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一些地方立法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大量重复中央立法或其他地方立法。有些地方立法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不足、对立法权限的理解偏差、立法审查体制对立法责任的忽略是造成地方立法重复的主要原因。解决地方重复立法的问题需要正确理解立法的科学原则,并进行立法科学原则的制度化探索,建立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完整、系统的立法科学制度措施,提高立法科学原则的实践操作性,才能有效解决地方重复立法问题,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慈健 《河北法学》2007,25(9):120-122
"挪而未用"案件如何处理的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实务部门都存在一些分歧.对此进行剖析认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对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属性的认识不同造成的,一部分是由于立法的原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立法完善的建议,以期为本罪的立法修订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宇新 《法制与社会》2012,(14):128-129
伴随着近年来机动车维修行业的蓬勃发展,围绕着诚信、质量、价格等多个方面问题以及由于各类原因造成的多种机动车维修质量的纠纷事件大量出现,并有逐渐递增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机动车纠纷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本文将根据机动车维修质量纠纷中调节工作的意义,以及其合法性与调解中的几点注意事项做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对于经被害人同意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行为在总则中也没有明确规定,理论上只是将其作为除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以外的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之一予以论述。然而实践中往往容易碰到经被害人同意而实施侵害的行为,对此应如何处理,如果立法不能作出规定则在很大程度上给司法实践带来困难。本文从被害人同意的法律效果出发,探讨了被害人同意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完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赋予被告人有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的权利根据修正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4条的规定 ,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是由检察院提出建议经法院同意 ,或者由法院建议经检察院同意才能适用。而自诉案件则由法院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都无须征得被告人同意。显然立法在这里强调了国家意志 ,没有赋予被告人有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的权利。笔者认为这是立法存在的缺陷 ,应当赋予被告人有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的权利。主要理由是 :第一 ,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的权利是被告人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刑事诉讼与其他诉讼形态一样 ,要解决控辩双方之…  相似文献   

6.
虽然网络游戏在若干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朝阳产业,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纠纷,但是,专门为网络游戏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立法的国家和地区则是十分罕见。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游戏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需要在系统研究基础上才可能提出适当的立法建议;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游戏相关法律问题涉及多个法律部门,不可能用单一法规解  相似文献   

7.
一、产品缺陷的定义 (一)国外产品责任法中产品缺陷概念的规定 产品责任以产品有缺陷为前提条件,产品存在缺陷是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违反质量义务的表现,也是造成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的原因。因而,缺陷成为产品责任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几乎所有国家的产品责任立法都对缺陷概念作了解释。目前,关于缺陷的定义主要有两种立法例:  相似文献   

8.
我国一些地方立法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大量重复中央立法或其他地方立法。有些地方立法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不足、对立法权限的理解偏差、立法审查体制对立法责任的忽略是造成地方立法重复的主要原因。解决地方重复立法的问题需要正确理解立法的科学原则。立法坚持立法的科学原则,就是要求重视立法实践中的客观规律,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行政立法责任略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行政立法责任,是法律责任体系中的“飞地”。这与现代社会有行政有法律、有法律有救济的原则格格不入,亦是造成行政立法恣意妄为的主要原因。虽然追究行政立法责任有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能成为行政立法无责任或免责的理由。现实要求确立行政立法责任追究机制以及建立行政立法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国外的制度建设可知,立法助理制度的确有它的局限性:运用得好,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提高立法者的法案审议能力和审议效率方面的作用,从而促进立法质量的提高;运用得不好,则有可能干扰、误导组成人员正确行使立法权,产生立法偏向,从而形成立法权新的流失.本文倾向于采纳立法助理制度,因此,以较多篇幅讨论该制度的引入原因与完善措施,而对该制度的反思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1.
虚假广告屡禁不绝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帅  储敏 《行政与法》2004,(9):108-110
虚假广告已成为社会公害。造成其泛滥的原因是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和不健全以及执法、监督力度不够,而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和信用经济环境没有形成则是虚假广告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要彻底遏止虚假广告,肃清市场,必须完善立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起信用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2.
患者知情同意权随着人权运动、医患关系的变迁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产生、发展起来。2009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从立法上体现了对患者自主权利的重视,但我国目前关于知情同意的立法仍不完善,且知情同意理论在我国实践中遭遇困境,完善立法和解决实践困境,从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研究知情同意理论之重点。  相似文献   

