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最近,记者以提问方式请吉林省对企业承包颇有心得的各界人士答疑,并探究企业承包制的前途。是“过渡”还是制度 企业实行承包制正为初步的实践证明是一个进步,它调动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但是,它的前途如何呢?承包制能否作为一种放之工商各类企业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我国的工业产品质量?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生产者,它生产的不再是产品,而是商品。所谓产品质量,已经不是原来的含义,而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要为目的的商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质量观念: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家的一般定义,我国流行的一些辞典或教科书,大都套用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的论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如《辞海》、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宋原放主编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等等。其实,这种由简单套用来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按照这种观点,难以解释如下的事实: 比如,在世界范围内,怎样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怎样解释资本主义国家所担负的社会公共职能呢? 又比如,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阶级斗争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存在,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已成为国家机关的  相似文献   

4.
梅宁华 《民主》2011,(3):10-14
近年来,有关价值观的研究和争论十分热烈,中西价值观,不同社会历史形态的价值观,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价值观,多种多样,价值观问题成为重大的、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中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被各种概念架空了.使人们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价值观的本质.导致价值观研究和建设的表象化。不厘清价值观的本质属性,很多讨论无法深入.价值观建设就无法有力推进。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又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的本质特征就是人民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可是,在公有制下怎样由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管理分配?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很好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改革方针的指引下,出现了承包制这个新事物。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只要实行了承包制,人民群众就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力,就有了主人翁的积极性。看来,承包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一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6.
高狄 《瞭望》1988,(13)
五年来,吉林省在企业中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在的任务,是如何完善和发展。 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中心环节,是完善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主要任务是在企业内部实行层层核算、层层承包,一直承包到能够核算的最小单位。 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承包,是完善企业承  相似文献   

7.
黄威 《瞭望》1987,(25)
北京市从今年六月开始在科研机构中实行以「三保一挂」为内容的科技承包经营责任制。  相似文献   

8.
股份制问题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如何由承包制向股份制过渡更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共中央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吴稼祥、钟朋荣同志最近提出了国有企业由承包制向股份制过渡的一种实施方案,本文是他们就这一方案的特点所作的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在土地的配置和使用上,我们经历了成功和失误并存的历史过程。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化,其指导思想无非是试图通过改革以土地为中心农村生产关系,去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土地改革只改变了土地使用权的属性,未能摆脱延续几千年的小生产方式,因此很快就不能适应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而“一大二公”的土地合并集中,实际效果是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导致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总结了土地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顺应了…  相似文献   

10.
对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惠 《理论探索》2005,(5):80-8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怎样在理论和实践上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搞好私营企业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发挥党的创造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文章围绕什么是执政党的创造力?新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样去发挥创造力以及创造力的着力点和归宿点是什么等方面进行阐述,从执政党的执政经验的角度强调,执政党的创造力是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发挥执政党的创造力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创新精神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从而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初步改革的得与失 1987年初,抚顺市副食品公司在总结几家小型商店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公司56家企业全面铺开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当时,承包方案是这样规定的:以企业上年实际完成的利润额为基数,取消承包者  相似文献   

13.
承包制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自主权力,也为企业家提供了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一展雄才的机会,但是,在一些承包企业中,也出现了民主管理薄弱,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体现不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一下,承包者的决策正确自然好,一旦决策失误,则很难得到纠正。 于是,如何加强民主管理,便成为完善企业承包制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吉林省辽源市第二针织厂率先实行了“两段式全员承包”。这种新的承包形式,鲜明地体现了职工在社会主义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为企业民主管理建立了体制上的牢固根基。 所谓“两段式全员承包”,就是把承包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是在评估企业资产的基础上,由职工代表大会选出承包工作委员会,代表全体职工与国家签订资产承包合同;第二阶段,是由承包工作委员会代表全体职工选聘经营者(厂长),并作为发包方与经营者签订经营承包合同。合同规定,厂长享有充分的经营指挥权,但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奖罚、弹劾或罢免厂长。  相似文献   

14.
新的技术革命和家庭承包制的关系,正在引起农民和理论界的兴趣。实践证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制,完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现在,甚至那些曾经怀疑和反对过的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许多人仍然持这样的观点:家庭承包制与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将来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了,家庭经营还是要让位于大规模集体经营的。这种观点是否对呢? 以美国农业走过的道路为例。从一八七○年到一九二五年的五十多年中,美国农业伴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  相似文献   

15.
高欣 《瞭望》1990,(50)
承包制面临的困扰 7年前,当“包”字带着泥土的芳香从吉林省“玉米黄金带”跻身城市企业大显神威时,谁曾料到,这被奉为“万应灵丹”的“包”字会遇到如此严峻的挑战: 包死基数与市场变动相矛盾,企业经营成果失真; 个人承包使民主管理挂“空档”,职工  相似文献   

16.
于吉 《瞭望》1990,(39)
承包制在企业普遍推行已经3年多了,今年底,将有90%多的企业承包到期。如何估价第一轮承包,如何看待当前企业遇到的问题,如何完善、发展第二轮承包,是各方面都在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郑揆 《瞭望》1986,(45)
莫斯科专电 我们在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访问了一个实行家庭承包制的集体农庄。这是中国记者第一次实地考察苏联的家庭承包制。 埃奇米阿津区位于外高加索的阿拉拉特谷地,终年积雪的高山矗立在谷地的南北端,气候干燥温暖,适于葡萄生长。当地的葡萄种植业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白兰地远近驰名,去年苏联开展反酗酒斗争以来,逐步调整葡萄品种,增加食用鲜葡萄,减少酿酒用的葡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共灌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握广大农民的思想脉搏,认真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十三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与解决承包中的主要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农民爱国热情,较好地处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一、培育国策意识,处理好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 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农村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始许多农民不理解,误认为土地到了户,可以任意摆布了,并出现了买卖、抛荒、非法占用和掠夺性经营等错误做法.我们从明确"两权"关系,保护耕地国策入手,狠抓了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随着全方位改革的深化,党校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也面临着一个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有人不同意这样的提法,认为只要共产党执政,党校总是有事干,党校教工总会有饭吃.这是一种缺乏忧患感的表现,也是缺乏上进心、事业心的反映.事实上,如果党校工作不改革,仍在原地徘徊,那以后谁还愿意到党校来学习.即使被迫来了,也因无所收获而埋怨我们一辈子.我们应在竞争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提高,这才是我们党校的唯一出路.二、教学是党校工作的重头戏,是党校工作的主体,要抓党校改革首先得从教学抓起.当前党校教学改革已经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承包制的逐步推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人们的议论很多,专门的论文也不少。可是,承包、改革的根本问题到底是什么?似乎阐析的不够深透。我认为,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能不能真正成为社会、国家和全民企业的主人,能不能参与管理国家和企业,是最为根本的问题。抓准并解决好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因为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是影响和解决其他矛盾的决定因素。这一根本问题得不到合理、认真的解决。承包、改革就不会成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难以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也不可能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