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事综览     
2003年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交伊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证据。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举行的公开会议上通报了有关伊拉克拒绝与武器核查人员合作、有计划地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恐怖组织勾结的证据。12个安理会成员国的外长和副外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出席了会议,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  相似文献   

2.
1991年 5月 1日 联合国宣布 ,已组建以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为首的联合国销毁伊拉克生化武器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会 )。5月 1 4日 特委会首批由 3 4名专家组成的技术小组抵达巴格达 ,开始对伊拉克境内核设施进行实地核查。5月 1 7日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向安理会提出一项销毁伊拉克武器的三阶段计划。1 992年 7月 5日 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要求进入伊拉克农业部大楼 ,遭到拒绝。到 2 6日 ,伊拉克一直禁止联合国核专家进入伊拉克农业部大楼。1 993年 1 1月 2 6日 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于长期监督伊拉克武器生产的第 71 5号…  相似文献   

3.
海湾战争后,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始终是影响美伊关系及世界局势的重要因素。今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武器核查问题的第1441号决议,13日伊正式宣布将无条件接受该决议。有关专家认为,这次武器核查将很可能再度成为美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导火索”。 一、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在美国推动下启动。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美率多国部队对伊发动了“解放科威特”的战争。战后,为彻底削弱伊拉克这只“海湾虎”的实力,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于同年4月3日通过对伊制裁的第687号决议。决议要求伊必须向联合国申报其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核、生、化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以及生产这类武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月20日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谈判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问题。伊副总理阿齐兹是伊方出席谈判的一名主要人物,在安南与萨达姆总统会谈前已先行同安南进行过5轮谈判。23日安南与伊政府就解决伊武器核查危机问题达成协议。 阿齐兹现年62岁,是伊拉克前外长,属于温和人物,他有丰富外交经验,懂得如何打通外交关系,善于利用媒体替伊拉克宣传。在伊拉克内阁会议上,凡涉及外交问题,萨达姆都先听他的意见,而外长萨哈夫反而无机会发挥。  相似文献   

5.
从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危机说开去任卫东今年1月13日,伊拉克中断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在伊拉克的核查工作,从而引发了美伊之间的武器核查危机。伊拉克认为联合国新派驻巴格达的16人武器核查小组中有9个美国人和5个英国人,这样的核查小组既不会认真核查,更不能客观、...  相似文献   

6.
1998年2月,伊拉克因拒绝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检查,惹怒了美国总统克林顿,单方面宣布要对伊拉克进行军事行动,并联合英国调集兵力,云集海湾,形势一触即发。顿时,伊拉克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了全面、准确、及时、真实地报道这次武器核查危机,1998年2月11日,中央电视台派出8人报道小组奔赴伊拉克,全面报道了世人关注的武器核查问题。1此次报道行动,从设想到实现,速度之快、时间之短,超乎想象。1998年1月底伊拉克局势趋于紧张,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国际组提出能否派记者前往,很快得到领导的赞同。春节后,在外交部、广电部等…  相似文献   

7.
每月大事综述甘爱兰1998年2月大事:(一)安南成功调解海湾危机。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引发的美伊对抗箭拔弩张。伊拉克难作出让步,美国态度强硬,要求伊“全面和无条件地”同意武器核查,并迅速在海湾水域部署重兵,不断发出动武威胁。2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伊...  相似文献   

