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风党纪月刊》2002,(8):36-36
政府的经济职能造成的机会 政府官员对商业运作或公民生活的自由裁量权越大,腐败滋生、蔓延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尽量减少政府官员的决策权会减少腐败,并在设计政府规章制度的时候注意其中暗含的腐败机会。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09,(4):60-61
公款吃喝现象在国内较为严重,也是中央政府治理的重点。但公款吃喝在一些国家却十分少见。在印度,很多政府公务员竟然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在俄罗斯,一位政府官员如果想用公款请别人吃饭,严格而繁杂的报销手续会让他望而却步;在欧洲,政府官员在公款消费的问题上更是如履薄冰,因为媒体和民间团体一直在密切监督着他们……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20年来,地方政府创新实例不断涌现,学界对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机制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创新的能动主体——地方政府官员的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却较为缺乏。将地方政府官员在创新中的作用作为研究突破口,探讨了地方政府官员创新动力机制的深层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动力机制,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10):126-127
在俄罗斯,许多政府官员都喜欢乘坐豪华的外国车。为遏制这种现象,进而支持国产汽车业的发展,俄罗斯总理普京要求政府官员必须乘坐国产轿车。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奥夫谢耶夫斯基表示,这一规定将很快被列入国家的《采购法》中,政府也将在两三个月内制定出相关法律,以禁止政府官员购买外国轿车。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19):76-76
在西方特别是发达国家,问责制是一种追究公职官员责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理念和制度。作为政府官员,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工作绩效,必须自己负责任,同时接受上级的监督和选民的质询,甚至被罢免和起诉。确立问责理念,能够有效填补政府机构及政府官员承担法律责任与不负责任之间的空白,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打造法冶政府、透明政府、服务政府和效能政府。  相似文献   

6.
今天,政府官员越来越感觉到舆论的份量,媒体眼中政府官员的表现,是群众形成官员公共形象的前提。因此,现代政府官员不能怕媒体、躲媒体、堵媒体,而应该积极地利用媒体来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执政力的建设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实现公共利益,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但是,突发事件中我国政府新闻执政力却存在着政府官员的新闻执政能力薄弱、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运行不畅通以及现有新闻媒体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加强突发事件中我国政府新闻执政力的建设,就需要我国从提高政府官员的新闻执政能力、完善政府的新闻发布机制、完善新闻媒体的管理体制以及构建民主的新闻执政文化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政府官员总是处于“利益之网”的包围中,网中的公共利益、政府利益和个人利益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共同构成其行为之基础。公众期望通过政府管理实现公共利益,也就是期望政府官员将公共利益置于第一位,但政府官员的天然利益取向与公众期望的利益取向恰好相反,这就需要对利益取向进行矫正,现代法治主义精神和公共职业伦理精神是在矫正过程中两个必备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各级政府官员向市民公众道歉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这种情况下,回顾一下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及百姓在重大问题上道歉的迥异方式,对我们面对各种媒体的政府官员可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由于新闻素养的缺乏,我国政府官员在应对媒体时出现本领危机和知识恐慌,应从提高适应媒体能力,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和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等三方面来提高政府官员的新闻素养及应对媒体的能力,从而加强政府对舆论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敏 《求贤》2012,(1):51-51
开发商绕开征地程序,低价囤积集体土地,又通过收买政府官员,高价倒卖给政府变成政府储备地。官商联手,形成利益同盟。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29日,捷克政府宣布,为打击日益严重的官员腐败现象,政府提议设立“反腐特工”,允许他们通过秘密活动获取政府官员的腐败证据。  相似文献   

13.
妙语     
若中国不提高退休年龄,到2050年。年轻一代须拿出收入的41%来供养老年人,延迟退休可降低负担。——北京大学教授赵耀辉 由于改革涉及每一个政府官员的权力和利益,要把这样的政府改造成为专注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政府官员割舍那些与公仆身份不符的权力。——经济学家吴敬琏  相似文献   

14.
政府创新的内涵包括观念、理论、体制、人员和操作等五个层面的创新。政府创新是通过政府官员的改革行为得以实现的,因而其直接动力就是政府官员的责任心和进取心,然而从根本上说,政府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社会实践。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政府创新的推进可通过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转变执政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美国每上任一位新总统,就会换上一批政府官员,而换下的政府官员马上就进入了“旋转门”;掌握着一些政府机密或政策机密,他们可能会成为间谍或企业寻求私利的目标,也容易滋生腐败。奥巴马应对“旋转门”的政策以及前总统克林顿曾在“旋转门”中遭受的折腾,对中国的反腐有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2,(1):29-30
年关到了,官员科考也随即启动,一本政绩旧账却让各级官员都为之焦虑——它关乎一方百姓的经济民生,又关乎政府官员的官位官帽。在国家对和谐社会以及社会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政绩考核的指挥棒问题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水风 《廉政瞭望》2007,(2):11-12
官员信用是否等同于政府信用?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在一些人眼中,官员就是政府的化身,因此等式是可以成立的。但笔者认为,两者也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财政体制改革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恣意行政的空间,激发了地方政府谋求经济发展以获取较大的财政收益的冲动,导致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追求职位晋升是地方政府官员目标函数的集中体现,对上负责的官员选拔机制和晋升路径的"淘汰制"激化了同级政府官员之间,以及不同部门、单位和区域官员之间的攀比和竞争。这两种制度安排相互牵制,形成共振,构成了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9.
汪晓萍 《理论导报》2010,(10):31-32
<正>一、"同体问责"的现状"问责"即追究责任。所谓"同体问责",是指政府官员在发生了违法违纪的乱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政行为时,由上级政府部门追究其行政责任的一种机制。目前,对政府官员的问责主要是"上问下"的"同体问责"。由于这种问责是在政府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进行,缺乏人民群众的外部监督参与,从而导致人民群众即使不满意政府官员乱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也难以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而人民群众对某些政府官员的不负责任行为的追责意愿,也只能依赖或者等待政府的上级部门对下级进行问责监管。  相似文献   

20.
游本根 《实践》2006,(10):47-47
道歉,是一方犯了错误或失误后,向受损害一方表示的歉意。笔者这里特指政府官员向人民群众道歉。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表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党中央也反复强调要“执政为民”,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是要求各级官员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可以肯定,政府官员向人民群众道歉,主动承担责任,带来的是百姓的理解、宽容和社会的和谐。同时,也带来和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