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人》2009,(24):16-17
实施扶贫开发计划 一是建设生态移民项目工程12个59万平方米.已建成面积49.6万平方米,可安置移民5.7万人。二是开工建设了同心东部和中卫兴仁扩建2项重点工程;海原南部和八斗2项重点供水工程年内建设完工;建成中小型集中供水工程26处,解决了3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9年原州区水利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主要涉及固原东部农村饮水工程、设施农业、生态移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固原东部农村饮水安全重点供水  相似文献   

3.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2,(Z1):57-58
正宁夏中南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实施扶贫的另一种方式——生态移民。30多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近50万人通过生态移民与劳务移民,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生活今非昔比。但是以前的生态移民不同于十二五时期的生态移民。从2011年起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规模大、起点高。在五  相似文献   

4.
数字看宁夏     
《共产党人》2013,(20):7
16亿今年以来,为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设施条件,宁夏已完成投资16亿元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灌排设施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节水灌溉扩面,保障了粮食生产和饮水安全,有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据统计,2013年,宁夏已累计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8万亩,改造低产田21万亩,新增旱作基本农田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2平方公里,解决了24.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润民生     
正农村饮水安全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2001年以来,贵阳市乌当区整合各类专项资金近1.2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共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84处(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2处),解决了全区农村12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让农村群众吃上"放心水"。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仅"吃上水"已无法满足农村各项需求。  相似文献   

6.
半月大事     
《共产党人》2011,(10):30
宁夏实施7大重点民生水利项目造福百姓5月4日,记者从宁夏民生水利重点项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1年,宁夏将启动实施黄河宁夏段近期防洪、固原地区城乡饮水水源、沙坡头南北干渠节水改造等7大重点民生水利项目,开工建设人饮安全、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等6大方面226项工程,计划完成投资34亿元。2011年,自治区将以保证生态移民和中南部地区饮水困难群众用水为重点,全面开工建设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09,(4):22-23
2009年,红寺堡围绕改善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着力办好八件实事:一是实施“人饮解困计划”,完成新庄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新庄集四支干高、低口237万人饮用水问题。二是实施“扶弱助困计划”,争取城乡救助资金900万元,救助城市低保1800人,标准不少于125元:新增农村低保2000人,累计达到1.4万人,标准不低于40元,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发放全民创业贷款12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0个,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四是实施“教育均衡计划”,建设红寺堡回中,  相似文献   

8.
《广东党史》2009,(6):66-66
重点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在水库移民人口登记、开展政策宣传、落实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组织水库移民住房改造、改善水库移民村道路和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计划编制、后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信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建设民生水利,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据统计,郑州市有14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重度饮水不安全人口62万。2005年,郑州市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把每年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作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之一,项目实施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2亿多元,解决了近6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市县视窗     
正贺兰县倾心打造民生水利4.6万人将告别饮水难今年以来,贺兰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治水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启动实施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水利工程、第三排水沟治理工程、洪广镇北庙生态移民饮水工程等8项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2亿多元,投资额、建设任务创历年新高。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水利工程是贺兰县有史以来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泵站扬程最高、施工工艺最复杂的水利工程,完工后可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08,(6):10-11
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启动3月14日,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在同心县韦州镇南门生态移民项目区正式启动。工程从2007年至2011年投资28.42亿元,开发和调整土地71.15万亩,建设42个移民安置区,搬迁20.68万人。按照规划,  相似文献   

12.
回顾宁夏生态移民的开发历程,从移民满意度、移民生活水平评价、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展现生态移民建设成效,深入分析移民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进一步推动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媒体看贵州     
正贵州今年计划减贫100万人2016年,贵州将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计划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全省将有8个贫困县、120个贫困乡镇摘除"贫困帽"。据贵州省发改委主任付京介绍,2016年,贵州将启动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房6.5万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0万人,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优先向贫困村倾斜。此外,还将积极推进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48.65万套,基本建成22.21万套,完成30万户农村危房改  相似文献   

14.
和志国 《共产党人》2012,(Z2):82-84
固海扬水工程是宁夏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大型生态扶贫性质的公益性扬黄提灌工程,主要承担着宁夏中部干旱带中宁、同心、原州等八县区(场)100.6万亩农田灌溉,59.05万亩设施农业的补灌,以及灌区61万回汉群众、22万家畜的饮水和灌区周边群众的抗旱自救任务。工程投运30多年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4,(12):48-48
<正>全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多伦县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盟委、行署的部署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今年计划投资8806万元,在全县64个行政村中的58个村实施,争取当年完成30个村(其中6个为盟级重点推进村)的工程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5760万元,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便民连锁超市建设工程分  相似文献   

16.
龙泉驿区生态移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生态移民是响应中央号召,落实省市要求,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客观规律,推广“龙华实践”,造福农民群众的创新实践。实践生态移民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积极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新路。实施生态移民有利于贯彻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精神,是积极探索加快“三个集中”,根本改变农民生活、生产、居住方式的新办法。实施生态移民有利于贯彻落实“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要求,有利于整合国有大型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优势,是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加快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12,(15):25
银川市创新安置模式为生态移民脱贫致富夯实基础自2011年打响生态移民安置攻坚战以来,银川市各县区积极探索创新各具地域特色的生态移民安置模式,为移民脱贫致富夯实基础。其中,兴庆区月牙湖乡实施"4个1"安置工程,即每户1栋住房、1亩水浇地、1头奶牛和提供1个就业岗位。金凤区良田镇实施"121"安置工程,即每户建设1栋住房、2亩设施温棚和提供1个就业岗位。西夏区镇北堡镇实施"12345"安置工程,即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统领产业发展,户均安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11,(11):2-3
<正>固原市原州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移民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十二五"期间着力实施的最大民生工程,也是原州区实现新跨越、全面奔小康的重大机遇,必须用非常之举,行非常之策,攻难点、出亮点。"十二五"期间,原州区计划移民1.5万户6.2万人。2011年,原州区生态移民4522户17957人,其中移往永宁、贺兰、惠农、农垦等处1832户7225人。原州区认真总结2008年以来三期生态移民成功经验,今年开工建设了三营镇鸦儿沟村、黄铎堡老庄村等13个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在移民工程中,坚持整合资金、捆绑项目,坚持移民新家园与新产业同建设、同发展。在"搬得出"上,加强组织领导,围绕项目规划、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移民入住等重点环节完善机制;在"稳得住"上,  相似文献   

19.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全面启动并制定了规划和配套政策,形成了生态移民相关的政策保障体系。目前,在这个系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政策还不完善,需要政府与当地移民结合实际情况在总结之前移民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理性实施移民,通过改进生态移民各环节,实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促进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0.
宁夏红寺堡开发区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在近20万人的总人口中,农村人口17万余人,占总人口的85%以上。红寺堡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清楚地认识到:红寺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难点在农村、基础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他们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作为解决干旱带群众生存与发展、实现红寺堡新跨越的根本举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目前,开发区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2.81万亩,设施农业生产能力达到8.4万吨左右,可实现产值1.3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