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南实行经济革新与开放已有20多年,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越南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国家,越南拥有的后发优势与制度优势,是很多东南亚国家所不具备的.笔者预测,在本世纪中期以前,越南完全有可能崛起成为东南亚的一颗经济增长新星.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从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角度探析东南亚环境困境的根源与出路。东南亚曾被认为是全球环境的模范区,但如今的东南亚也是全球环境恶化浪潮下的重灾区。区域内国家重发展、轻环保的决策思路,以及普遍存在的腐败与行政低效率是导致环境恶化的国内原因。而国际市场对源自东南亚的、以消耗资源为主的产品的高度需求,以及需求国政府有意、无意地忽视过度消费资源类产品对东南亚环境的负面影响,则是导致东南亚环境恶化的国际原因。因此,解决东南亚环境困境仍需要内、外两方面的努力——发达国家为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与技术援助,区域内国家在决策中注意环保,并遏制腐败、提高行政效率,这些都有助于改善东南亚的环境困境。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趋缓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美元的持续贬值正冲击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的需求萎缩影响这些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这些国家货币升值直接影响到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也使东南亚石油进口国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然而,东南亚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不利的外部经济形势.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基本面还比较好,对外经济关系的多边化已取得明显进展,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较过去减小.只要美国的经济困难没有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东南亚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是能够克服目前所面临的困难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云华 《当代亚太》2001,(12):40-45
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重大事件,一些东南亚国家表现出极大的担忧,产生了危机感.它们普遍认为,中国入世将对东南亚产生很大的冲击,双方之间的竞争将白热化,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东南亚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笔者认为,东南亚国家不要害怕竞争,要用地区化全球化的观点来看待竞争.  相似文献   

5.
发展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本文结合既有的政治发展理论,以印尼和菲律宾为例,从政治发展的目标、发展道路的选择以及影响发展的因素三个方面,对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实践进行了理论剖析,并以此检验政治发展理论的一些分析概念和框架.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尽管东南亚国家在民主与威权发展道路上有过多次摇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选择民主化发展道路在这些国家巴达成共识.而非政府组织(NGO)与公民社会的兴起是研究东南亚政治发展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关于东南亚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加强,学以致用渐成风气。这主要源于两种动力:一种是政策动力,另一种是学界动力。笔者认为,加强我国的东南亚研究,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当下性,首先需要在宏观层面把握后冷战时代东南亚地区的演进之道和发展大势,大致有如下结论:一是东南亚在后冷战时代出现了整体向好的转折性变化;二是东南亚国家能够更加主动地塑造新的空间观;三是东盟创建了"东盟+"结构,成为新一代地区架构师;四是多种动力互动形成东南亚演进的系统动力学;五是后冷战时代东南亚地区的演进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从韧性、创造性、权力结构、联通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解释;六是东南亚仍然面临巨大的发展困境;七是中国需要改进对东南亚的认知与行动,与东盟共同创造"第三个奇迹"。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界认为,自然和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东南亚的国家和社会,因而最重要的是明确该地区的范围,注重其整体性,同时也要重视东南亚研究的多层性和分散性。据此,日本的东南亚研究持续探索不同于欧美的研究方法,重视东西融合,提倡交叉学科方法的运用,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有机结合,彰显出东南亚研究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然而,日本的综合性东南亚研究也面临“事实还是理论”、学科对立、学术研究如何与东南亚国家的现实相联系、研究成果尚未实现国际化等挑战。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常以其透明和活泼的民主政治体制为傲,并不遗余力地在海外培植民主政权。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即与西方政治体制不同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崛起时,应该如何在东南亚国家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并赢得这一经济上相对落后、政治上相对复杂地区人们的好评甚至有力的支持。本文旨在观察东南亚不同国家的民众对中国影响力的看法,并以此推断"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运用统计模型对2014年"亚洲晴雨表"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高速发展的经济仍然是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赢得民众支持的关键所在;其次,东南亚国家民众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认同程度也会左右他们对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唐翀  周玉渊 《东南亚研究》2023,(4):132-153+157-158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等制造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迷雾”。这不仅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的认知,也直接影响着东南亚国家的地区合作决策。然而,较之“债务陷阱论”及大量关于中国融资的负面论述,关于东南亚债务问题以及中国角色的专业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当前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认知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根源、债务水平和议题化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除了老挝,东南亚国家并不存在严峻的债务问题,地区国家的债务负担被严重夸大。虽然中国在向东南亚国家提供融资方面表现出强烈意愿,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融资支持并没有大幅增加,相反在一些国家出现了明显下降。