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清朝光绪以前,历代封建王朝都没有设立过专门的警察机关,治安事务由行政、军事、审判长官职掌。庚子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清政府设置了“安民公所”,接着为了维持京师地区的治安,清政府将“安民公所”撤销,临时设立了警备、司法、治安三位一体的“京城善后协巡总局”。总局设专职大臣一人,兼职大臣四人和提调、总办、会办、巡捕官等。总局分设文案、营务 (掌巡防、捕盗等事)、发审 (掌审理犯  相似文献   

2.
对于京师的人口众多复杂和极其严峻的治安形势,汉代统治集团的管理办法是:城市建制适应治安的需要,行政管辖中强化并改善治安网络,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解决重大治安问题。为了京师治安大局,汉代能吏敢于执法,不仅敢于得罪权贵,甚至敢于阻止皇家的“非法行为”。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有一个百姓供养吃皇粮的统计。两汉时期是1∶7948人,明朝是1∶2299人,清康熙时期是1∶911人。到了1949年是1∶600,1978年是1∶50,而今天是1∶28,也就是说,平均“28个纳税人养一个吃皇粮的。”笔者认为,官太多,一言以蔽之,主要源于政市不分,不该管的管得太多(比如很多审批权),而主要的为市场服务的保障职能却一直强化不起来(如市场执法监管)。由此带来的,就是老百姓议论的“三多”。首先是机构衙门太多。烧香要有庙门,当官要设衙门。衙门多了官自然就多了,要减官就得从减衙门开始。但精兵简政多年,成效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治安理论与实践的上位概念或核心范畴———能够规定、衍生治安学基本概念的范畴———是国家关于治安价值、政策、制度、策略、工具选择的理论逻辑起点。治安学理论研究状况凸显了我国治安学界在理论治安学构建方面存在的最需要关注的缺陷———治安学思想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上位的核心概念。安全是主体对客观的安全状态的反映。治安学论域的安全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与自然的非危险关系———社会安全关系,其典型结构形态是社区安全复合体。治安秩序是由国家安全政策、治安行政和刑事法律、法规所确定和协调的以社会、社区安全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外显形态。安全是秩序的实质内容,秩序是安全的规则形式,安全与秩序具有共在性。安全关系是治安领域固有的唯一的自变量,是划分治安秩序边界的根本依据。社会共同体及其主体间的安全关系行动有圈地自守型、攻城略地型、分工协作型和和谐发展型四种基本类型,分别决定着各个层次不同的治安秩序运行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警察高等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乃龙 《公安教育》2003,(12):30-33
举办警察高等教育,是造就警察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警察行政效能具有显著作用。伴随着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警察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曲折过程。了解并研究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警察史的了解,而且对于今天的公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无借鉴意义。一、清末警察高等教育清末开办警察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光绪三十二(1906)年以前的京师警务学堂时期。1901年清政府为了应“创办警察之急需”,决定于京师创办警务学堂。聘日本警视厅警官、顺天府日本警务衙门事务长官川岛浪速为监督。1903年京师警务学…  相似文献   

6.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大门,全国各族人民展开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英勇斗争。蒙古八旗、满洲八旗的骑兵、步兵,并肩作战,为保卫国家海防和疆土完整英勇奋战,但由于清朝国力衰微,妥协退让,屡遭失败,唯独僧格林沁亲王指挥的蒙汉马步在第二次天津大沽口保卫战中大胜英法侵略军,取得了清王朝反抗列强侵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重大胜利。僧格林沁的铁骑被誉为“倚为长城”。承袭科左后旗扎萨克郡王僧格林沁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生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博尔济吉特氏四等台吉(贵族)之家,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马巴…  相似文献   

7.
王晋堂 《北京观察》2010,(12):58-61
<正>从清代八旗官学说起提到北京的现代教育,要从清代八旗官学说起。清顺治初,设八旗官学。八旗官学筹建时是八所。这八所学校的校舍和地址在《钦定国子监志》中有详细记载。清代的旗学,从中央到地方有许多种,专门为皇室后裔开设的学校称宗学。清嘉庆年以后八旗官学逐渐废  相似文献   

8.
清代北京,因满洲人的到来,内外城的文化氛围与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禁旅八旗守卫京师,禁卫皇宫,自成系统,形成旗人社会.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发布汉人迁出内城的上谕,搬迁时限16个月.旗汉分住完成于顺治七年初,内城的非旗人居民全部迁到外城,就是现在的崇文、宣武两门以南的旧城区域.如此表明了清统一中华定都北京的信心和保持满洲风俗与组织制度的心态.八旗按方位驻扎内城:正黄旗驻德胜门内;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镶蓝旗驻宣武门内.  相似文献   

9.
我国殷商时代,武装组织称左师、中师、右师。西周有禁卫军和宿卫军。春秋时,各大国都设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战国时因步兵穿甲胄,故称“带甲”。汉代的中央部队因屯于京师长安城内北门,所以称“北军”,统兵官称“中尉”。汉武帝时又建立“南军”和警卫部队“羽林骑“唐代前期实行“兵符制”兵农结合;唐玄宗时改募“(弓广)骑”兵,又称“长从宿卫”。唐代后期,中央有羽林、龙武、神  相似文献   

