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莉幸 《传承》2013,(6):124-125
国外学界对网络的研究比较早,研究成果较多,内容主要是围绕"网络民主""虚拟政治"进行。国内互联网和技术尚不如国外发达,相关法律法规也尚未建立或成熟,政府和公众的网络舆论危机意识还比较模糊。国内网络舆论的研究起步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相关网络舆论危机的专著比较少。  相似文献   

2.
从3Q大战中双方利用“十万水军”攻击对方以引导网络舆情乃至公共舆论的行为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对公共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从国外一系列网络战之前各国对网络公共舆论的控制也可见端倪。而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这对公共舆论的导向有着潜在的威胁,若不对互联网加以治理,不仅会威胁到国内互联网行业的...  相似文献   

3.
刘秀玲 《政策》2009,(2):51-52
近年来,广水市针对网络舆论的开放性、互动性、匿名性的特点,积极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培育网络舆论力量,创新舆论引导模式,形成了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使互联网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反映民意的“睛雨表”、维护稳定的“减压器”。广水市的主要做法是:一、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实行舆情搜集通报制度。我们组建了以相关部门为依托、  相似文献   

4.
丁瑜 《中国发展》2011,14(4):50-53
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第四媒体”,网络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舆论规模及影响日益增强,成为非常活跃的公共话语空间。该文简要归纳了网络舆论的形式与特征,并通过对网络舆论的独特性分析,指出网络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挖掘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同时关注高校网络舆论领袖在高校舆论中的作用,试图为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高校网络舆论在大学生中间非常活跃,参与人数众多,但是舆论领袖却是个别的,不过这个别舆论领袖却对整个舆论起到了重要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受利益化、民意化、非理性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网络舆论与官方舆论的分离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此起彼伏。新形势下界定网络舆论危机,按照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可以总结出有组织-有利益、无组织-有利益、有组织-无利益、无组织-无利益等四类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针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过程采取相应的阶段应对策略,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外舆论围绕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提出了“中国责任论”、“G2论”、“中美国论”、“发达国家论”、“中国不确定论”、“中国时代论”、“国家资本主义论”等新论调。囿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外舆论对中国国情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加之“西方中心主义”研究立场的固化,以致无法摆脱西方范式的窠臼,导致在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中国要把握当前国外舆论新动向,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全面审视,以正确的立场展开评析,善于宣传中国,消除“误读”或“误解”,积极主动与国外舆论及其学者展开对话交流,扩大这一领域的话语权,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  相似文献   

8.
孙鹿童 《前沿》2013,(13):102-104
舆论形成作为舆论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具有很高的学历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前人对于舆论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并以2012年的热点网络舆论事件为依托,如“表哥”杨达才事件等,对形成舆论的宏观因素和一般过程深入了解,并结合舆论的个体性、群体性以及社会性影响过程,旨在为舆论引导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维权行动中的网络舆论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博成为最新的舆论载体,政府网络发言人进入网络社区,网民参政议政的渠道在持续拓宽,基于网络平台的网络舆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网络舆论具有迥异于传统媒体的特殊优势,弱势群体十分倾向于使用这种方式维权,但随着网络推手对这种方式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对网络非理性特征的把握,民意出现了被工具化运用的迹象,网络舆论也因而出现了变质的倾向,并且网络舆论还存在威胁司法独立的风险。本文认为网络舆论要发挥“第四权力”(指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舆论监督权)的作用,首先需要遏制网络推手,净化网络舆论的运作空间,然后厘清网络舆论和司法独立的关系,疏通行政维权方式,使之成为主体性维权方式,同时引导网络舆论,使网络成为传统行政维权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作用及其引导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舆论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他们加以有效引导和管理可以维护高校网络舆情的稳定性,并促进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舆论领袖的相关理论入手,混合使用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对一个高校网络舆情案例进行了分析,深入剖析了舆论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引导和管理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网络舆论自我净化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网络舆论中虚假性、极端性、暴力性、低俗性等杂质对网络舆论生态的破坏;总结了网络舆论当前自我净化的发展态势和主要力量;论述了网络舆论自我净化面临的困境:由于网民结构性缺陷、纠偏性力量自我意愿或精力以及作恶动机存续等,导致网络舆论自我净化受到诸多限制;最后指出,为推动网络舆论生态健康化、理性化、公正化,需要通过纠偏性力量发展、网民媒介素养塑造等方式推动网络舆论自我净化机制的完善和功能显现。  相似文献   

