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境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昊 《求索》2007,(12):189-191
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中泛化的“语境”,不再是原初语言学上的意义,众多领域都从自己的角度给予它定义,但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上来审视语境并给予它一个界定的几乎还没有。“语境是什么?”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语境在本质上是寄生于对象的外在的关联域;它具有本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三个本质特征;它的结构是一种编织的网状关联结构;它至少具有本体、释义和叙事三个功能;人文社会科学对语境的运用有“本体”、“界”、“异质”和“对话”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2.
倪钢 《岭南学刊》2020,(6):117-122
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融合发展形成数据世界。数据世界的生成和演化过程既是自然本体及社会本体的融合过程,也是数据本体的生成及体现过程。基于数据世界的客观实在及人类实践过程,数据本体概念获得了复杂多样的概念内涵。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数据本体概念广泛存在,不同科学研究语境中的数据本体含义复杂多变,其研究彰显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本体概念的深度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种研究对于城市管理及公共文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哲学视野的数据本体概念及其意义探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意义,体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诗性审美与美学的诗性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审美文化呼唤用诗性本体整合美学理论 ,以适应突破了美丑二元结构的多元文化语境 ,并使美学更好地介入实际审美情境和当代艺术实践。美学的“诗意”阐释包括七个方面 :本体境界、超逸境界、灵动境界、融合精神、情感内涵、形式构成、意象呈现。诗性美学可以提供一个更宽容的审美标准 ,也有利于当代审美文化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语境"概念从语言学传播到各个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在其他非语言学领域的运用频率远远超过语言学,业已成为一个被学术界普遍使用的学术用语。语境的传播现象之下蕴含着学术研究的思潮转向、思维方式的变革,以及语境理论的变异和丰富。推动语境传播的动力,表层上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语言学转向,不过语言学转向内部经历了从排斥语境到转向语境的曲折历程;深层上则是学术界的整体主义思潮,是对个体主义、还原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反拨。在这场广泛的传播中,语境也从作为言语环境的语言学概念,变异为多重内涵的普遍学术用语,甚至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深层的思维范式和研究方法,发展了方法论、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语境理论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异同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反映。在跨文化语境中,词义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各文化独有的联想。这种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貌合神离、迥然不同、此有彼无。本文初步探讨了英汉两种语境中,词义所反映出的文化异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索了中国女性主义美学的文化特质和批评方法,同时指出女性主义美学的本土化建构是以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语境,直接感悟文学艺术文本为其逻辑起点;以关注女性体验和灵魂归属,以及两性关系的和谐生成为其价值终点。只有在文学艺术的本体与人的本体紧密相连之处,女性主义美学才有可能在本土文化资源中探求到自己的原创品格,承担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风险社会对知识的高度依赖特性使得专家系统对现代生活已无孔不入。一方面,对专家系统的信任是风险时代本体性安全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专家系统的运行又造成了"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决策风险,遭遇信任悖论。专家系统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摆脱政治权力对专家系统的控制和制约,构建融国家、市场、社会这三大现代社会治理机制于一体的复合型治理机制。在中国语境下,专家系统也呈现出"技术—政治"复合状态,导致专家系统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的运行存在着参与不足、独立性不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以使专家系统更好地推动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的运行。  相似文献   

8.
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儒家的诚信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人的存在的本体,也是价值的本体。诚信就本体而言,是至沓的价值源头。因此,只有透过诚,才能在道德上立本,在本体上立根,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人的生命世界,没有诚信便定不住,也撑不起;人的生活世界,没有诚信便是空而不实,而无法远于禽兽。诚信的明现而见出人格的直拨俊伟,高风亮节。诚信开启了生命深处的亮点,开启了价值之源,理想之源。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古典诗歌借助网络这个交流平台迅速发展并日臻成熟 ,它的发展经历了聊天室、论坛、正式出版物三个阶段。当前互联网古典诗歌作者众多 ,风格各异 ,出现了不少佳作 ,但也存在水平差异较大 ,理论研究不够的现象。互联网古典诗歌的现代语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内容上 ,反映时事 ,批判现实 ;二是在表现形式上 ,用新韵、现代语 (包括语汇、语法等 )入诗。现代语境下的古典诗歌创作要防止太溺于传统和太时事化两个极端。  相似文献   