10.
连续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把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了如何保障学校安全,师生人身安全的问题上。发挥治安学科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独特优势,同时利用法学相关理论,重点围绕对学校现有治安权(也可称为安全管理权)的分析和强化路径展开,探讨通过落实现有治安权和专门立法(如《校园安全法》)授予学校新的治安维护权(或称一定限度的执法权),赋予学校保卫人员有限的治安执法权,将学校治安权适当扩展到校园周边,赋予保卫人员一定的警械使用权等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5):F0003-F0003
赤壁市公安局下设8个业务大队、一个公安分局和15个基层派出所;内设8个业务科室,湖北省赵李桥治安检查站由该局管理;全局现有民警565人。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治安辅助力量主要包括保安、协警及经警三支力量。长期以来,这三支治安辅助力量在稳定城市治安秩序,打击防范违法犯罪,维护内部单位安全和缓解警力紧张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前治安形势不断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城市治安辅助力量的建设发展已面临诸多新问题、新要求。如何清晰划分其职能职责以进一步规范管理,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尤其是治安部门亟待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一、三支队伍的特点分析保安、协警、经警职责有异,各有侧重。从性质上来看,保安属企业性质,自负盈亏。协警,即协辅警事的人,大致可分治安协警(政府出钱,具有公…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1号《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已经2004年9月13日国务院第6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和科研秩序,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对古代治安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从古以来都是国家机器的行政职能。在古代,保卫皇权、保卫私有制是治安任务的核心。随着国家安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和政权建设的发展与强化,中国古代治安呈现阶段性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起了强力的粘因保障作用。作为理论形态的古代治安,以古代国家的治安事业和治安成就为其阐释对象。对中国古代治安的理性扫描有三个层面。第一,法理层面:指国家的治安思想、治安法理、治安方略的理论基础。它为历代治安定向定性。第二,体制层面: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安全机制和国家行政体制基础上的治安体制。它研究的是国家警治禁卫安全力量的组合配置方式与运作模式。第三,操作层面:指历朝历代的治安法规建设和治安业务的实际展开,以及所采取的治安措施、经验积累和实际收效。  相似文献   

15.
汉代的郡国、唐代的藩镇都在京师设邸(即办事处),其所抄发的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官场文书和政治情报,称为《邸报》,又称《邸抄》,已具有报刊的某些特点,是中国  相似文献   

16.
从安全科学的视角出发,可以将治安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层:治安状态研究、危害安全的因素研究和保障条件研究。通过对安全科学、社会安全和公安学研究内容的比较,我们可以将公安学定义为研究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的科学,将治安学定义为研究社会安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和转化机制的科学。治安学可以尝试依照安全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和...  相似文献   

17.
王虹铈 《公安教育》2003,(4):41-42,37
治安作为一种活动,又被称为治安管理,是国家运用警察力量为维护公共治安秩序依法实施的一种组织管理活动。只要有人聚居、生产、交往、活动的一切场所,无论是城市、农村、工厂、矿山、机关、学校、繁华街道、偏村陋巷,交通工具等等,无时无刻不存在治安管理的问题。[1]治安是用治理的办法,保障维护对象呈安全状态的行为。治安行为由谁来完成?谁来承担治安行为后果责任?这产生了一个责任主体问题。一、治安责任主体与单位治安责任主体治安责任主体是担负预防危险,保障安全,具有治安管理职责,履行管理行为并且对管理结果承担责任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置顺天府,掌理京师。顺天府虽为直隶一府,但其在京师行政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庚子事变后清政府在全国推行警察制度,顺天府顺应时局编立顺天巡警军,并开始在顺天府下属各州县推行现代警察制度,顺天府警政建设蹒跚起步,顺天巡警成为京畿一支重要的治安力量。顺天府的警政力量是清末北京警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清末,在传统治安体系破败的情况下,清政府自1901年起开始了自京师到地方、自地方自办到中央统一规划的警政建设,其中出现了安民公所、工巡局、保定警务总局、巡警部、巡警道等诸多机构。经过11年的警政建设,清政府初步形成了以京师为中心.延及乡镇的全国性警察网络,完成了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创建工作。重视警察立法和警察教育,实现了军警职能的合理分离是其建设中的优长,其缺失之处则表现为建设的被动性.过高的希冀和因经费问题带来的不足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26日至29日,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重庆警官学院承办的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治安系主任论坛在重庆召开。与会者就治安学基础理论、治安学理论与治安实际的关系、安全保卫与安全管理、社会秩序控制及治安学教学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关于治安学基础理论研究问题 关于治安学基础理论的讨论是这次研讨会的重点。 有的学者从理论研究者应具有的责任和境界的高度提出基础理论应注意的问题。第一,理论工作者要尊重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