12.
研究社会转型经济、文化、政治风险对网络舆论形成的影响是当代社会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原有社会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方法,通过辨析失业率、CPI、贫困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等社会风险指标与网络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了社会转型环境对网络舆论的影响,为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网络舆论重大事件高发现象提供佐证和解释。  相似文献   

13.
谭双林  张韦 《电子政务》2011,(12):43-4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的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分析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参与主体在形成、传播、反馈等方面的行为,试图揭露“被民意”的网络舆论面纱下利益主体间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并对达到制约与平衡后的网络舆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刘力锐 《传承》2012,(1):50-52
网络反腐是一种诉诸新闻范式、依赖公众舆论的反腐模式,网络公共舆论成为网络曝光与网络反腐间的一个关键环节。温州论坛开创的网络舆论民间监督的“温州模式”曾多次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百余家媒体报道,堪称中国网络反腐的典范,值得深入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信息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特别是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使舆论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引导广大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审判”作为国家机器缺场下的网络互动行为,在法理、司法程序、舆论传播等研究方向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但该现象身后潜藏的社会性生产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究。符号暴力的“动力/工具机制”用来剖析“网络舆论审判”体现了很好的恰适性:一方面,传统道德规范在维序社会结构稳定、编织社会成员行动逻辑的同时,同样可能在网络议题中以符号暴力的形式,指导民众在自我规训下投入“网络舆论审判”的建构与再生产;另一方面,凭托于网络社会之扁平化、脱域性等空间特性,“网络舆论审判”可能在信息技术的符号化实践中流变为僭越法理、消解权威的失范行为展演。针对“网络舆论审判”于政治制度、空间秩序以及社会心态等领域所展现的风险特征,亟须将其纳入国家社会治理体系进行多维度的制度规范引导与文化矫正干预。  相似文献   

17.
李尔平  甘日栋 《传承》2012,(15):42-43
网络作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在给信息交流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传播“插上了翅膀”。只有高度重视并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善于占领网络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不断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才能维护社会稳定、政治安全和人心安定。  相似文献   

18.
从逻辑上看,突发事件的复杂性赋予了与其相伴而生的网络舆论的特殊性,使之具有原发的现实性与地方性、扩散的迅捷性与交互性、内容的草根性与广泛性、表达的多样性与非理性等不同于其他社会舆论的基本特征。网络舆论对突发事件正反两方面的效应表明,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已然成为政府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所必备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从近年来各地因应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现实情况看,相关部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仍然存在诸如轻视和误读并存、重控制轻治理、科学化的引导策略准备不足、过分依赖技术手段而忽略制度规范等一系列认知、体制、机制及手段方面的问题。实现网络舆论的主动引导、合作引导、快速引导、科学引导、规范引导应是今后政府舆论引导的政策趋向。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互联网言论的影响力和穿透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改变了舆论生成和传播格局。当前,在涉及社会热点事件的舆论中,实际上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的“官方舆论场”;另一个则是由“民间口头舆论场”进化而来的“民间网络舆论场”。两个“舆论场”在大体重叠和谐、同频共振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我国舆论的主战场,良好的网络舆论能够实现舆论功能推动社会良性发展与进步,网络舆论危机却给社会带来挑战。从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网络舆论生态系统能够带来便捷信息的流通,以促进话语的多元性,帮助缩小知识鸿沟;实现舆论监督,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相反也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网络舆论危机,对公众科学素养、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政策法律等方方面面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