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根政府上台已经三年多了。里根政府从美苏争霸的全球战略出发,把遏制苏联的扩张作为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里根政府对非洲的政策,也从属于这一目标。非洲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虽然不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和拥有美国及其盟国所必需的战略矿产资源等原因,对美国有着“日益增长的重要性”。里根政府对非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而美苏对抗的思想则贯穿于里根政府对非洲的政策之中,成为这一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主线。  相似文献   

2.
在冷战遏制理念支配下,里根政府20世纪80年代对苏联制定实施的经济外交政策涵盖了军事安全、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各个方面.对于里根政府采取的经济外交政策,苏联做出了某些政策回应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美国达到了利用经济杠杆损耗苏联社会经济基础的目标.但是,苏联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相对于其长期的历史积累、庞大的国家规模来讲效果有限,里根政府的对苏经济外交政策只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助推力量,而非决定性力量.在不同的问题领域,里根政府对苏联经济外交政策的效果不尽相同.里根的对苏哲学理念决定了美国对苏联经济外交政策目标的有限性,并导致其政策调整的滞后.  相似文献   

3.
去年来,西欧主要国家同美苏之间的外交活动十分活跃,在为推动美苏首脑会晤和裁军谈判取得进展方面表现特别积极。这表明,面对里根坚持搞战略防御计划和苏联新领导开始调整策略而出现的美苏争夺的新形势,西欧在设法继续保持美国核保护和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特别是酝酿研究建立欧洲反中、短程导弹防御系统)的同时,正以大力促进美苏和东西方之间的裁军谈判作为维护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一手,并把此列为其当前对外关系中优先考虑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4.
去年美国总统里根依据供应学派理论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标志着美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为美国国内外所瞩目。百疾缠身的美国经济能否振兴,相对下降的军事实力能否恢复,在同苏联抗争中的被动地位能否改善,里根的政治地位能否维持,都在不同程度地系于这一经济计划的成败,现在,计划通过已近一年,美国的经济并未呈  相似文献   

5.
里根总统于1984年11月竞选获胜,连任美国总统。此刻回顾上届里根政府的拉美政策,对于估计美国今后拉美政策的变化及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无疑是有意义的。里根上台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明确地又回到美、苏“两极”世界的概念上来,把世界上的一切纷争都纳入同苏联争夺霸权的轨道,并把遏制苏联扩张作为其对外政策的中心目标。里根政府的拉美政策自然也从属于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安哥拉在美国新遏制战略中的突出地位,在里根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对安哥拉政策发生了微妙变化.里根政府先是向安哥拉政府施加各种压力,采取"打拉兼施、以打为主"的两手政策,继而推行"里根主义",企图强行改变安哥拉的现状.在美国预期目标未果的情形下,里根政府转而更加关注安哥拉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解决南部非洲和平问题.里根政府对安哥拉政策的嬗变,是由里根政府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美国对安哥拉政局的干涉行为,充分体现了美国对外政策的极端自私本质.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将于1989年1月任满离职。里根是60年代以来美国唯一任满两届任期的总统,也是一位比较全面进行保守主义政治变革的总统。七年来他所执行的被称为“里根革命”的保守主义政策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随着1988年总统大选的展开,美国朝野都在议论里根离任后美国政局将会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一些人认为里根时代已经终结,自由主义思潮已经重新抬头,随着里根离任,里根政府的一切影响都将消失,就是说保守主义将被自由主义取代;另一些人则认为里根时代不会结束,里根执行的所谓“里根革命”的基本政策,不管哪一个党的政府上台都将继续下去。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所偏颇。从里根当选总统的历史背景和里根执政以来美国政局的发展以及内外形势来看。  相似文献   

8.
浅析克林顿政府对拉美的外交政策陈太荣苏联解体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局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拉丁美洲奉行的是以美援为主、维持美国为盟主地位的泛美政治安全同盟以对付苏联对西半球威...  相似文献   

