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李建玲 《学理论》2010,(13):82-84
论述了婚姻危机农村妇女专业性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性,介绍了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对象及其特点,讨论了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婚姻危机农村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和形式。  相似文献   

2.
楚民 《瞭望》1988,(23)
武汉市江岸区汉景居委会创办的全市第一家以老年人为对象的经营型服务企业——“汉景老年服务公司”,最近落成了一座新的三层楼房。这个公司立足基层社区,针对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在婚姻介绍、技术培训、家庭物资调剂、生活用品供应等方面提供低偿服务,方便老年人的生活,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3.
中原地区村落社会中青年择偶观及其变化——以西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传统婚姻中理想的配偶条件 传统中国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择偶标准是为这种目的服务的。在这种婚姻中,感情因素是次要的,那种完全出于当事者性魅力的相互吸引、一见钟情的浪漫婚姻是极少见的,毋宁说这种婚姻在传统婚姻中是受贬抑的,因为这种婚姻通常没有那种通过明媒正娶、仔细权衡各种条件后缔结的婚姻来得稳定。因此,同注重个人感情因素的现代婚姻形式相比,传统村落社会中的婚姻具有实际、理性和慎重的特点。这种婚姻更接近商品交换,即在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6,(Z2)
正对中国人来说,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它不仅是两情相悦的男女的个人结合,而且是两个家族的联合,是家族势力的延伸,因此在中华文化中婚姻是具有仪式性的重要礼俗,它表示着结为婚姻的两个家族彼此的礼敬和认同。婚姻的社会意义决定了它繁琐却充满了喜悦的仪式过程。这也决定了婚聘礼仪具有的严正与戏谑的双重内容,作为一个礼仪系统它被赋予了鲜明的地域色彩,是一个地域民风民气民间文化的典型表现,在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辽海地域的婚礼礼俗,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委二届八次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的战略目标,并强调深入开展以“七不”为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以规范行业服务为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为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等五个方面的教育,明确地将家庭美德教育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设议程。而在家庭美德中,婚姻道德占了主导位置。婚姻连结着爱情和家庭,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那么,我们用社会主义婚姻道德建设好婚姻家庭,促进婚姻家庭的文明发展,也就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文明城市的建设。一、从西方思潮的影响中看婚姻道德教…  相似文献   

6.
婚姻市场要价: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一个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各地农村大量的婚姻现象,抽象出婚姻市场要价这一理解当前农村婚姻交换的理论框架。该理论以农村人口流动中婚姻市场形成与农村婚姻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为背景,阐述了婚姻财礼的性质,以及婚姻市场中女方要价的可欲性、可能性与基础性,论述了男方婚姻负担的表现形态,并呈现了婚姻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7.
以往关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研究,忽视了婚姻承诺在婚姻维系中的作用。基于对东莞、厦门、龙岩等地调研资料的质性分析,从婚姻吸引力、约束性因素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分析农民工婚姻承诺的动因,归纳出农民工婚姻承诺的三种类型,并从文化、制度和结构三个维度探讨农民工婚姻承诺的特点。研究发现,农民工对婚姻的承诺能解释婚姻的稳定性;受文化、制度和结构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婚姻承诺虽然也包含个人承诺的成分,但以结构性承诺和道德承诺为主。研究拓展了婚姻承诺理论的适用群体,丰富了对流动与婚姻稳定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遭遇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来看,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模式中,婚姻的内在吸引力日渐弱化,婚姻替代吸引力不断增强,农村婚姻解体的社会成本有所下降,婚姻离散的风险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婚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9年X市农村流动人口调查和2010年全国百村调查数据,从性别、出生队列、人口流动与区域视角综合分析性别失衡下农村人口的婚姻策略和婚姻质量状况。分析发现,男性婚姻挤压对农村人口婚姻策略的影响初露端倪,明显降低了婚姻质量,城乡人口流动对农村人口婚姻的正负影响相互交织,男性婚姻挤压对婚姻影响的地区差异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现代婚姻的二重性,选取"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理论考察了青年农民工的婚姻维持以及破坏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一群体婚姻的"现代性"特点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流动性是导致青年农民工婚姻"现代化"的重要因素。青年农民工婚姻的这种二重性体现了这一群体的生存压抑境况。  相似文献   

