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指导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品质,顽强的意志和改善适应环境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条件下,由心理性原因引起的行为问题可以导致品德性问题,而品德性行为中也含有情绪性格异常等心理因素,两者互相交错、渗透,有时难以严格区分。如果学校德育工作中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忽视对青少年人格素质的整体培养,把思想品德教育同心理健康指导割裂开来,那么就会影响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使之流于形式。 据报道,某市5万名学生中18%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和心理疾病。某地大、中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部分青少年的不健康心理具体表现在性格,情绪和行为上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影响身体,甚至成为学生逃学、出走、死亡、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如果仅仅依靠通常意义上的思想品德教育,收效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2.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社会控制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暴力的泛滥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认知、反社会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讨传媒暴力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的心理分析,以期从政府、社会、家庭寻求控制传媒暴力的有效机制,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只要面对各种各样压力和诱惑,都会产生心理失衡.或表现为消沉颓废、郁闷不乐、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出现心理偏差;或表现为不思进取,活力日减,情感麻木,出现情绪饥饿;或表现为面对信息社会大量资讯眼花嘹乱,不辨真伪,心理压抑,出现偏执狂暴。青少年心理失衡主要出现在生理与心理之间、心理与生活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尽管美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八十年代对违法青少年矫正的效果进行了争论,但到九十年代,无论是对矫正的怀疑者还是支持者都一致同意:对违法青少年的矫正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在大多数矫正活动中必须增加与当事人的接触,必须高度注意当事人的需要和特点以及增强矫正治疗工作的针对性;下面我们主要看一下他们对违法青少年的分类以及主要的矫治方法 : 一、对违法青少年的分类在整个二十世纪,分类被认为是对青少年矫正治疗的第一步。在二十年代,青少年指导诊所开始对违法青少年进行精神病的评价和心理的检查。在三十至四十年代,美国建立了一…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较高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认识能力低、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评判能力、又喜欢追求剌激,未成年人的心理预防主要在于对他们的心理弱点采用相应的教育、训练和心理辅导方 法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迅猛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着极大的诱惑。而青少年之所以成为上网的主力军,还有其自身的心理原因。网络不仅为青少年的交往、情感宣泄、增长知识等心理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便利,也为青少年追求新鲜刺激、休闲娱乐和表现自我等心理需要的满足大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可能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脑游戏成瘾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青少年电脑游戏成瘾有着其独特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表现特点,在这些成瘾的表现后面有着其深层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8.
团体心理训练是在策划者精心安排之下,采用团体成员一起作游戏、文体竞赛和自由畅谈等形式,对参加者的品格潜移然化地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我国中小学、工读学校、少教所、少管所很需要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创造我国的少年团体心理训练的模式和内容,以有效地塑造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性,对问题学生和违法少年的不良品性进行矫治。本文介绍了4套常用的团体心理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文化是与社会主流青少年文化背道而驰的不健康的文化。青少年的犯罪文化心理主要有;重视为朋友两胁插刀的义气,性欲望的放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兴盛、崇尚暴力等,这些犯罪文化心理引发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家庭、学校、社会等不良因素影响外,其不成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他们走向犯罪的内在原因,了解特征和掌握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和不良人格特征及矫治的内容方法,对我们在少年审判工作中寓教于审,教育、感化、挽救少年犯有很大的帮助和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少年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少年犯罪心理矫治,就是对已形成犯罪动机和犯罪意识的个体,或已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少年,通过深入分析和诊断他们犯罪心理原因和特征,确定矫治改造方案,纠正和消除犯罪动机,矫正其特有的人格障碍和缺陷,从而使…  相似文献   

11.
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拥有11.5亿人口和数千个政党。问及印度任何一个政党负责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方必然回答:选举。若问:最重要的选举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人民院大选。印度人民院相当于议会下院,是国家主要立法机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调控联邦政府收支、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相似文献   

1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提升父母教育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由于父母失职或教育不当,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厌学、逃学、沉迷刚络、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造成父母教育素质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自身学习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执行不力、社会舆论引导偏颇。应当把父母教育素质提升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着力强化依法履行父母职责、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理念;引导家长自我教育,着力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将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结构视野下的新型毒品使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作为娱乐场所药物,它的使用体现年轻化、大众流行与集体狂欢的娱乐特点。吸毒是个体在制度压力下的不恰当选择,与无业空虚、职业需要、社会交往、逃避现实等需求有关;应该通过促进就业、认清危害与树立健康的娱乐交往方式等治理办法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数百万“网瘾少年”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月2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关于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那就是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药家鑫案的死刑适用符合我国刑法第48条所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的死刑适用标准。成立激情杀人的关键要件在于被害人的严重过错,不能随意扩大激情杀人的内涵。同时,存在自首情节并不意味着必然获得从轻处罚,少杀慎杀的死刑控制政策并不排除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构成一部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的历史。把科学化要求植入党的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中国化、事关党的建设的与时俱进、事关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事关党的建设思想向实践的转化,意义十分重大。党的百年建设实践在科学化轨道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随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旺盛。坚持科学化的建设逻辑,驱动着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科学化发展积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新长征路上砥砺奋进的巨大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实现法治目标的三大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目标的实现,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在观念意识方面,包括公民要具备"善法"与"恶法"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覆盖于全社会的法的统治意识和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全社会权利文化的形成;在制度设计方面,包括权力的控制与制衡,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权利义务一致性基础上的平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系统的健全与协调;在技术操作方而,包括法治的统一,法律的效力,司法的中立和独立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的解析,尽管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中的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是由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完成,但由于本罪侵犯的犯罪客体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管理秩序,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也被限定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本罪的犯罪主体不可能构成间接正犯。同时本罪的犯罪性质也决定了一旦“组织”行为中的暴力胁迫等行为超过一定限度、造成了未成年人不应有的伤害或死亡结果,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理,而不能依照转化犯、包容犯等来处理。  相似文献   

19.
少年审判中的刑事和解制度,是针对承认基本犯罪事实、愿意补偿损害、修复被破坏社会关系即主观恶性较小的未成年被告人提供的一种恢复性司法制度,适用该制度的两大前提之一是对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判断。本文在总结审判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望、闻、切、问”四诊法,并以此判断机制为核心,构建了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考量系统,即主观恶性的判断机制、主观恶性判断效度的验证机制、主观恶性判断的监督机制和主观恶性判断的保障机制,以期能够提高主观恶性判断的效度,充分发挥刑事和解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山东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为切实掌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笔者通过调查山东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女子监狱、少教所等有关机关和单位,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组织了对在押1600余名未成年犯的大型问卷调查活动,对2001年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专门调查,现将有关调研结果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