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其实我们身边一直都有沉默权的影子。“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将作为呈堂证供”,这是香港警匪片里的惯用台词。这句话宣讲的就是沉默权。 沉默权,又叫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指控犯有罪行或有犯罪嫌疑的人,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权观念的不断深化,新刑诉法不仅将保障人权的原则纳入立法,还在第50条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是对沉默权的一种肯定。但是新刑诉法并没有对沉默权制度予以正式的立法确认,沉默权依旧以一种模糊的身份被广大的学者和司法工作人员探索和适用。然而,沉默权作为一项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早已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其在我国将得到立法的确认也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风起云涌的当代社会运动中,"大众"无疑成为政治斗争及其变革的重要活动场域。有鉴于此,在这篇以介绍性为主的文章中,笔者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一次提纲挈领式的概述。本文旨在表明,30年来,正是由于斯图亚特·霍尔的天才之作《解构大众笔记》的诞生,权力关系范畴才得以正式引入到对"大众"这一术语的界定当中,而此后的"大众"研究学者们也正是沿着霍尔所开辟的这条道路不断深化他们的研究。在笔者看来,我们决不能将"大众"与"大众文化"二者等量齐观,而必须了解,"大众"这一术语只是一个偶然性范畴,藉此可以表明存在着一种形成集体机构的可能以及由此引发社会政治变革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研究,与中国军事外交的拓展、中国对维和事务的参与度密切相关。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对维和的态度发生转变,从不参与到有限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这一时期学界着重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1世纪以来,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形式逐渐多样,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动机与原因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分析的重点;最近几年,中国成为支持联合国维和的中坚力量,学者们开始讨论维和的中国方案,建立"中国维和学"的呼声愈发高涨,这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总体来讲,中外学者对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研究偏重政策性,而维和实践层面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为此,需要中外学者采用过程追踪和访谈等方法,与中国从事联合国维和行动人员开展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再一次成为西方中国政治研究中的热门主题.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摆脱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失败的命运,是因为在思想和组织上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适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尽管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执政合法性的转型,但目前仍面临着合法性的挑战,仍然存在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冠肺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此重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未成年人群体带来不仅是禁足、假期延长、网上教学等短期影响,在童年期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也将成为这一代人深刻而共同的记忆,并因此可能形成与其他代际群体不同的心理、社会适应、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在特征。诚如学者埃尔德所言:"对个人经历和传记的研究充分说明,这些危机时刻也会重新建构个人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7.
倾诉     
刘泳晔 《工会博览》2014,(20):54-54
当湖边的垂柳吐出鹅黄春风悄悄地在湖面凝望你的笑声好像如流水般飘来我再一次走进昨天再一次沐浴着你的阳光一片思念.给我几许慰藉温暖着我的心房然而.回首之间是满目的忧伤我听不见那可爱的笑声那个熟悉的身影那个在我看来生动的笑脸如同花儿一样我曾经感受着你活泼的青春我曾经沐浴着你的芬芳你那与生俱来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墨尔本,走在街上耳边能听到最多的一句表述,无疑就是"how are you(你好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互道"how are you"。我也一次次地对不同的人——熟识的、完全陌生的——送上"how are you",一次次地越来越熟练而自然。  相似文献   

9.
傻钱进场!     
《南风窗》2010,(25)
<正>虽然经过了一次加息,但是银行的利率对储户来说还缺少足够的吸引力,而大量的热钱压境,使再次加息成为未知数,即使真的再次加息,其幅度也不会大,利率依然缺少吸引力,而日益逼迫的通胀预期更是加大了人们对货币贬值的担忧。于是在经过一轮小小的行情之后,沉寂已久的股市迎来了再一次的喧嚣,银行新增储蓄减少,沪深股市新开户数激增,大量的资金从银行流人股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是近年来海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热点议题,历经了一个渐次深入而成果不断丰硕的研究过程。海外学者围绕"一带一路"的本质内涵、行动路径、世界影响等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提出了一些积极客观见解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观点。系统梳理和分析海外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