10.
“图像转向”语境下的多维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烨鑫 《求索》2011,(8):200-202
传统图像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并以艺术性为旨归。在"图像转向"语境下的图像新增了时间维度、技术维度、商品维度和大众维度。如今,图像成为具备多种维度的综合体: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交错呈现;艺术维度与技术维度完美融合;同时还具有消费社会中的商品化维度和祛精英化的大众化维度。图像的多维性建构了充满张力的图像本体,为学者对它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并从侧面促进语言文字在压力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言哲学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领域,从20世纪初建立以来的西方语言哲学逾百年,其间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学者,形成了若干语言哲学流派,也发生了多次语言哲学研究转向思潮。当代语言哲学研究转向思潮,重点梳理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三次转向:语言本体研究上从语形到语义再到语用的语言转向、语言跨学科研究上的认知转向,以及语言研究单位上的语篇转向,显示西方语言哲学研究转向对语言研究有着重大影响。每一次的西方语言哲学"研究转向"思潮都是反映人类对自我的逐步加深,并掀起了新一轮的语言研究高潮从而对语言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产生深刻影响,为我们从事语言研究、逼近语言现象的本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进 《理论月刊》2006,(5):140-142
隐喻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隐喻的创新表现在四个方面:隐喻是在创新心理驱使下的言语活动;隐喻促进了语义的更新;隐喻生成了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新视角;隐喻在依赖于语境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语境。  相似文献   

13.
郭因 《当代建设》2002,(1):15-17
从家庭到社区,到乡村或城镇,到国家,到地球,甚至到宇宙,都是人居环境。都该优化。但我们在这里所要指称的是城市这个人居环境,所要讨论所要研究的是如何优化城市这个人居环境,而且将联系到我们所在的安徽、我们所在的合肥,也将酌情联系到我省我国的一些城市。可以这样说,从古到今,城市有三种模式:前工业社会的城市是自然本体模式,工业社会的城市是人文本体模式,今天的某些已是信息社会的先进国家和今后的全世界的城市都该是、有的已是生态本体模式。而在我看来,更准确的叫法应是绿色文明模式。由此,也可把自然本体模式叫作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的各个层次均引入语境理论,这一现象伴随着研究观念和思维方法的深层变革。文学话语层面注重语境的实践性和对话性,后期维特根斯坦借助语境寻求语言的意义,反拨逻辑语言观,巴赫金倾心于发掘文学作品与整个社会生活语境的关联,以及文学语言研究中语境间的对话。文学阐释层面侧重语境的时空性,伽达默尔通过树立解释主体的历史语境的价值而创立现代解释学,瑞恰兹则将文本语境的时空长度无限延长,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文本解读的多义性。文学文体层面,各个语境主义文体学流派引入文本之外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信息,将文学话语与一般话语的文体研究打通,借助语境的开放性彻底打破了局限于文本内部的文本主义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修辞问题是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源泉。本文以《诗经》中同义词修辞为例,研究了语境临时同义词和语境词汇同义词的古汉语学运用。在研究中,我们认为确定《诗经》修辞同义词的主要依据是《诗经》中的近义词、类义词和词汇同义词。《诗经》修辞同义词主要由叠咏修辞同义词、连文修辞同义词和对出修辞同义词组成。研究修辞问题,对修辞的形成基础和作用的研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也做出了总结和解释。  相似文献   

16.
在整部《论语》的百有九次之"仁"中,"不知仁",或者与之相近的表达——"未知仁",总共出现了六次。在孔子的语境中,"不知仁"或者"未知仁"有两个层面的意涵:一是,"不是真的‘不知’,只是否定的另一方式";二是,"仁"在本体上是不可知的,也是不可测的,"仁"还具有形而上的道体属性。剖析"不知仁"这第二个层面的意涵,使我们解决了《论语》中孔子讲"仁"百有九次而又"罕言"(《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这一内在矛盾。孔子于"仁"采取这一界说方式,主要是由其对于具有形而上道体意味的范畴付诸"阙如"而加以体认的认知模式所致。  相似文献   

17.
侯长振 《前沿》2006,(6):215-216
对意象从理论到实践的高度重视,是新诗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九叶诗派在此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立足于九叶诗派意象理论,把其放置于历史语境中考察,以期获得更大的历史意义和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优质裁判结果的形成需要司法者全面、细致地解释规范,而语境论为探究意义、深刻把握科学本质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并为刑法解释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视野、新思维,解放了思想。在司法活动中,语境对法的安定性、生命力、裁判的可接受性以及意义的获得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语境有着特定的逻辑结构,在"马乐案"中呈现出语境与解释的关系,具体为:言内语境制约着文义、体系解释;言伴语境作用于目的解释;言外语境内隐于社会学解释。在刑法解释活动中,语境有利于统合多种解释方法共同运作。  相似文献   

19.
贾谊承传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所以,他的美学有伦理美学化、美学伦理化的特点。同时,贾谊继承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并将道家的本源—本体论与儒家的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美”也具有了本源—本体性。虽然“美”具有本体性、内在性,但是,贾谊认为,后天的教化、学习对“美”的最终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语境”的学说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三方面加以论述:其一。语境是使定义精准的工具,然而维氏在根本上是反对下定义的,这与其语言游戏说相关。其二,语境本身是无限漫衍的,永无饱和之时,这影响到了后来的德里达的哲学观。其三,维氏的著名观点“意义即用法”本身也是对语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