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良祥 《外交评论》2009,26(5):85-94
结合美国伊核政策的现实困境与美国内关于伊核政策的辩论,可以看出美国奥巴马政府的伊核政策正在进行调整:美国政策目标理性下调,有可能认可伊朗一定限度的、可监控的核燃料生产能力;某些政策手段将进一步强化,而另一些手段可能更加灵活;策略性放弃推翻伊朗政权,集中处理伊核问题,实现政权与核问题的分离;在多边机制建设方面将表现出更大的包容性。伊核问题有望从目前的僵局转变到实质性谈判阶段。  相似文献   

2.
核去核从?     
《外交评论》2010,(3):1-2
今年可谓是“核”年:4月6日,美国发布了最新版的《核态势评估》报告;4月8日,美俄签署了新的战略武器削减条约;4月12—13日,全球首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5月3日,第八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审议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与此同时,美国首次正式公布其核武器数量;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29号决议,第四次因核计划对伊朗实施制裁……一时间,核问题似乎又在我们眼前晃来晃去,或者冷不丁从我们的脑海闪过。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防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于 2 0 0 2年 1月正式出台 ,这标志着在经过近 10年的调整后 ,新世纪的美国核战略已现雏形。新的核战略在坚持核威慑的同时 ,将威慑的对象扩大并且重点发生转移 ,提出建立“新的三位一体”威慑力量体系 ,加强常规和防御力量 ,构建一种全方位的威慑。新世纪美国核战略的调整必将对大国关系、战略态势和未来的国际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媒体对一个国家的形象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美国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纽约时报》一直被认为是“档案记录报”。2009-2010年,《纽约时报》对华持续保持高度的关注,其报道的密集度较为平稳,报道内容集中于政治与经济领域。剖析其主要涉华报道,可以发现,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纽约时报》对我国的报道已相对更加客观,更加反映中国的社会现实,这说明我国所面对的国际媒体环境有所改善,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与塑造更加客观。尽管如此,由于冷战思维的残留和国家利益的影响,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认知仍相对滞后,其报道中也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甚至是故意歪曲丑化。为此,中国需要不断强化和引导国际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与塑造,从而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让世界更加客观地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5.
甘钧先在《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虽然表明美国愿意放弃“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行为,转向以“巧实力外交”为主要手段的多边主义外交,但与小布什时期的安全战略报告相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奥地利作家Franz Kafka(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以及平板而冷静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编辑出版是为党的十六大作理论准备的一项重大举措,它与十六大报告属“同一首歌”:同立论于一个基础——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同贯穿着一个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体现了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起到了指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差别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黄帝四经》、《老子》、《庄子》从多个视角进行比较,论证了这三本被誉为先秦道家经典的著作之间的思想差别。并据此进一步分析了道家内部各派在整体上的思想差异,对学术史上有关该问题的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作了求证工作,提出了自己或赞同、或反对、或质疑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晋·皇甫谧认为是由《黄帝内经》一部书变成《针经》、《素问》二部书。元·吕复和清·姚际恒则认为《灵枢》、《素问》是汇聚而成。本文考析认为:《汉书》之后的东汉时期医经七家曾经历了一次改纂过程,可能由医经七家被分别集纂成《灵枢》、《素问》、《难经》,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0.