8.
1991年海湾战后,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对伊拉克实施了包括武器核查、经济制裁、设立“禁飞区”、支持反对派及动用武力和武力相威等各种手段,逼迫伊遵守联合国决议,对伊进行全面遏制。经过长达11年的国际经济和军事制裁,萨达姆虽依然稳坐江山,甚至指挥游刃有余,但伊拉克的经济和军力遭受重创。伊拉克认为,联合国长期受制于美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11月 8日 ,联合国安理会一致表决通过了关于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新决议 ,即第 14 41号决议。该决议是美英两国应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的要求 ,在对原决议草案进行修改后提交安理会讨论通过的。第 14 41号决议强化了对伊拉克武器核查机制 ,同时也为阻止美国单方面对伊动武、维护以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 ,以及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决议要点如下 :———尊重伊拉克、科威特及其邻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阿盟及其秘书长穆萨在有关问题上进行的努力表示赞赏。———敦促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伊拉克武器核查风波叠起、危机频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8年12月"沙漠之狐"军事行动后,伊称负责销毁伊违禁武器工作的特委会已"被美英飞机炸死",核查被迫中断。目前,安理会在核查问题上意见不一,美国、伊拉克双方态度强硬,将核查与反核查作为讨价还价的砝码,武器核查陷入僵局。但问题久拖不决,将会引发新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1.
每月大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2月大事 :(一 )美英空袭伊拉克。 1 6日晚 ,美英两国出动 2 4架战机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 5处军事目标进行轰炸 ,摧毁伊拉克防空指挥中心的通讯设施 ,并造成 2人死亡、2 0多人受伤。 2 2日 ,美英又对伊拉克进行第二次空袭。这是 5年来美英两国首次对伊拉克南部禁飞区以外的地区进行空袭。事件发生后 ,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弹。阿拉伯联盟秘书长马吉德谴责美英无端对伊拉克发动空袭并造成平民死亡 ,称将激起阿拉伯世界“愤怒和仇恨”。中国、法国、俄罗斯谴责美英破坏国际法准则的行为 ,希望各方遵守联合国决议 ,在联合国范围解决…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1月 2 9日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 ,将伊拉克定为“邪恶轴心”国 ,指责伊拉克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后 ,美国不断为“倒萨”做舆论宣传和行动准备。3月 1 0~ 2 0日 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中东 1 1国 ,试图说服中东各国支持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 ,成立反伊同盟 ,为军事打击伊拉克创造条件 ,但受到中东各国一致反对。6月 1日 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 ,首次提到美国有必要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7月 8日 美国总统布什强调“改变伊拉克政权是美国的一项国策” ,“我们要用一切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初以来,美英开始对伊拉克北、南两大"禁飞区"进行持续性的轰炸,目的是"以轰炸代替核查",强迫伊接受恢复联合国的武器核查.迄今为止,伊拉克仍拒绝恢复武器核查.2000年伊拉克外交活动十分活跃,闯飞取得很大成效,国际和国内航线已重新开通,发展趋势被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于是,国内外一些舆论认为解除对伊制裁指日可待,到时候了.本文认为,伊拉克解禁进程依旧艰难和曲折.  相似文献   

14.
8月初,伊拉克政府宣布中止同联合国负责伊武器核查的特别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伊拉克武器核查风波又起,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中止定期审议对伊制裁问题的1194号决议。此后,伊国民议会建议政府完全停止与特委会的各种合作,而美国则表示不接受伊的上述立场,并声称如外交手段不能迫伊就范,不排除使用武力,致使伊拉克与美国在武器核查上的对抗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15.
5月28日,在巴格达“绿区”的伊拉克总理办公室,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和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哈桑·卡齐米·库米就伊拉克问题进行了约4个小时的会谈。这是自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两国最高级别的公开双边会谈。对美伊这次对话,国际舆论评价不一。部分舆论认为,会谈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双方只不过是“走走过场”;  相似文献   

16.
2003年3月13日,在伊拉克执行武器核查任务的中国化学家郁建兴在巴格达南郊执行任务途中因交通事故不幸遇难;20日,美英联军对萨达姆独裁政权展开军事打击,海湾烽烟再起。这些事件将国人的目光再一次引向海湾,引向伊拉克。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采访了前联合国特委会伊拉克武器核查专家、致公党党员裴家昌。  相似文献   

17.
正当法、德两国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立场分歧日益严重之时 ,2 0 0 3年 1月 30日 ,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八国在英国《泰晤士报》上联合发表声明 ,号召欧洲在对伊动武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声明称 ,维持与美国的“团结和凝聚力”对欧洲来说“至关重要” ,“大西洋两岸的关系不能成为伊拉克政权威胁世界安全的牺牲品”。① 2月 5日 ,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供了所谓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决议的“不可否认的证据”后 ,中东欧十国 (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  相似文献   

18.
“沙漠惊雷”昭示国际风云变幻郭靖安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在伊拉克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武器核查危机。美国意欲动武,推出“沙漠惊雷”计划。一时海湾上空战云密布,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在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经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功的调停,终于驱散了战争的阴霾...  相似文献   

19.
尽管 192 8年《巴黎非战公约》已明确禁止各国将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但美国发动此次对伊战争 ,除了以“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庇护恐怖主义”等作为借口之外 ,似乎并不讳言其战争背后的战略目标 ,即改造伊拉克 ,“实现中东的民主与和平”①。在美英单边动武已是既成事实、且交战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 ,伊拉克重建问题现在成为新的焦点。摆在世人面前的无非是三个疑团 :伊拉克重建包括哪些内容 ?谁来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 ?美国能否通过重建实现其大战略目标 ?早在 2 0 0 2年夏季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开始协调国务院、国防部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从对伊武器核查到伊拉克战争这场重大国际危机前后 ,始终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 ,反对“先发制人”打击的单边主义行为 ;同时又在本国力量和利益所及的范围内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斡旋与斗争 ,采取战略明确、战术超脱的灵活策略 ,在坚持国际道义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既发挥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 ,又成功地实现了我国外交战略的“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方针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