因而,除了老挝和缅甸,事实上中国融资在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外债构成中的比重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不仅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在是否接受中国融资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议程设置能力,也表明中国融资的意愿与实际落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代化>是梁志明先生的一部新作,内容涉及东南亚历史、殖民主义史、华人与华侨、越南的改革以及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等问题,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智慧,从中可以窥出作者在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上的成就与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即将出版的《东南亚古代史》一书的结束语。《东南亚古代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从远古至19世纪初叶东南亚历史发展的地区史,既有对地区历史发展的综合性整体论述,又有对各主要国家和重要事件的具体分析与专题研讨;既有古代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又有对古代东南亚国家的各民族宗教文化的阐述。作者们从东南亚自身历史的视角出发,对东南亚的史前文化及其特色、稻作文化与社会基本结构、早期国家的形成和演进、中央集权国家的兴起与特征、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和本土化,以及中国、印度与古代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同化,融合,还是共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二战后东南亚国家如何处理华人的入籍问题 ,并附加了一些什么条件 ?与此相联系 ,在文化上 ,东南亚华人是完全同化于当地民族的文化 ,还是积极地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 ,或是基本上保持自己的文化并与当地民族文化和平共处 ?这些仍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南亚研究现状:制度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世平  张洁 《当代亚太》2006,98(4):3-12
本文认为,制度性因素对于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政府需求、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依赖以及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兴起则是影响中国东南亚研究的三个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提升了东南亚研究在中国的地位,促使东南亚研究以经济与政治(包括安全)为重点领域。但是另一方面,这三个因素却使中国的东南亚研究面临着学术贡献与政府需求、学术贡献与大众需求之间的艰难平衡,并有可能使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将自身置于满足政府和大众短期需求、损害长期能力建设的困境之中。因此,本文认为需要从机制的角度来考虑如何矫正中国东南亚研究中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印度软实力源自印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印度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印度对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外交、印度对东南亚国家开展的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以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印度文化产品等。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印度在东南亚展示其软实力的手段与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容易为东南亚国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按语     
正2019年9月29日,本刊与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合作举办了"东南亚政党政治与对外关系"专题研讨会,聚焦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政党政治变化,并且试图通过这一堪称一国内政外交的"枢轴"视角,切入和把握诸东南亚国家的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这也是本刊志在把握东南亚研究主流话语与叙  相似文献   

16.
香港《远东經济評論》和日本《海外市場》先后发表了它們的評論員和通訊員写的有关英国、西德、“歐洲共同市場”和日本等資本主义国家对东南亚各国的貿易情况,这些文章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情况并向其本国的統治者和資本家献策。但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由于美帝国主义对东南亚各国的扩張和掠夺,日益排挤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东南亚各国的經济势力,被排挤的資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了諸多的对策,因而,在东南亚各国的市場上,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間的相互傾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銳化。同时,从这些文章中也反映了随着东南亚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日益高漲,帝国主义在东南亚各国的經济地位也日益动摇,它們的渗透手段遭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它們在哀叹之余,仍企图继续在东南亚作最后的挣扎,提出所謂“援助”、“友好”和“經济貿易合作”等等词令只不过是为其扩張政策搽脂抹粉而已。但是,近年来日本对东南亚的經济联系日益加强,扩張的手法也較多,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东南亚經济竞爭中的一个勁敌,也值得加以注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和论述美国因素在东南亚国家民族分裂中的影响.本文在第一部分总结东南亚各国民族分裂的现状,分析民族分裂活动共同的特点,通过事实说明美国确实与东南亚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存在联系.第二部分从国际格局和具体国家具体分析两个层次入手,深入剖析美国因素如何发挥影响,并辅以佐证.本文通过这一部分的分析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即美国的干涉是东南亚民族分裂活动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东南亚国家迄今没有如美国所期望的那样变得四分五裂的原因是它们对美国的干涉行为进行了坚决的卓有成效的抗争和抵制.本文在第三部分总结东南亚国家抵御美国强权干预、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有效措施.同时,这些颇有成效的措施可以给中国一些有益的启示,以应对台独、藏独、疆独等问题,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正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互动引起了学界和政界的普遍关注。温尧在文章中引入"对冲"这一金融术语来分析东南亚国家的对华战略。他认为,对冲既是东南亚国家在中国崛起背景下的日常政治操作,多种对冲手段的使用还会引发诸多困扰东亚国际关系进程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对冲本身难以为继。该研究对于中国处理与东南亚国家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一、美国对东南亚的研究 在介紹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之前,茲把它对东南亚研究的整个状况綜述一下。美国对东南亚研究的一般状况,或者是对整个东南亚作全盘的研究,或者是以国家研究(Country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从人口发展速度上,还是从社会发展水平上来说,东南亚国家都有了巨大变化。本文主要利用世界银行的数据,从人口红利的角度分析东南亚国家教育投资、健康保健、人口迁移等方面的投入政策,研究东南亚国家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推出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教育改革方案,调整健康保健投资结构,解决流动人口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东南亚国家通过对教育、健康保健、人力迁移等方面的投入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验,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