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湾战争后,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始终是影响美伊关系及世界局势的重要因素。今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武器核查问题的第1441号决议,13日伊正式宣布将无条件接受该决议。有关专家认为,这次武器核查将很可能再度成为美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导火索”。 一、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在美国推动下启动。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美率多国部队对伊发动了“解放科威特”的战争。战后,为彻底削弱伊拉克这只“海湾虎”的实力,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于同年4月3日通过对伊制裁的第687号决议。决议要求伊必须向联合国申报其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核、生、化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以及生产这类武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1999年1 2月 1 7日 安理会通过第 1 2 84号决议 ,决定成立联合国监督、核查和视察委员会 (简称“监核会”) ,代替名存实亡的“特委会” ,负责对伊拉克销毁生化武器和弹道导弹的核查 ,但一直遭到伊拉克拒绝。2 0 0 1年2月 2 6日 联合国与伊拉克在纽约举行关于恢复对伊武器核查问题的会谈 ,这是自 1 998年 1 2月以来双方首次直接接触。此后双方进行了多次会谈 ,但无进展。2 0 0 2年8月 1日 伊拉克外长致信安南 ,邀请联合国“监核会”主席汉斯·布利克斯访问伊拉克 ,并希望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能“在双方同意的最早时间内”抵达巴格达。9月 1…  相似文献   

3.
大事综览     
2003年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交伊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证据。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举行的公开会议上通报了有关伊拉克拒绝与武器核查人员合作、有计划地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恐怖组织勾结的证据。12个安理会成员国的外长和副外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出席了会议,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  相似文献   

4.
1991年 5月 1日 联合国宣布 ,已组建以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为首的联合国销毁伊拉克生化武器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会 )。5月 1 4日 特委会首批由 3 4名专家组成的技术小组抵达巴格达 ,开始对伊拉克境内核设施进行实地核查。5月 1 7日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向安理会提出一项销毁伊拉克武器的三阶段计划。1 992年 7月 5日 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要求进入伊拉克农业部大楼 ,遭到拒绝。到 2 6日 ,伊拉克一直禁止联合国核专家进入伊拉克农业部大楼。1 993年 1 1月 2 6日 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于长期监督伊拉克武器生产的第 71 5号…  相似文献   

5.
8月初,伊拉克政府宣布中止同联合国负责伊武器核查的特别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伊拉克武器核查风波又起,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中止定期审议对伊制裁问题的1194号决议。此后,伊国民议会建议政府完全停止与特委会的各种合作,而美国则表示不接受伊的上述立场,并声称如外交手段不能迫伊就范,不排除使用武力,致使伊拉克与美国在武器核查上的对抗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6.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侵占科威特。同日,联合国安理会作出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的第660号决议,8月6日,安理会通过对伊实行强制性全面制裁的第661号决议,标志着国际制裁的正式启动。此后,联合国安理会就伊问题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迄今已有63项之多,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每月大事综述甘爱兰1998年2月大事:(一)安南成功调解海湾危机。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引发的美伊对抗箭拔弩张。伊拉克难作出让步,美国态度强硬,要求伊“全面和无条件地”同意武器核查,并迅速在海湾水域部署重兵,不断发出动武威胁。2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伊拉克武器核查风波叠起、危机频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8年12月"沙漠之狐"军事行动后,伊称负责销毁伊违禁武器工作的特委会已"被美英飞机炸死",核查被迫中断。目前,安理会在核查问题上意见不一,美国、伊拉克双方态度强硬,将核查与反核查作为讨价还价的砝码,武器核查陷入僵局。但问题久拖不决,将会引发新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9.
1991年海湾战后,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对伊拉克实施了包括武器核查、经济制裁、设立“禁飞区”、支持反对派及动用武力和武力相威等各种手段,逼迫伊遵守联合国决议,对伊进行全面遏制。经过长达11年的国际经济和军事制裁,萨达姆虽依然稳坐江山,甚至指挥游刃有余,但伊拉克的经济和军力遭受重创。伊拉克认为,联合国长期受制于美  相似文献   

10.
亚洲2月28日—3月7日钱其琛外长对伊拉克、阿拉伯也门和民主也门中东三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28日—3月3日钱其琛外长访问伊拉克共和国,分别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副总理兼外长阿齐兹就双边关系和国际及地区性问题进行了会谈。钱外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支持联合国秘书长调解伊朗和伊拉克关系、全面执行安理会598号决议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月20日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谈判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问题。伊副总理阿齐兹是伊方出席谈判的一名主要人物,在安南与萨达姆总统会谈前已先行同安南进行过5轮谈判。23日安南与伊政府就解决伊武器核查危机问题达成协议。 阿齐兹现年62岁,是伊拉克前外长,属于温和人物,他有丰富外交经验,懂得如何打通外交关系,善于利用媒体替伊拉克宣传。在伊拉克内阁会议上,凡涉及外交问题,萨达姆都先听他的意见,而外长萨哈夫反而无机会发挥。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初以来,美英开始对伊拉克北、南两大"禁飞区"进行持续性的轰炸,目的是"以轰炸代替核查",强迫伊接受恢复联合国的武器核查.迄今为止,伊拉克仍拒绝恢复武器核查.2000年伊拉克外交活动十分活跃,闯飞取得很大成效,国际和国内航线已重新开通,发展趋势被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于是,国内外一些舆论认为解除对伊制裁指日可待,到时候了.本文认为,伊拉克解禁进程依旧艰难和曲折.  相似文献   

