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催生了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嬗变。农民心态感知的良性变化趋向证明,新农村建设具有适时可行性;农民心态感知的矛盾困惑状态说明,新农村建设具有复杂长期性。因此,要以中央五句话、20字要求为统领,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具有“新”的质的规定性的、具有重大社会变迁含义的发展战略,体现为全面的、综合的、彻底的农村社会改造工程。实践中以修路、建房等物质性建造为主体的建设方式事实上并未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层含义。实践迫切需要在基本理论方面作出清晰的回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社会基础再造为着力点,重新建立农民与国家间的纵向关系和农民间的横向关系,超越着眼于器物层面变革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将眼光拓展到制度和价值变迁的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长时程看,当下全面铺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上是近代以来连绵不绝的乡村建设实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延伸和接续。因此,近代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和经验教训诸如重构乡村组织、重视乡村教育、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设等便构成了今天新农村建设的传统资源和有益借鉴,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工会博览》2006,(8):11-11
党中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们党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最新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本期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然而,与农村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面向农村的文化产品匮乏,农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当前进一步推进"三农"建设的重要命题即如何适应新形势,建立并完善农村新型文化的生成机制,增强农村新型文化活力。农村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一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能够分担政府职能,填补市场缺位,团结个体农民,扮演着素质乡民的带动者、文明乡风的引领者、和谐乡情的维护者、生态乡境的守护者、民主乡村的推动者等多重角色,从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引导功能与作用。因此,应加强农村非政府组织建设,提升其文化内生引领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拓 《法制博览》2023,(36):157-159
法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影响新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新农村法治建设,本文对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和阐述,对当前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结合新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对策,希望能够为新农村法治建设提供更多的可靠意见,促进新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制约农业、农村、农民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例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的内在活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得不到切实解决,全面小康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新农村,重在为农民提供公共用品。中国财政公共支出中长期以来有一项是“支援农村建设”,而使用“支援”一词,有着颇令人心酸的意味,农村似乎不是跑步进入城市化的中国的一部分,农民是像非洲国家需要支援的国际友人一样。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是靠工业产品与农产品的剪刀差积累的,当年一块上海牌手表要一两百元,而一斤小麦才几分钱。农民意识不到自己的利益被相时剥夺, 更不清楚今天农村之所以积贫积弱的原因。近20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相似文献   

9.
人才智力支撑无疑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本。目前农村有增无减的人才资源外流状况,弱化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加剧了人才智力的"空洞化",造成新农村建设目标与现实的逆向。为此,必须转换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培训的理念与着力点,在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针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工程,培养"乡土人才"。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加快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内聚力和吸引力,留住农村现有人才队伍,并吸引学有所成的农村学子及有创业本领的农民工回乡发展;另一方面要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积累,实现"外力注入"和"培养本土"人才的"有机融合"。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和农民的"利益获得"紧密结合起来。否则,乡村人力资本困境仍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的历史时期强调的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现行的“三农”政策割裂开来,必须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丰燕 《工会博览》2010,(4):154-155
在现代新农村倡导的时代,新型农民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可以说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因此需要培养新型的农民,使他们既懂得农业生产技术也能进行生产经营,目的是提高农民整个群体的素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新时期农民的培养对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都是关乎全局的大事,必须要善于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好各方面的作用,将工作做到实处。政府要注意对农民开展有关科技培训方面的工作指导,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培训机构职能;增强新型农民的主体意识,调动参与科技培训的积极性;加快立法步伐,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勤勉、自助、协同”精神为主体的新村运动使韩国农村的经济、政治和精神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与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总结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是依据农村社会大系统发展的规律,通过创新农村社会各子系统以及农村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关系,实现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将整体上相对落后的中国农村社会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和研究,通过系统的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何晓薇 《工会博览》2010,(4):192-194
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全中国农业地区都积极投身到了这次改革之中,成效是巨大的:近半个中国启动了新型合作医疗;4800万名西部中小学生开始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中央要求到2010年,中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06年一年中国农民每人腰包里多了300块钱,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的决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的政治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农问题”,作为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的总称,是199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提法。在此之前,中国只有农业问题,没有“三农问题”,或者说农村和农民问题没有凸现得很严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的一段时间,农民收入的增长率一度超过15%,高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水平,生活改善效果明显。1986年以后,主动的农村改革陷于停顿,但农民的普遍状况仍在朝好的方向走,这要归功于乡镇企业的兴盛,为很多农民提供“离土不离乡”的工作机会,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也提升了农民的收入。进入1990年代,城市的改革步伐后…  相似文献   

16.
策划人语199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目标进一步强调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出了建设“富丽新农村”的施政计划。其基本目标是发展农业生产,增进农民福利,缩小城乡差别,把1986年提出的“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进一步具体化,并强调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入21世纪以来,为应对WTO的挑战,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嘉全于2006年6月29日发表“新农业运动-台湾农业亮起来”施政方略,强调“创力农业、活力农民、魅力农村”,目标是强化台湾农业竞争力,将传统农业发展为高价值产业。  相似文献   

17.
简讯     
金隅 《工会博览》2010,(1):56-5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必须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因为培育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培育新型求民的途径要依靠教育,依靠培训,依靠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调结构、转方式关键时期,文化建设被提到重要位置,特别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更是被列入十七大报告中.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资源优势,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民,用乡土文化凝聚农民,用特色文化充实农民,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构建文明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厉股份”谈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有一批经济学家站在风口浪尖为改革鼓与呼。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当年“厉股份”与“吴市场”(吴敬琏)并称。去年,“厉股份”转向城市之外,走访了10个省的农村,到民间去寻找股份制的自发版本,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献言。“两会”期间,《南风窗》在厉以宁主持政协小组讨论之前对他进行了采访。他拒绝了反思改革的话题,只愿意贡献出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我关心三个问题”《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您最近的兴趣在哪里,比如在“两会”上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开局阶段。民主下乡、村民自治、乡村治理,给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背景,促使更多的精英分子向农村回归。他们的出现,对于新农村建设无疑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国家对社会的过度侵入、权力对权利的侵犯,必然违背村民自治的宗旨,导致精英非精英在农村中广泛存在着。对此,应该对精英进行规制,对政治主体进行制度规范,对选举过程进行程序规范,从而使民主的程序沿着制度化的轨道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