛着大包小包蜂拥着往站台上奔跑的人群,他们都是被…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06,(2):30-31
邓小平1980年春节,邓小平等领导人一起出席首都党政军民春节联欢会。这是一个3万多人参加、气氛热烈的晚会,参加者包括王震、邓颖超、徐向前等革命元老。复出的邓小平果断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大幕。1984年春节,邓小平视察了深圳、广州,并挥毫泼墨为特区的争论一锤定音“: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985年春节,邓小平再次南下广东,以“不争论”的姿态排除阻力推进改革。1986年春节,邓小平回到了家乡四川,他已经半个世纪没有回家乡过年了。从1988年开始,邓小平连续7年在上海过春节,思考和启动浦东开发。1990年9月,…  相似文献   

15.
爱的味道     
刘永 《中国保安》2014,(3):78-78
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农历每年的大年三十,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人们称这一天叫“过年”。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而在大年三十包饺子,则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报站     
节前,我们一家三代五口人就盘算着今年的春节怎么过,要不要出游。经家庭成员民主讨论,决定大年初二前往浙江诸暨五泄胜地游玩一天。早上八点钟不到,我们就赶到了上海南站。上了二号车厢,我们找到座位安顿好,十分钟后,列车准时启动。一家人沉浸在过年和旅游的喜悦心情里,憧保着目的地的美丽风景。  相似文献   

17.
糍粑(散文)     
新谷飘香喜农家,中秋户户打糍粑,象征团圆意义大,两岸同心望月华。2000年中秋节,父亲去台湾看望生病的伯伯时,我写了这首打油诗请父亲转交给伯伯。伯伯在台湾已经生活了五十余年。澳门回归祖国时,他看了半夜电视实况转播,万分激动,尽兴喝酒,结果血压升高,引发脑溢血。幸亏抢救及时,方脱离危险,只是有半边手脚不及原先灵便了。得知父亲决定中秋节赴台探望他,伯伯回电话说,什么都不要带,拿几个家乡的糍粑就行了。父亲从台湾回家时,带回了伯伯写给我的一首和诗:漂泊游子苦恋家,难忘故乡品糍粑,待到金瓯完整日,普天欢庆大中…  相似文献   

18.
家母不惯在城里住,年关将近,老人该如何过年,我得回去安排安排。这是一个雨天,下车后我步行了3里多路,到家时,一双球鞋早已湿透。母亲揭开一个古铜色的箱子,窸窸窣窣翻了一会,找出一双新布鞋来,说:本打算春节带给你,正好你回来了,现在就把它换上  相似文献   

19.
父母的腊月     
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在哪里,过年就在哪里;过年在哪里,团圆就在哪里。团圆的那一刻,父母爽朗的笑声飘扬在院内,子女稚嫩的呼唤撞击在心间,夫妻多年的恩爱荡漾在眼中,亲友亲切的问候弥漫在耳际……此情此景令人心潮澎湃终生难忘。可一说起春节团圆,  相似文献   

20.
初一     
《台声》2017,(3)
<正>大年初一,也就是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在春节期间,民间会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台湾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