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沙赫 《瞭望》1988,(30)
《扫叶集》是舒諲的一本杂 文集。 说来好笑,我先是从舒芜的《书与现实》知道有这本书(由于其中有《舒諲作〈扫叶集〉序》),等了一年多这才看到它的。从书编好到书出世,几乎经历了四年。这就是今天书与现实的一面——出版不易!序当然应在书前,而这样的序在书前面世倒真是“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柏园 《瞭望》1996,(26)
最近看到《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新版,谭汝为先生校注,群言出版社版。注得很精确,排得很大方,印得很典雅。国际袖珍型,233页。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著名的文艺批评集;《人间词》则是这位自沉的天才学者的创作。两者合印一册,直是可爱的书物。书前冠以陈寅恪那篇传诵一时的《王观堂先生挽词一并序》,“风仪平生师友间,招魂哀愤满人寰。他年清史求忠迹,一吊前朝万寿山。”  相似文献   

3.
撇嘴     
宏图 《瞭望》1992,(33)
林语堂《剪拂集·序》云,“据说出文集是文人的韵事”。开门见山,语含讥讽。岁月不居,时节若流,六十多年过去了,林氏所谓的“韵事”,如火如荼,蔚为大观。不言而喻,为古今中外文化巨人整理、出版“文集”、“全集”,理所当然。时下之弊,失之在“滥”。  相似文献   

4.
文人相钦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读《天风阁学词日记》,见夏承焘先生于同辈及后学欣羡不已之深情,令人肃然生敬。如: “接圭璋片”,夏先生得知唐圭璋先生辑《全宋词》已付梓,于是欣然记下“此不朽之业也”。其实为此“不朽之业”,夏先生每有发现,“即作一片抄示圭璋入《全宋词》”,也是付出了辛勤劳动的。 刘永济先生“笺屈六论”,序《元人散曲》,夏  相似文献   

5.
夏志清先生以“唐派新腔”称誉唐德刚先生的散文。“唐腔”之新,每每见之于唐氏著、译的“序跋”及“注释”。凡是翻阅过《胡适口述自传》者,很少不为唐氏“喧宾夺主”之“注释”而心折。编校译注胡适之先生这部别具一格的“学术性的自传”,唐氏健笔宛如脱缰之野马;一篇“序”即长达二十余万言,终于奔逸而去,即为《胡适杂忆》。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大陆的马列经典编辑事业成就斐然,先后编辑出版:《斯大林全集》13卷,《列宁全集》第1版39卷、第2版60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50卷、第2版30卷(计划70卷);《列宁选集》第1版、第2版、第3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2版、第3版;22种单行本《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库》,25种单行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  相似文献   

7.
宏图 《瞭望》1989,(38)
小说是假的。清人陶家鹤序《绿野仙踪》云:“世之读说部者,动曰:谎耳!谎耳!”然古今中外说梦之痴人,钩沉索隐,迷不知返。《围城》迷竟然感动了“确也手痒”的杨绛先生,一篇《记钱钟书与〈围城〉》,拆穿了钱先生笔下《围城》的“西洋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坛上,许杰先生应该说是一位“耆宿”了。 今年八十二岁的许杰是硕果仅存的“文学研究会”会员之一,也是当年与鲁迅先生交往较多的一位前辈文学家。早在一九二四年,他就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曾称道许杰的《惨雾》,说它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近几年来,他创作是不弄了,主要写点理论研究文章。他的散文选集、小说选集已经出版,今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还将出版《许杰文艺论文集》。他说得很风趣:“大概人老了,朋友们就要考虑帮他办后  相似文献   

9.
宏图 《瞭望》1990,(Z1)
周汝昌先生《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书(“大陆版”已由工人出版社出版),较比周氏代表作《红楼梦新证》可谓“胜义间出”,更上一层楼,惜白璧未免微瑕。 如,忆及数十年来专攻“红学”,动辄得咎时,周氏写道:“不用说来自其它方面的千钧压  相似文献   

10.
东京专电 《开展一村一品运动》一书出版发行后轰动日本全国,两年间已再版十三次。该书作者就是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倡导者——平松守彦先生。 夏末秋初,我们特意从东京赶到“一村一品”运动的发祥地——九州东北部的大分县,访问了平松守彦先生。  相似文献   

11.
“智能动力观”与“智能历史观”──对黄明理《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的评论、引申和商榷徐才一、"大历史观"的要义和贡献黄明理先生的《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以下简称《大历史观》)一书,绘出了一幅跨越人类已知时空...  相似文献   

