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爱青 《法学杂志》2007,28(3):37-40
在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应当区分因劳动者个人原因的解除和非因劳动者个人原因的解除,从而确定单位是否要遵守解除的预告期。在非个人原因的解除即经济性裁员的条件下,应当设立单个人的经济性裁员情形,并根据一次被裁减人数的多少分别规定不同的裁减程序。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性裁员中的劳动者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性裁员作为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制度之一,其制度设计的最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但为了防止该制度被用人单位滥用,保护劳动者在经济性裁员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法律为劳动者规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在现今世界金融危机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强调对经济裁员中劳动者的保护就更为必要了。本文在对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性裁员的劳动者保护方面的规定加以解读的基础之上,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对其他国家相关立法的比较,寻求我国经济性裁员中劳动者保护的可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3.
太月 《法制与经济》2009,(22):56-58,61
经济性裁员作为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制度之一,其制度设计的最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但为了防止该制度被用人单位滥用,保护劳动者在经济性裁员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法律为劳动者规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在现今世界金融危机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强调对经济裁员中劳动者的保护就更为必要了。本文在对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性裁员的劳动者保护方面的规定加以解读的基础之上,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对其他国家相关立法的比较,寻求我国经济性裁员中劳动者保护的可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经济性裁员是《劳动合同法》赋予用人单位在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时行使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裁员,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经济性裁员规定了较为细致的条件,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在分析经济性裁员的理论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2008年底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下,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大量企业收入和销售利润明显减少,众多行业亏损严重,纷纷采取裁员措施以应对经营困境,一时间经济性裁员浪潮愈演愈烈。然而实践做法亟待法律进一步规范和制约。本文从法律适用的角度,从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标准、程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劳动保障体系立法完善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和设想,以期对企业经济性裁员的制度起到有价值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议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企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众多企业为求生存,不得不裁减员工,以降低成本,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本文从法律角度对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7.
彭波 《中国法律》2014,(6):51-53
问题的提出 案例:2013年5月,东莞某电子厂以公司订单急剧减少、亏损严重为由拟裁减模具部员工8名。5月15日,公司向东莞市某镇人力资源分局提出《裁员报告》,并附有《裁减人员安置方案》和补偿标准。5月16日、5月17日,该《裁员报告》分别取得该镇外经工会联合会以及人力资源分局的同意。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适用中的缺陷却越来越明显。本文从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存在的不足入手,梳理了固定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混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规定存在的缺陷、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规定存在的缺陷、经济性裁员制度规定的不足等问题,以期探讨并给出完善的法律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性裁员制度是我国一项特殊的合同解除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酷6网裁员案为中心,在分析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要件的基础上,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完善之法.  相似文献   

10.
邹杨  乔丽冉 《行政与法》2010,(12):98-101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常常以经济性裁员来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这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体现。但这种经济性裁员涉及人数多,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社会影响。所以,在劳动合同法规范下,经济性裁员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履行法定程序。本文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出发,在论述金融危机下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法律后果与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经济性裁员的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金融危机下完善我国企业经济性裁员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最近,劳动部印发了《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有:一、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  相似文献   

12.
钱叶芳 《法商研究》2012,(2):143-153
裁员保护制度由诸多实体要素和程序要素所构成。比较80余个国家裁员保护制度要素的结果表明,我国裁员保护立法的规制强度不仅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甚至不及单个解雇保护立法。为稳定劳动关系,我国裁员保护立法应当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提高规制强度,在增加裁员成本与降低解雇行为灵活性之间进行选择,并完善相应的程序要素。  相似文献   

13.
148问答     
单位因经营困难裁员,如何补偿劳动者? [问题]某公司职员电话咨询:其所在单位经营状况不好,只得裁减人员。近日,单位通知他提前解除合同(他在该单位已工作一年多,和单位签订了5年的劳动合同)。单位这样做是否合法?解除合同后他是否可以要求单位给予经济补偿? [回答]依据《劳动法》第26条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与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第27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  相似文献   

14.
熊辉伦 《法制与社会》2013,(30):217-2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撤村建居农转非的工作正如火如荼稳步进行中。为更好地发展、壮大原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解决好撤村建居农转非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浙江省杭州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杭州市区留用地项目开发的若干政策制度,力求进一步加强留用地管理,完善多渠道、多方式使用撤村建居组织10%留用地政策。但由于留用地项目开发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有必要对杭州留用地的若干法律适用问题作针对性探讨。本文从杭州留用地制度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若干法律适用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留用地制度的有效施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经济性裁员是劳动合同解除的一项特殊制度.除了原因的特殊性外,其结果具有解雇的大量性,直接影响着国家和地区劳动关系的安定程度.我国<劳动合同法>在原法律的基础上,对裁员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台湾地区"大量解雇保护法"秉承解雇保护思想,在解雇条件、法律程序、劳资协商对话、行政和司法监督和审查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法律体系,具有"解雇条件和程序法定,劳资协商自治、政府监控"的大量解雇法律特色,值得大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构建我国的离婚扶养制度——从比较民法的角度出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关于离婚后的扶养制度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相关规定不甚详细。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相关的立法现状,比较各国的扶养制度以及对离婚扶养制度理论基础的分析,认为我国立法应在扶养的构成条件、扶养的方式以及扶养费的给付标准、终止条件等方面作出规定,从而加强对离婚后弱势一方的保护,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7.
马丽 《法人》2011,(12):70-71
在各大团购网站经历席卷而来的裁员风潮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没有一家团购网站是通过正常的经济性裁员这个程序来实现“瘦身”的。这些急于缩减员工人数的团购网站为什么要绕着裁员制度走?  相似文献   

18.
经济性裁员制度是劳动法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但是,目前由于我国法律的诸多缺陷,使得该制度的重要性难以体现。只有借鉴境外较为成熟的立法例,并认真联系我国的实际和可能,才能构建适合于我国的裁员制度,这样既能保证企业活力,又不以牺牲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  相似文献   

19.
廖名宗 《中国司法》2008,(7):102-104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组织社会化劳动所必需的制度,它对于提高劳动效率,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立法都将劳动规章制度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我国劳动立法也不例外,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女权主义理论在美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揭露了妇女保护的不足,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后,美国通过消除立法歧视,加强公权力干预和民事权利救济,以及拓展社会服务,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理论和制度。但随着立法的发展以及后现代女权主义对现有制度的质疑,反家庭暴力立法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只有坚持反家庭暴力的国际人权标准,消除性别歧视以达致社会性别结构的平等,才能拔除家庭暴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