13.
民事立法瑕疵及其原因与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目前我国的民事立法还很不完善,存在着立法体系、立法技术、立法内容上的诸多瑕疵,这已严重影响了民事立法的适用。作者对此做了分析,指出:立法指导思想上的偏差、理论研究的不足以及立法预测规划、立法手段等方面立法能力的欠缺,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作者还提出了相应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思维是象思维。以象来表征万物 ,致使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归于经验性的领悟。表现在立法的传统上 ,简单的纲领、方针、批示可以用于治国的原因 ,系因为处在不同位阶上的人 ,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以自己的立法、执法活动 ,去附从和具体贯彻口号、方针或批示。立法中也须贯彻方针 ,并有创新行为 ,积累的“创新”则使方针和批示在落实中 ,逐渐超出了适应的范围 ,于是初衷被扭曲 ,只能矫枉过正地废旧立新 ,再开始新一轮的附从与贯彻。  相似文献   

15.
对未成年被告人不应判处无期徒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成年人判处无期徒刑既与我国的 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相冲突,又有悖于国际社会普 遍的立法原则,这一做法是我国立法规定不够明确 以及司法人员"报应"观念等原因造成的,应尽快通 过立法或者司法解释予以框正。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但是这过多的只是表现在法律数量上的增长,而立法质量相对却参差不齐,因此建立一套衡量和评估立法质量的指标体系对提高立法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此目的,本文以提高人大立法质量为突破口,通过对影响人大立法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建构了一套衡量人大立法质量的指标体系。并时利用指标体系进行衡量的过程作了简单的陈述,以期对人大立法质量的提高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受女权运动的影响,绝大多数英美法系国家将以“暴力为基础”的强奸罪立法模式转变为以“不同意为基础”的强奸罪立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刑法理论中有关强奸罪本质特征的强制手段说、违背妇女意志说、强制手段加违背妇女意志说等几种观点都不合时宜,我国《刑法》保留以“暴力为基础”的传统强奸罪立法模式正面临着挑战。采纳以“不同意为基础”的强奸罪立法模式是世界的潮流,将“未经被害人同意”作为强奸罪的本质特征是时代的要求。关于强奸罪中同意的认定方式,西方存在肯定模式、否定模式和协商模式,但只有肯定模式反映了权利行使的特点,体现了对性自主权的充分尊重,应为我国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经济犯罪原因剖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志伟 《行政与法》2005,(5):120-123
经济犯罪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频发的一种犯罪类型。任何犯罪都不是一个犯罪原因简单造成的,而经济犯罪更应从社会、人的本性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去分析;同时,对经济犯罪的预防也应该从整体、根本上着手,在预防手段的现代化、转变立法思想、建立诚信社会等方面打防并举。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立法的程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立法在我国立法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如侵害国家立法权等。然而实体上的事后控制难以弥补违法立法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加强行政程序立法的研究,对行政立法进行程序控制,是保证立法质量和提高立法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法律审判中,逻辑错误在所难免.导致逻辑错误的原因通常有三:一是法官对法条之误读;二是法条之不明晰性与不恰当性;三是法律体系之不一致性、不完备性和不可判定性.针对前一种原因,需要提供法官的基本素养,而针对后两种原因,则需要科学立法.正因如此,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科学立法”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一大方针.科学立法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逻辑立法,即立法要符合逻辑标准.科学立法的逻辑标准包括:法律词项之明晰性;法律命题之恰当性;法律体系之一致性、完备性和可判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