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社会转型与社会凝聚力关系直接将导致社会发展或者社会动荡,因此,在中国经历社会转型的历程中,研究社会凝聚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社会转型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有助于把握正确的社会转型方向,积极发挥有利因素,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日渐凸显,国外学者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也日趋深入。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认同、社会民众的民主观念、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不同社会阶层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不平等与社会抗议等,成为近年来国外学者集中关注的议题。科学梳理、深刻剖析乃至理性回应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推动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研究社会建设问题,是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转型旨在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更好、更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落实的有效途径。能否有效地推进社会建设,是对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周建华  柳礼泉 《探索》2015,(1):12-16
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梦"的认知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教育梦""住房梦""就业梦""环保梦"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也是"民族主义梦";是"强国梦""大国梦",也是"超级大国梦""霸权梦";是世界的"机遇梦""和平梦""发展梦""合作梦""共赢梦"。国外学者对"中国梦"的认知呈现出多维性,但对"中国梦"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片面性认识突出,整体性关照不足;总体上是客观、正确的,但也有不少主观的、甚至是错误的认知。今后,应辩证对待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梦"的认知,并向国际社会说清楚"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阶段性的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两次社会转型。三大历史发展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社会转型是指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社会转型是指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从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从人治转向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从学科的视角审视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史学学科及社会学学科.不同的学科出发点不同,所运用的研究方面有异,因而对关键问题的解决也不同.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的学科发展不平衡;二是概念使用没有统一的标准;三是在实践中混淆了重点和全面的关系;四是对国外社会建设理论研究不足.因此,今后应在四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二是注意对国外社会建设的研究;三是重视对区域社会建设的研究;四是从学科协作的角度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六背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研究四大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区域结构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罟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会危及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土安全,全面落赛圉宋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作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论断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明确回答了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即科学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双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这一论断发展了唯物史观,把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学者围绕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则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性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过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阶层分化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路径特殊,二是起点低,三是过渡性较为明显,四是不平衡性的广泛存在。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渐次加快和深度发展,农民阶层分化还越来越表现为两个总的向度:一是大量农民在不断转化为非农产业劳动者;二是传统农民在向现代农民转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成就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国际社会纷纷关注中国发展,各国学者也开启了新一轮深入研究中国情况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谭扬芳、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贾江华在《中国特色道路昭示光明未来——国外学者论"中国发展模式"》中指出,西方近些年对中国的研究、探索与分析,集中在探索中国的稳定发展是不是因为中国形成的独特发展道路给予了坚强而内在的支撑,对中国发展的特殊性的理解趋于深化,这些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中国的全新视域。  相似文献   

12.
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过程中,对中共建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及中共党史人物、毛泽东思想及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等作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国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研究问题的新视角,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等,对我们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崛起中的中国是国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国外学者在关注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上,并开始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和研究。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继续深化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加强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2,(2):16-17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多重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都市社会转型,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同质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5.
国外学者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关于学习型组织创建路径和评估方法问题的学术成果十分丰富,认真研究这些思想观点,对于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学习型组织创建路径方面,国外学者研究情况可以概括为:管理性视角、发展性视角、能力性视角。在学习型组织评估方面,国外学者从组织领导、组织结构、组织环境、组织学习特征、组织学习绩效、组织全景等6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借鉴国外学者关于学习型组织创建路径和评估方法的思想观点,要高度关注领导干部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看作具有某种生命体征的组织形态;要建立科学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宣 《前线》2010,(2):28-32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不绝于耳,赞同者有之,效仿者亦有之。相比较国外学者热炒"中国模式",国内的媒体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则显得比较谨慎。明晰"中国模式"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更好地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僵化、不教条、不照搬、不固化,永葆"中国模式"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发挥的重大影响使之成为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从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力量、中国奇迹等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对中国特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特色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为世界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文化钥匙".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整体上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运行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由恶性运行向中性运行,并进而向良性运行阶段转化的过程。从社会转型的主体内容分析,中国社会转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经济改革为主体的阶段、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和以政治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这是中国迈向现代社会不可或缺、至为重要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姜英 《世纪桥》2002,(6):41-42
中国目前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这种全方位的转型、整体性的社会发展,既为我国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开辟了道路,也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党作为这次社会转型的推  相似文献   

20.
国外学者在对新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围绕着新中国创建的历史意义、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失误的根源、建国后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的评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性等问题,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理论解释。系统总结国外学者在上述问题上的研究并进行客观的评析,对于新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有一定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