12.
一北京出版社整理出版了《历代题画诗》。这是一部大书,原书刊版在康熙四十六年完成,有御制序,述其编纂情况:“题画之诗,历代各体题咏以万计,散置诸集,无所统纪。翰林陈邦彦裒辑汇抄,得八干九百馀首,分为三十类,编次一百有二十卷,缮本呈览。朕嘉其用意之勤,命授工锓梓。”新版在排版、标点、字体、目录编排等方面有许多加工与改进。进行编纂操作的是闻性真先生和师小平女士。闻先生在此书前写有较长的《丹青无色亦销魂(代前言)》,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知道余之介这个人是2010年的事,因这一年是民进北京市委会成立60周年,当时策划编写一部民进北京市委会的会史,名为《民进一程路》。了解余先生曾担任过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后余之介先生的儿子余三乐老师来市委会查找父亲的有关资料,2017年5月又拿到《余之介文集》,这时,"余之介"才真正进入我的视野。拜读《余之介文集》和余三乐老师的《零  相似文献   

14.
1987年,两部来自大庆的大型话剧在首都舞台相继打响。曹禺先生看完话剧《黑色的石头》后连声叫好,一些著名的戏剧评论家赞叹道;大庆不仅出石油,还出好戏,话剧界出了个“大庆油田”! 1989年,大庆歌舞团的一台舞蹈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一台综合节目进京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艺术节,火爆爆的关东风情画《黑上地·红高梁》令观众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假山     
黄裳 《瞭望》1991,(11)
30多年前偶然在旧书店买得叶燮的《已畦集》22卷,康熙写刻本,非常高兴。尤其有趣的是这是刘蓉峰(恕)的藏书。前后有“花步寒碧庄藏”、“曾在东山刘惺常处”、“寒碧庄章”、“臣恕私印”、“蓉峰氏”等七八方印记。刘蓉峰就是今天苏州有名的留园的旧时主人。 叶燮是清初的名诗人,他的《原诗》是清人诗话中的名作,后来我也得到了一部康熙原刻本。籍贯署的是嘉善,但在文集前却署吴江。其实他晚年是住在苏州的。文集中有一篇《假山说》,是很有意思的文字。他对苏州名园的假山说了一  相似文献   

16.
吴宓情事     
王凯 《各界》2011,(10):95-96
吴宓教授治学极为严谨而生活却相当散漫,是一个奇特而又矛盾的人。他的授业弟子季羡林在《(吴雨僧先生回忆录)序》中说:“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对于吴宓的这些“恋爱的浪漫史”,其清华同学兼同事顾毓磅以“千古多情吴雨僧”一语概括,可谓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17.
灼见     
宏图 《瞭望》1990,(30)
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前夕,中国戏剧出版社整理、出版了《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张次溪编纂),‘综菊部之珍闻,垂艺苑之故实’,弥足珍贵。《史料》有顾颉刚、郑振铎等先生《序》,其中程砚秋先生《序》尤引人注目,略云: ‘……青木正儿是一个外国人,以外国人而能著成中国的戏曲史,其研究的精神固然值得我们佩服,然究竟生  相似文献   

18.
着哇!好意见     
宏图 《瞭望》1991,(40)
1957年7月面世的《收获》(季刊)创刊号,刊载了老舍先生的扛鼎之作——《茶馆》。 老舍先生早就想以北京茶馆为题材写一剧本,“第一幕”先生在美国时即已酝酿。1955年左右,在一次会见外宾后,先后请与会者刘白羽、郭小川、严文井、康濯等作家“再坐坐、聊聊”。聊的就是孕育中的《茶馆》。“难办的是,几乎一幕不如一幕,”先生颇激动,“最主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选集》是一部特殊文集。过去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在文章修改、编辑加工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1991年版《毛选》尽管对这些问题有所纠正,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要全面、公正、准确地研究和评价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本人,有必要对《毛选》进行重新编辑加工出版,为出版《毛泽东全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裳 《瞭望》1984,(25)
二十多年前在杭州旧书店里买到一本残书,《双崖文集》。我是喜欢买残书的,有时只是为了收集一点雕版史料,有时也为了作者。这本破破烂烂的《双崖文集》的作者是“庐陵周忱恂如”。那时《十五贯》正在全国上演,周忱是戏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偶然看到他的文集,于是就买下来了。后来查书目,知道这书应有八卷,这一本是三、四两卷,只有全书的四分之一。不过都是黑口本(注),看样子大约刻于明天顺前后,是罕见的原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