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台声》2011,(7):39-39
今年的7月之后,台湾的大街小巷可能会出现一些选择以“不跟团”的方式来台湾旅行的陆客。这些希望摆脱一般观光行程的陆客,将会认识到什么样的台湾呢?而台湾又会因此认识到什么样不同的大陆观光客呢?  相似文献   

2.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1,(12):40-40
由于多年的隔绝,台胞乡亲对大陆不了解,大陆同胞对台湾也不了解,作为同乡会团体的全国台联应如何沟通台胞乡亲?如何去打通岛内与海外台胞的联谊渠道?如何让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如何去化解这经年的隔膜?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台声》2011,(7):112-112
我是一名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我是通过一次台生聚会了解到你们的杂志的,我看到你们杂志有一个叫《我看大陆》的栏目,不知我能不能给你们投稿,写写我在大陆上学这几年的经历跟想法呢?  相似文献   

5.
邰言 《台声》2008,(3):21-21
台湾远东航空近来面临严重的财务运转困局,最近更传发生“跳票事件”(即大陆所说的开空白支票),引发各方对岛内航空业的关注。那么台湾航空业如何才能摆脱财务危机,寻求新的商机,迎来台湾航空业的春天呢?笔者认为,毫无疑问,两岸直航才是解困之道。  相似文献   

6.
陈筠 《两岸关系》2008,(2):19-21
前段时间,一个由大陆30多个房地产商组成的房地产考察团,在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地产业住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那么,两岸地产的发展如何?其交流与合作将会有怎样的前景呢?——  相似文献   

7.
李昕 《台声》2022,(22):55-56
<正>据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仍然有高达30%的台湾年轻人,表示愿意来大陆工作和生活。但是由于部分岛内政治势力的有意阻隔和操弄,很多岛内同胞缺少正面渠道了解大陆的讯息。那么如何让更多台湾青年对大陆加深认知?这也成了很多在陆台青的胸中所想、心中所急。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大陆大江南北的的特色与文化,近日一档两岸旅游综艺节目横空出世。这个节目的策划者和执行人,是一群来自宝岛台湾的年轻人——由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自媒体达人和“网红”组成的一只台湾全媒体团队。  相似文献   

8.
兰文 《两岸关系》2008,(9):30-31
自7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首发团成行以来,“赴台游”愈发红火与流行。为了迎接大陆游客,台湾各县市纷纷把本地最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充分展出出来,那么,在台湾经济需要活力的今天,大陆居民赴台游能成为拉动台湾经济的新引擎吗?  相似文献   

9.
1992年,台湾作家张至璋第一次到大陆,满怀希望地寻找失散43年的父亲。但当他站在南京新街口汹涌的人潮中时,他感到有些恍惚——“回头看看这黑压压的一片,爹真的在里面吗?十二亿人里,像我这种遭遇的,又有多少呢?有人调查过吗?有人统计过吗?”  相似文献   

10.
大陆与台湾因立法与法规差异引起很多纠纷,大陆与台湾都出现商标仿冒、抢先注册商标名称和公司名称的现象。做好双项保护、共同打击仿冒、抢注等侵权事件刻不容缓。笔者通过对大陆与台湾的商标立法与法规的对比研究,从而为大陆与台湾提供了解彼此商标法制相关规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正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两岸迎来了暑期交流"热",丰富多彩的两岸青年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在大陆多地开展。来自台湾的千余名大学生通过在大陆体验创业就业的职场环境,累积总结实践经验,加深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深深感受到大陆欢迎台湾青年的诚挚心意,纷纷表达了毕业后想来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  相似文献   

12.
王晖  张箭 《两岸关系》2008,(5):23-24
4月21日,由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中城乐天房地产董事长刘长乐召集,大陆房地产业的几位重量级人物——SOHU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富力地产董事局主席李思廉、北京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冯仑等一行赴台湾参观考察。此次抵台,除了考察房市、观光之外,台湾独特的汽车旅馆经营模式引起了大陆考察团的浓厚兴趣。经过亲身体验后,他们表示有意将此经营模式引入大陆。对于大多数大陆人来说,汽车旅馆还是一件新鲜事物,这种经营模式在大陆近乎空白。但在台湾,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该行业已日臻成熟,成为台湾旅游和地产业的行业特色。  相似文献   

13.
张大为 《台声》2011,(8):48-49
前段时问,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来台参访,听说台湾蕉农为香蕉贱价所苦,立即宣布采购台湾香蕉500万公斤,豪气的作风和帮助蕉农的心意,令人印象深刻且感动。这也让我联想到,大陆采购团每每在台大手笔采购台湾农产品的盛况,既然台湾精致农业深获大陆好评,当局何不导引陆资来台湾投资精致农业?或许可以纾解陆资来台的干旱。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8,(8):78-78
1、大陆居民申请前往台湾须履行哪些手续?大陆居民须持有效《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以下简称《通行证》)及旅游签注(签注字头为L,以下简称签注)赴台旅游。作为第一步,大陆居民申请前往台湾旅游,可直接到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3个省份的33家赴台旅游组团社咨询、报名,确定参团。  相似文献   

15.
水青山 《台声》2009,(7):45-52
6月24日,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开始以来,到台湾游的大陆居民大概已经达30多万人次了。在这样的基础上,相信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对大陆居民增加对台湾的了解,以及台湾同胞进一步增加对大陆的了解,是良性的,是健康的,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们对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高度重视,也会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大陆台湾研究领域的重要刊物,《台湾研究集刊》所刊发的历史类论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陆台湾史学界的历史与现状。本文通过梳理25年来的《台湾研究集刊》史学论文,概括相关论文所涉及领域与研究重点的历史演变,从一个侧面了解与分析大陆台湾史学界的历史、现状及特点,乃至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廖中武 《台声》2011,(2):65-66
我现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的是台湾政治问题,到台湾实地观察台湾的社会与生活一直是我的愿望。受台湾铭传大学大陆研究学会的邀请,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的台北行程,终于让我实现了到台湾实地体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颜艾琳 《台声》2011,(3):39-39
台湾给大陆朋友的景观印象有哪些?台北故宫?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九份?诚品书店?海角七号的垦丁?艋胛的剥皮寮?若去过上海世博台湾馆的人,还会加一项:平溪天灯。  相似文献   

19.
日月潭、阿里山、乌来瀑布,这 些都是台湾地区的风景名胜地。本来大陆游客今年7月1日就能身临其境亲眼看看这些怡人景色,然而,这个美好的愿望如今无法实现了。生变源于台湾当局“行政院”此前的一次正式表态,有关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旅游的规定将延后实施,而且“没有时间表”。消息传出,岛内各界哗然,纷纷指责当局“跳票”(台湾政治用语,指没有兑现诺言)。 那么,为什么台湾当局当初要提出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呢? 一方面试图刺激岛内经济增长,增加台湾经济收入。台湾文化大学旅游观光研究所所长曹胜雄统计后指出,1994…  相似文献   

20.
陈筠 《两岸关系》2010,(8):54-55
“陈水扁时代,大搞‘文化台独’,就是想切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脐带。台湾会馆不正是对‘去中国化’的最大答复吗?如果台湾跟大陆没有关系,那么台湾会馆又从何而来?台湾会馆留下的是一个历史见证。”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晓波在台湾会馆座谈会上如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