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解城城 《法制博览》2015,(7):111-112
人肉搜索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搜索模式,这一搜索模式的出现引发了"王菲案"等侵权事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网络世界中的人格权保护问题,本文对人肉搜索的侵权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概括阐述"人肉搜索"的概念、法律特征等基础上,归纳了人肉搜索涉及的具体侵权责任的类型,分析了侵权主体以及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借助互联网进行人肉搜索,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可言,但是,当人肉搜索的力度超越了它自身的限度,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时,人肉搜索就不仅仅是一种搜索方式,而是触犯了法律,达到了违法的行为。尽管我国的民法通则中并没有对人肉搜索侵权行为做出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在民法法域下发生人肉搜索侵权行为时,被侵权者有受保护的权利。就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人肉搜索的内涵,之后就民法法域下的侵权保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运用网络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人肉搜索"这一现象出现了,本文通过在文章中对"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进行分析,来看我国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实现,以及它的实现与隐私权甚至名誉权之间的冲突和如何使得这些权利达到一个平衡。  相似文献   

4.
面对未成年人信息在"人肉搜索"情形下遭受网络侵权,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尽管对网络侵权做出了应对性规定,但均未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进行优先保护,而是与成年人实行一体保护,这不利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与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认定的角度对《侵权责任法》第36条进行重新解释,并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过错标准的类型化,从而有利于"人肉搜索"下的未成年人信息网络保护。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万户千家,博客等网站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晒"生活。但近几年,人肉搜索事件频频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安全的担忧,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的思考。从人肉搜索案件中吸取教训,要以人肉搜索对网络隐私权的侵害为基础,探讨网络隐私权的内涵、特征,观察我国现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适用、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建立网络隐私权的责任机制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人肉搜索"引发的人格权侵权问题极为典型。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救济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立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现象。由于因特网传播的便利性和迅速性,人肉搜索的过程必然涉及个人隐私,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所以很容易对搜索对象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人肉搜索的出现,对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挑战。要让人肉搜索向良性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它的法律规制,加快保护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自生自发的社会现象,从产生之初就被看作是网络侵犯公民民事权益的主要方面,而忽视其积极意义。自2001年"陈xx事件"至今我们不断看到"人肉搜索"负面价值的减退,而以"微博"等新媒体作为一种评价机制与信息渠道,畅通了沟通平台,同时也给权利保障、网络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峰 《法制博览》2023,(13):79-81
互联网的发展为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滋生了互联网更多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著作权侵权案件的认定难度大,不易直接辨别,司法实践中对事件行为可能具有多种解释。关于著作权侵权案件权属的认定,司法实践和学术理论中均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以具体的著作权侵权案例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实体问题,探讨司法实践中关于著作权侵权案件在司法程序中的权属认定问题。旨在为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司法审判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智慧财产法院的设立,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知识产权案件的集中审判,审判效率获得极大提升。采用法官与技术审查官相结合模式,设置技术审查官辅助法官判案,有效解决法官技术知识不足问题。引入法院审理侵权诉讼可自行判断知识产权有效性制度,并协调各案间知识产权有效性判断的冲突,彰显案件审判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