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月丹 《学理论》2013,(19):55-57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应提高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试图通过分析群体性事件的含义、性质、特征,找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构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各种矛盾交织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高发态势。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分为民族群体性事件、宗教群体性事件等三种类型,由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影响,境外敌对势力干预等原因引起,有政治化、国际化、组织化的发展趋势。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严格区分事件性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法对社会控制的作用,建立健全处置事件的组织,建立多元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上海局管内群体性拦车断道事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提出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拦车断道的对策一是必须正确认识群体性拦车断道事件的根本性质;二是必须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法积极主动地预防拦丰断道事件的发生;三是必须始终遵循正确的处置工作原则;四是必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根据发生缘由、核心诉求等方面的不同,环境群体性事件可以分为事后救济型群体性事件和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两种类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在性质、参与主体、产生的原因、发生的时间等方面都有显著区别。通过对两类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变和治理过程的分析发现,法律制度不健全、司法在整个过程中缺位是造成当前环境群体性事件多发且暴力化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此,根据两类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成因,分别建立有针对性的诉讼制度,畅通公众表达、参与和救济的司法途径是我们解决和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有选择。  相似文献   

5.
网格化治理能将互联网和社会安全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在网格化治理中,网格巡视员将巡视的信息及时反映到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工作平台中,处置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划分类别,按照需要联合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处置,从而实现事件处理的及时性和资源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6.
7月5日晚,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次事件是新疆60年来发生的性质最恶劣、伤亡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严重、破坏程度最大、影响最坏的一次暴力犯罪事件,严重损害了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乌鲁木齐7·5事件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是境内外新疆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破坏各族干部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情义,破坏新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这种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相似文献   

7.
单天明 《学理论》2011,(4):43-44
以光学发展中的重大科学事件为线索,结合假说的性质和作用,重点讨论了假说的解释说明功能、探索发现功能、碰撞争鸣功能和科学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农村群体性事件亦频频发生,并且呈现出"起因多为经济利益诉求事件、性质多为正常维权活动、矛头指向多为基层政府"等特点。探求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的关系,可以发现,基层政府的理念滞后、体制障碍以及行为失范正是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实现基层政府的转型:增强对话意识,健全利益表达机制;适当下移行政管理权力重心,放权基层;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升基层政府行政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作为多元社会治理的积极回应,对预防和化解转型期多元社会矛盾外显体现的群体性事件意义重大,有助于完善公共决策机制、利益协调体制和治理民主制度,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但是,协商民主也因面临平等基础与公共责任匮乏、低效率以及维稳压力等现实困境而可能引发更大不公、损害公共利益、导致民众情绪失控以及民粹主义行为滋长等激化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为此,将协商民主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依据矛盾形成发展阶段与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理方式是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0.
相庆梅  刘冬 《理论探索》2011,(3):129-132
在"蚁力神事件"和东华经贸(集团)公司集资诈骗事件中,政府对受害人进行了补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政府对受害人的补偿性质上属于特殊状态下为维稳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并不能作为一种广泛的普遍的解决办法。民事诉讼应是解决涉众型经济犯罪受害人补偿责任的正当程序。我国应以解决该类事件为契机,从法律上确定政府对受害人的补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夺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后湖北省对其实施奖励的事件,社会各界发出不同的声音,以该事件为研究蓝本,阐释行政奖励的性质,分析行政奖励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建议,以期构建以法律原则为指导、严格程序为保障的行政奖励新格局,充分发挥行政奖励对社会管理秩序的引导与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劳动争议常被视为群体性事件对待,其作为劳动争议的特质反而被忽略。从劳动争议性质分类的角度思考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处理,文章提出了新的思路:建立以性质分类为基础的权利争议、利益争议处理体制,将群体性劳动争议纳入争议分类处理的制度轨道,并进而完善现行权利争议处理体系,构建利益争议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闹事"的思想,要确定"群众闹事"的性质,总结"群众闹事"的原因,然后再解决"群众闹事"的办法。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正确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其性质大多数是激化了的人民内部矛盾;发生的根源是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防治的根本之道是学会做群众工作,努力将尊重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教育群众和掌握群众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5.
铁路上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关系到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铁路大动脉畅通的大事。它具有突发性、集中性、反复性、扩展性、复杂性等特点。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对涉及群众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干部群众缺乏正确认识。在处置此类事件时应采取制定处置预案,落实应急措施;准确掌握信息,做到快速反应;判定事件性质,把握处置尺度;依靠党的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坚持疏导方针,依法维护秩序;开展调查取证,及时查处违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并具有倾向性、独立性、稳定性的心理特质的综合。反恐怖专业人才的人格特质对其从事反恐怖这种特殊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反恐怖职业性质要求其专业人员承担反恐怖犯罪侦查、防暴及处置恐怖突发性事件等特殊任务,这对其意志品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反恐怖职业性质是一项专业性和应用性要求较强的工作,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特殊的职业人格特质。人格特质因素测评在选拔反恐怖专业学生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引发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发生后,中国工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投身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复市工作,为战胜疫情、恢复生产做出了积极努力。文章从工会自身的性质、角色、职能出发,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级工会组织的应对实践进行研究,以期为完善工会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制度与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重评“中东路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史学论著曾试图评议“中东路事件”的是非,但多是回避或淡化中东路性质这个前提。假如中东路象当年苏维埃俄国所强调的“纯系商业性质”(《中俄解决悬案大纲》《中苏关系决策》第144页),那么,《中俄密约》及其后日俄签订的《朴茨茅斯和约》,就算不得不平等条约了;苏维埃俄国继承中东路特权也就是理所当然的;张学良的“收回中东路”,也就失去基本依据而毫无道理了;当时中国人民群  相似文献   

19.
周静  刘乐舟 《理论导刊》2021,(2):100-107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热点时刻"。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着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加剧、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分化、个体意识结构严重失衡等场域困境,因此必须在传播理念、传播话语、传播模式上与时俱进,主动应变。同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其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理论根基不能变、实现社会共同价值引领的功能定位不能变、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认同路径不能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向度不能变。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既创新求变,又以不变应万变,共同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青年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青年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有一种比较宽泛的定义流传颇广:凡是和青年有关的所有现象、活动、事件及后果,都是青年问题。笔者倾向于给青年问题下一个比较狭窄的定义:所谓青年问题,是指那些被认为违反了特定的规范或期望的现象;这些现象被认为是消极的,既不利于青年成长,又不利于社会进步的,所以,需要加以解决和克服。这一定义的本质是青年问题属越轨性质或偏差性质。国际上许多关于青年问题的文献和理论,也大都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