9.
里根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以两极思想为指导,以争夺军事优势为中心,力图从实力地位出发,遏制苏联的扩张,加彊美在全球的霸权地位。不可否认,里根政府四年来有所得分。从经济和军事看,苏美全球争夺势头近期可能对美有利。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特点是:意识形态色彩较浓,加强武力威胁;对第三世界国家恩威并用;经济政策上的霸权主义突出: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上经常违抗绝大多数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美国内两党在大的外交政策问题上,实际比较一致,围绕外交政策的斗争,一般是在保守阵营中极端势力同温和保守势力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10.
美国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前任总统里根在两届任期内,极力对拉美推行强硬政策。他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和古巴势力在拉美的发展,消除古巴的影响,推翻尼加拉瓜革命政权,消灭萨尔瓦多游击队,扩大美国在拉美的军事实力,恢复它在拉美地区已衰落的霸权地位。然而,里根的强硬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的许多作法受到拉美各国的批评,造成拉美国家对美国的严重离心倾向。因此,布什就任总统后,在美国对拉美政策上,在同其前任保持一定连续性的同时,对某些具体作法作了一些策略性调整。一、布什政府对拉美政策的实施及成效布什政府对拉美政策的重点集中在中美加勒比地区、债务问题和毒品问题上。在布什就任总统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上述问题取得了有利于美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保守主义对里根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保守主义的历史只有二、三十年。他们的主要兴趣在防务和对外政策方面。新保守派的对外政策思想特点:强调从意识形态角度看待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特别是美苏间的关系;崇拜军事力量,迷信大棒政策;鼓吹里根主义;反对缓和与共处;信奉“美国至上”“唯我独尊”。他们对里根外交政策的总方向是支持的,但对里根某些具体政策和做法,则不时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对外政策具有“软”、“硬”两个方面。“硬”的方面是指大力推行与苏联对抗的实力外交;“软”的方面是指推行“人权民主”外交,干涉他国内政,促进“民主化”进程和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里根力图通过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美国对外政策在现实利益和“理想道义”之间达到统一,从而保证美国最终目标——确立世界领袖地位,得以实现。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两大目标往往因具体对象的不同而发生矛盾,菲律宾便是极为典型的例子。本文试图通过里根政府对菲律宾人权、民主问题的政策的分析,来探讨里根处理人权民主与现实利益的相互关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苏联学研究是“冷战”的产物,它在美苏对抗过程中起到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加深,美国越来越重视对自己“最主要的对手”——苏联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先后成立了一些以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所,一些大学开设  相似文献   

14.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面临种种困难是否还要对外扩张?如何看待里根政府的对苏政策?美国与盟国的矛盾对协调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有何影响?怎样看第三世界在反对霸权主义斗争中的作用?苏美争夺的基本趋势、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5.
1981年1月里根政府执政后,承诺要扭转70年代美国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势力衰退的局面。这一衰落的表现是:尼加拉瓜和格林纳达出现了与古巴和苏联结盟的革命政权;萨尔瓦多革命民主阵线——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力量日益强大;古巴作为一个革命国家继续存在,并扩大了其在加勒比其他地区的影响;苏联在西半球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存在日益加强;美国与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关系中的摩擦加剧,显然,这是受卡特政府强调人权外  相似文献   

16.
1982年6月25日美国总统里根任命贝克特尔集团公司总经理乔治·舒尔茨接替黑格出任国务卿。连同现任国防部长卡斯珀·温伯格、能源部副部长肯尼思·戴维斯以及中东特使菲利普·哈比卜在内,里根政府的内阁成员和高级官员中至少已有4人在该公司任过职。  相似文献   

17.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后,苏联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双方关系日趋密切,苏联在拉美的政治影响有所扩展。对拉美政策的调整 80年代初期,由于美国里根政府推行新的遏制苏联扩张,削弱苏在第三世界势力的政策,也由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本身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这些国家出现对苏的不信任态度,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处境困难,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紧张,其影响一度下降。面对不利的战略态势,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新领导对第三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外交政策经历了一次重大调整,一些之前被忽视或重视不够的国家成为苏联外交关注的重点。同时,苏联调整了之前重军事而轻经济的对外援助思维与模式,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援助力度,其中,苏联就对亚洲大国印度开展了技术支持、贷款等多样的经济援助。苏联在印度的经济活动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觉。为应对苏联的"经济攻势",艾森豪威尔政府一改之前不积极的做法,对印度提供了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分析这一时期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活动及美国的回应,有助于我们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印度的博弈情况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政策中的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国际形势变化很大,从美苏首脑会晤后,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但是,苏美并不是以对话打下缓和的基础,而是在保持紧张的气氛上进行对话,这主要是由于美苏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因为,他们对话的目的不是为了缓和关系,而是为了削弱对方,创造对己更有利的争夺地位。从而不难看出,苏联的全球战略是以美国为主要对手,并以军事为其后盾,在各个地区同美国展开争夺势力范围,在东南亚地区也不例外,尽管形势发展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但不论从全球看还是就东南亚地区来说,突出问题仍然是美苏的争夺。因此,东南亚的安全与稳定,随着美苏的争夺加剧,这就给东南亚相对稳定带来了复杂  相似文献   

20.
克林顿对南亚三国的访问,提升了美印关系,加强了与孟加拉国的经济合作,并逼迫巴基斯坦军政府还政于民。以克林顿南亚之行为起点,美国南亚政策也从“平衡外交”调整为“重印轻巴”,通过提升美印关系;开展战略对话,拉拢印度,以期借重印度实现美在南亚和印度洋的主导地位,将南亚纳入其全球战略框架。一、历史回顾美国南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主要是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受美苏在南亚地区角逐的影响和制约,按不同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冷战时期,“拉巴抑印”。这一时期,东西方冷战,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斗争。在南亚,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