关国《2009年国家情报战略》是奥巴马政府首度公布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情报战略。该份“情报”分析了关国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并对未来四年美国情报界的工作目标和实现手段做了全局性的规划与安排。“情报”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却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的深度考量,尤其是“情报”中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利益挑战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现状与深层考虑。因此,该份“情报”仍值得中国给予适当关注。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政府的东亚安全政策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帆 《外交评论》2009,26(1):17-19
近些年,东亚的安全形势一波三折,总体上处于平衡上升的态势:热点隐患虽多,但在各方努力下处于可控状态,与此同时,东亚安全合作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首届任期以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在战略和军事安全领域加以制约防范,在双边经贸、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等诸方面又须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将亚太地区作为美、中战略竞争的重心.而现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相应特点可概括为:“竞争合作,制约防范,规塑行为,影响发展,避免对抗.”结合今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峰会与7月中美战略和经济高层对话,本文对美国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决策的历史背景、重要内涵、决策过程、战略意图、主要影响、制约因素和潜在危险,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进行了综合评析.最后就现阶段美中关系特点与把握中美两国元首峰会和中美高层对话所取得的成果与“正能量”,在五个有选择的方面进一步推动双方的良性竞争、共赢合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走向与中美关系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鹏 《外交评论》2009,26(1):1-6
美国奥巴马新政府上台执政,恰与中美建交30周年、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等重大事件重合。因此,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及中美关系走势,必须放在新的时空背景及历史坐标之下进行分析与思考。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布什政府相对积极的对华政策能否延续?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有无新思维?中美关系未来面临哪些新机遇,可能出现哪些新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做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4.
樊吉社 《外交评论》2009,26(1):20-24
白宫新主人奥巴马竞选时期的主打口号是“变革”(Change),“我们可以相信变革”(Change We Can Believe In),“我们需要变革”(Change We Need),不仅国内诸项政策要变,美国的外交安全政策也是如此。具体到军控和防扩散这个敏感、紧要的政策领域,新总统为什么要变革?“变革”什么呢?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竞选中的政策宣示?的确,美国面临着军控和防扩散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而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取向比较明朗,应对之策趋于成型,只不过新政府的军控政策仍将面临诸多难题或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新政立足于长远发展,将能源政策、经济复苏、气候变化和美国国家安全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为中美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中美能源合作仍受到意识形态、冷战思维等政治因素的制约。根据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基本动因和特点,可以考虑深化中美能源合作,在清晰认知和评价中美在能源领域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客观基础上加强交流与合作,从互补的角度提升中美能源合作的推动力,通过机制建设和增加合作层次,保证能源合作的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6.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灿烂辉煌,其发展的基本态势荦荦大者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从时间上审视,中国文化悠久,从未断裂;从空间上审视,中国文化有东移南迁的态势;从文化模式上审视,中国文化以农耕文化模式为主体;从动态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呈多元格局;从学术思想角度来审视,中国文化是不断更替和调适的。  相似文献   

17.
朝核危机的外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朝核危机的爆发有重要的外因,主要表现为核武器作为现代武器中的"杀手锏"具有多重效用,对于核国家有吸引力;美国的半鸟政策造成了朝鲜的安全困境;美国目前的核策略和不合理的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对核武器的扩散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美国在朝核危机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朝核危机的再度爆发 ,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 ,特别是朝周边国家更是高度警觉。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是朝、美两国 ,但周边国家也可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朝核问题可能会出现“相持”、“成功”、“破裂”三种结局 ,我国政府应对推进朝核危机的和平解决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梅德韦杰夫执政以来俄罗斯对外政策以处理对美国关系为主,经历了从强硬抵抗向柔性对话转变。这表明俄罗斯对外政策处于转型时期,即从教条僵化向着灵活务实方向转型,表现出建构性、社会性和制度性。国际体系对俄罗斯构成的障碍是其外交政策突破的重点,理解俄罗斯社会全面的转型是衡量对外政策走向的基础因素。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转变实质在于提升俄罗斯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并试图建立一个有发言权的新的国际经济制度,成为新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为国内行为体利益偏好提供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戈尔巴乔夫执政初期 ,以政治新思维为基础 ,从“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出发 ,为给苏联的经济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致力于核裁军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苏美在对待“战略防御计划”的态度上存在分歧 ,因为苏美双方都把对方看成自己的威胁。核裁军思想及其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美国的作用。戈尔巴乔夫对美国军国主义化的揭露 ,也有利于人们认识美国的霸权主义。但由于苏美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指导思想的变化 ,核裁军战略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