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而司法公信力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条件。司法公信力是让公民信服法院的裁判结果,是对公权力行使的信服,因此,司法公信力具有公共权力的性质。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使得司法人员在行使司法审判权的时候受到很多阻碍。司法公信力的不足使我们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因此,提升司法公信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达选梅 《法制博览》2015,(5):123-124
当今社会,司法公信力不足已成为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的薄弱环节,对司法的不信任,对法律的忽视,对执法人员权威的轻视,使得司法活动开展难度增大,判决得不到执行反过来又进一步削弱了法律在民众心目中的权威性,树立司法公信力已经成为迫不容缓的要求。但树立司法公信力并非一朝一夕,一环一节即可达到,涉及到整个司法程序静态与动态方方面面的问题,甚至与司法程序之外的行政等系统亦息息相关,下文我们将从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两个大方面分析建立司法公信理所必须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关紫维 《法制博览》2015,(8):158-159
1995年,河北石家庄市聂树斌案,一审与二审均判决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并判处聂树斌死刑。2007年聂树斌案件的"真凶"王书金终于浮出水面,而聂树斌已被执行枪决。这起冤案给我国司法公信力带来了严重的创伤,提高我国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当前司法实践中的迫切要求。我国应从法官主体、司法体制、价值观念三方面着手,不断促成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贾茹 《法制博览》2013,(1):110-111,86
随着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不断增加、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司法被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同时,对司法的诟病、不信任也比比皆是。固然,我国司法公信力较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人们对司法缺乏理性理解,对司法权的有限性认识不足,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展现我国"司法万能"形象进而揭示司法的"不能承受之重",并通过分析"司法不能"的原因,就现有法治环境下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法律公平正义问题,其与人权的尊重与保障问题紧密相连,在法治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提高司法公信力,不仅是提升司法权威的核心要素,也是减少诉讼成本、节约审判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基层法院应重视司法公信力的重塑,加强司法制度建设,与媒体开展合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强化公众司法权威的理念,以此提高基层法院的司法公信力,确保司法公正,从而推动国家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刘阳 《法制博览》2015,(2):173-174
在法治社会中,司法与社会舆论缺一不可。然而,社会舆论对司法具有双刃剑作用。适度的社会舆论可以监督司法审判、促进司法公正,过度的社会舆论却会造成其与司法公正的对立,从而导致"舆论审判"现象的产生,阻碍司法公正的真正实现,严重影响司法的公信力。本文详细分析了面对"舆论审判"我国当下司法公信力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7.
张扬 《法制博览》2013,(10):125-126
人民调解是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避免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群众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增强人民调解的公信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基层司法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一个基层乡镇司法所司法助理员的视角,分析在调解工作中,基层司法人员职业道德对调解公信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随着国内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国际间形势的风云变幻,进一步增强党报公信力便成为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增强党报公信力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和要求:(1)增强党报公信力是政治性原则的要求;(2)增强党报公信力是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增强党报公信力是权威性原则的要求;(4)增强党报公信力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要求;(5)增强党报公信力是媒体国际视野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9.
陈丹 《法制博览》2015,(6):270+24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随之拉开序幕,加强司法责任制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心。而司法责任制的关键在于法官责任制。虽然我国的法官责任制不断致力于绩效激励和提高司法公信力之间寻求有机平衡,但其本身仍然存在不足。通过层层分析法官责任制的现实缺陷,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中国的司法制度能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周蒴婷 《法制博览》2015,(4):138-139
自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是话题者,畅通、便捷、无处不在的媒介进一步将民意与司法的摩擦碰撞推向高潮。有人说这是民意挟持司法的尴尬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民主时代萌芽的勃发。本文将从民意对司法审判的影响,运作方式等入手,探讨民意与司法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