11.
桑业明 《学理论》2014,(20):37-38
《易经》之婚姻观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婚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中国传统婚姻观的重要源头。《易经》以和谐婚姻为主线,说明了婚姻之产生是符合天道,一夫一妻是婚姻的主要构成方式,婚姻年龄合适,应坚持长久的婚姻等观点,对引导当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婚恋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复旦大学2012-2013年上海市"80后"大规模抽样入户调查数据,探讨不同子女数量"80后"家庭婚姻满意度与婚姻冲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无孩群体主观幸福感只受到婚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一孩群体主观幸福感同时受到婚姻满意度与婚姻冲突的显著影响,二孩群体主观幸福感则只受到婚姻冲突的负向影响,即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婚姻满意度、婚姻冲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呈现出明显的从婚姻满意度向婚姻冲突转移的趋势。子女数量与幸福感并不是线性关系,一孩群体主观幸福感最强,二孩群体最低,无孩群体居中。由于二孩群体婚姻冲突的程度显著高于无孩与一孩群体,同时二孩群体主观幸福感只受到婚姻冲突的影响,导致婚姻冲突显著降低了二孩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3.
康德先 《理论探索》2005,26(6):152-154
我国修改后的《婚姻法》首次规定了婚姻无效制度,这是婚姻立法的一大进步,但其规定还不尽完善。尤其是无效婚姻的种类列举不够全面,无效婚姻主张的法律程序不健全,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规定不够科学,所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立法中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2)
1994年1月12日新《婚姻登记条例》的颁布,取消了事实婚姻制度,从而否认了原司法解释中的事实婚姻所具有的合法效力,事实婚姻这一法律概念,亦因现行法律的否认而不具现实意义,仅在法学研究层面上仍有其一定的价值。法律之所以对事实婚姻作如此重大调整,意在使婚姻更有效地纳入法律调控的界域,却忽视我国的社会现实,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因而有必要在婚姻立法中重新构建事实婚姻制度以完善婚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2)
随着80后这一代逐渐步入试婚年龄,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婚姻现象,来自婚姻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80后群体的离婚率非常高。国内学者对其婚姻问题也做了详尽的探讨,试从婚姻质量的理论出发,结合80后人群的性格特点,分析影响其婚姻质量的具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如下: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承担应有的责任;重视感情的经营。  相似文献   

16.
李原 《青年研究》2020,(5):24-34
基于目标内容理论,运用2017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数据分析个人目标追求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人不同的目标追求显著影响婚姻满意度。看重人际联结和利他公益目标追求的个体,其婚姻满意度更高;而看重物质财富和经济成功的个体,其婚姻满意度则更低。不同目标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效果与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看重自我发展、注重外在形象的目标追求,显著负向影响女性的婚姻满意度,但对男性无明显影响。与男性相比,财富追求对女性婚姻满意度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强,利他公益对女性婚姻满意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强。从目标追求角度探讨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对个人目标的引导、健康的婚姻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启发意义,也能为改善婚姻环境、提高婚姻质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全国百村个人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残疾男性的婚恋机会和婚姻策略。分析发现,农村残疾男性的婚恋机会不容乐观,单身状态持续时间更长;已婚者婚姻的"同类匹配"程度降低;为了增加结婚机会,未婚者被迫降低择偶标准,采取婚娶有婚史女性、实施入赘婚姻和婚娶残疾女性的婚姻策略。研究有利于从婚姻挤压角度认识农村残疾男性的婚恋困境。  相似文献   

18.
婚姻挤压是由婚姻市场中可供选择的男女两性人口数相差较大、比例失调而形成的,反映了一个队列人口潜在的择偶压力。本文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队列要素法和婚配性别比法,测算我国初婚市场的婚姻挤压度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89—2010年我国婚姻挤压突升突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轻度男性与女性婚姻挤压;2011-2030年,我国婚姻挤压度随着时间推移逐年增大,到2030年MR值高达119.86,为中度男性婚姻挤压,这期间会导致少数男性处于终身不婚的状态。现实中夫妇婚龄差、通婚圈的逐渐扩大以及"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未来婚姻市场的潜在择偶压力。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1)
自古以来,婚姻习俗是世代相传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因地域的不同,婚姻习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一个地域的婚俗文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一定地域的婚姻习俗也在稳定性的基础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婚姻习俗代表和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想文化。但婚姻习俗无论在形式上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表达了人们祈祷吉祥如意的意愿。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镇青年婚姻纠纷逐年递增,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笔者对三个地级市十二个城镇五年来的婚姻纠纷状况作了全面统计,并随机抽样1132例婚姻纠纷作了深入剖析,还与一些司法工作人员、当事人作了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当代城镇青年婚姻纠纷现状、主要原因等,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