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价值理想的本质包括:在保证和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马、恩的社会价值理想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定社会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应该从“国家占有生产资料”转化为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马克思还从股份公司的发展中找到了完成这种转变的“过渡点”。中国在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走上了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的这种转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实践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必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发展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全面发展思想、协调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些思想直接孕育和启发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则全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展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发展思想的拓展和延伸,两者是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陈独秀正确地理解了关于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的理论,预见到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后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是多数人幸福的社会陈独秀认为,"封建主义时代只最少数人得着幸福,资本主义时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最伟大的功绩是他同马克思一起,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特別是晚年,恩格斯总结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就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和发展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建设性意见,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被后人誉为“社会主义之父”。如何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个值得注意研究的问题。现在,人们一说马克思、恩格斯预见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常常只足想到:那是对生产力发展到了极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是一个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上实行单一的  相似文献   

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蕴含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意蕴,如未来社会要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随着社会占有性质的根本改变,私有制将消灭;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个性的生成过程;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等。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相关论述,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伟 《求实》2007,2(5):4-7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探寻中提出并发展了社会有机体理论,实践性、整体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及运动性是其重要的理论特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思维视角,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开放,走国内外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万春利 《世纪桥》2007,(10):3-4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逐步确立而确立。其内涵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四方面。其实现条件和途径有: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重视精神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等。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作为人用以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物质力量,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马克思曾把生产力系统中的人的因素称为主体生产力,而把物的因素称为客体生产力。人类社会生产力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和发展,最基本的就是通过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主客体生产力的双向对象化运动而实现的。强调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揭示了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工具是劳动所创造和使用的,价值是劳动所创造的,所以“劳动过程的最本质的因素就是工人本身”或者  相似文献   

11.
张闻天对党史、革命史的研究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闻天同志在长期领导及参加中国苹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和编写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并提出和运用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政协章程是各级政协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按全国政协“全面把握政协章程精神实质”的要求,必须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政协工作,准确理解和把握政协的性质、职能内容和实质,充分发挥政协的专长和优势,提高工作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高效务实的人才政策与人才战略是美国能虎踞世界的原因。由国家学术机构专家担纲的科学论证型的人才政策与注重培育精英人才,并保持世界一流的教育,能够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的产生源于美国决策者的全球霸权构想。在冷战期间及冷战后,联合国与美国霸权的布局形成了迥异的战略关系。冷战极大地限制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空间,联合国被严重边缘化;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发挥作用的机会来临,但美国单极霸权战略成为最大制约因素。在博弈论的意义上,联合国的宗旨、尊严与美国的战略谋划存在着无法调和的二律背反。但是,也正是在与美国的互动关系中,联合国作为多边国际制度的独立性和制约作用才有了更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协: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兴起必然要求对原有政治体系进行相应调整以释放其发展的空间。人民政协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特点使之成为实现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中介作用,通过人民政协的改革和完善,架起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切实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坚决防止权力腐败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进一步解决党的权力监督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完善权力监督领导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实现权力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可靠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是我党的一贯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开始组织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争取民主的伟大革命斗争。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发展目标。经过 2 8年的浴血奋斗 ,终于建立起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 50年来 ,党始终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 ,确…  相似文献   

18.
建国前后 ,众多的失业人群及不良社会现象 ,在解放区同样持续存在 ,且在一定时间之内 ,还有上升趋势 ,给新政权造成巨大压力。但在共产党政权下 ,对庞大失业群体处理得当 ,对社会不良现象取缔坚决 ,灵活巧妙地化解了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矛盾 ,有效抑制了工潮的产生 ,实现了标本兼治 ,显示出共产党办事讲求实效的作风。中共在解决失业问题、消除社会不良现象中积累的经验 ,对今天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 ,消除社会不良现象 ,净化社会风气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不无借鉴意义。一、社会问题的严峻挑战1 94 9年前后 ,军事频繁 ,金融混乱 ,工商企业…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思想,从而使之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避免了在生产关系大变革时期通常难以避免的社会震荡,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这些策略思想,给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对私营工商业的重视与国营工商业大体相同,给以关怀、帮助、引导,首先在心理上争取私营工商业主对党的向心力 建国后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央各部只管国营工商业,结果导致私营工商业盲目发展。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的诞生使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担负着全国领导责任和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这一方面为党通过国家政权,组织领导全国人民实现自己的纲领,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使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同时,随着党的地位和客观形势的迅速变化,党的思想、作风、组织上都出现了一些不纯现象。此种情况下对全党进行集中性的整顿就变得非常必要和紧迫。1950年5月1日,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同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正式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主要任务是“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