13.
从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危机说开去任卫东今年1月13日,伊拉克中断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在伊拉克的核查工作,从而引发了美伊之间的武器核查危机。伊拉克认为联合国新派驻巴格达的16人武器核查小组中有9个美国人和5个英国人,这样的核查小组既不会认真核查,更不能客观、...  相似文献   

14.
伊朗核问题的发展态势值得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伊朗核问题进一步恶化,向安理会报告的可能性增加。IAEA向安理会提交伊核问题,将使伊朗陷入极端被动的境地。伊核问题向联合国报告,事先五个常任理事国已达成共识,中俄在态度上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当天通过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感到满意,认为该决议体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利用外交手段促使伊朗停止核燃料研究活动的愿望。中国对该决议投了赞成票。决议表示“对伊朗的核计划只用于和平目的缺乏信心”,如果伊朗在3月前不执行决议,伊朗核问题将报告安理会。  相似文献   

15.
原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1989年南共放弃一党专政,实行多党制,各共和国举行多党选举。除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为共产党执政并组成新的南斯拉夫联邦外,其他各共和国均由反对派上台,纷纷独立,并发生了大规模战争。 在此紧急情况下,安理会于1991年9月25日应奥地利等国要求,开会讨论南斯拉夫局势,通过第713号决议,要求各方停火,各国禁止向南斯拉夫运送一切武器。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于10月8日任命万斯为其私人代表前往斡旋。11月8日、9日和26日南斯拉夫政府连续致函安理会,请求联  相似文献   

16.
移交主权后的伊拉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 2 8日 ,美国领导下的联军当局向伊拉克提前移交主权 ,但伊拉克并未收回完整主权 ,联军的军事占领也没有结束。伊临时过渡政府对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只享有发言权 ,无否决权 ,联军享有治外法权。伊政治结构三分天下 ,什叶派占据了主要权力 ,逊尼派得到了名誉权。联合国第 1 5 4 6号决议授权美国领导下的多国部队继续在伊拉克驻留 ,多国部队有了联合国的合法外衣。伊拉克收回的仅仅是有限主权 ,包括有限立法权、有限司法权、有限安全权、有限国防权、有限石油资源权等。目前主宰伊拉克命运的是美伊双重领导机构 ,美伊两个权力中心并存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俄罗斯想得很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伊战争已经悄然落下帷幕。但在尚未散尽的硝烟背后 ,围绕着伊拉克危机与战后秩序的“外交博弈”仍在紧张地进行 ,其中 ,俄罗斯的举动特别引人注目。战前 ,俄与法国联手 ,威胁要在安理会就对伊动武决议行使否决权 ,从而迫使美英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伊开战 ,使其背上了“出师无名”的包袱 ;开战后 ,俄不仅未改初衷 ,反而继续积极展开外交行动 ,抨击美军事行动是对伊的“侵略”行径 ,要求美英尽快结束军事行动并将伊拉克的战后重建置于联合国框架之下。俄罗斯此举与“9·11”后迅速“拥美反恐”形成强烈反差 ,不仅有着现实的利益取舍 …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15个月了,但伊拉克局势仍动荡不已。这场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 了深重灾难,也使美国泥足深陷,难以自拔。在情非得已的形势下,美转求联合国,通 过了有关伊问题的1564号决议,并向伊临时政府移交权力。由于美仍对伊实行军事占领 和主导伊重建,伊拉克问题的性质并无根本改变,局势仍然严峻。从总体和长远看,美 国赢得了战争,输掉了道义,失可能大于得。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连日空袭和西方驻科特迪瓦维和部队直接参与科国内的战斗,开创了联合国在处理主权国家内部事务问题两个危险的先例。这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欺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弱小国家开了新的绿灯,将对国际安全与和平和联合国成员国的主权带来严重威胁和后果。为了制止和遏制这种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的行径,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应立即行动起来,一是对《宪章》的有关条款作出明确的定义;二是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独立监督机制,审议和监督安理会决议的执行情况;三是安理会立即召开会议审议1973号决议执行情况,提出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从1483号决议看联合国在战后伊拉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议的通过标志着联合国对伊经济制裁的结束 ,为全面重建伊拉克铺平了道路 ,而且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和秩序的现实 ,在重新确认联合国权威的同时 ,承认美国的主导地位 ,也给《联合国宪章》提出许多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