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不断提高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 ,努力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建设人才 ;要加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培养选拔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有力地加强了党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是实  相似文献   

3.
童成清 《今日民族》2008,(10):37-38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是否能进入世界强国之列,一个民族是否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少数民族人才,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栋梁,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桥梁纽带。少数民族人才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专业水平、操作技能,并以自己的劳动在社会中创造价值、获得收入的少数民族人士。因此,按照“改变一代人,培养一代人”的思路,培养造就一代有知识、懂技术、能就业、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散杂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就贯彻落实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指出,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在培养、教育上要针对少数民族干部的特殊性,给少数民族干部“开小灶”,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对贵州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所占比例达到37.9%。加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事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大计,事关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当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难点、重点大多在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合格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没有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少…  相似文献   

5.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9,25(3):53-58
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立法和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9,25(4):52-57
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立法和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今日民族》2005,(5):53-57
●抓调研,当好党委和政府参谋助手●抓协调,形成民族工作合力●抓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稳定●抓要务,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抓培养,促进少数民族干部快速成长●抓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民族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刘洋睿  张宝成 《前沿》2014,(17):164-167
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团结和睦对于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保障着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地发展。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的基本现状研究和对加强少数民族公民教育对公民身份认同以及国家认同重要意义的叙述,提出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培养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办好民族院校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办好民族院校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培育核心竞争力,走自我发展、内涵发展、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今日民族》2011,(9):9-28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是指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人才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关注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云南地处边疆,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来抓,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是民族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关系到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人才的大事。因此,要充分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行为管理工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而开展的,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学校价值目标的总体现。民族院校作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不仅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也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民族院校教育工…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才。  相似文献   

15.
韦茂才 《当代广西》2011,(15):61-62
地处桂西北边陲的河池市,境内聚居着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318万人,占当地总人口的83.67%,是我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在这一民族地区培养、选拔一支勤政奉公、朝气蓬勃、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瑞麟 《创造》2001,(7):39-40
民族地区民族干部的培养问题,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确保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边防巩固的政治基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尤其是在我国即将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这一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所以民族干部是加强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的关键所在。一、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17.
省外信息     
《今日民族》2014,(6):64-64
正王正伟到浙江省考察城市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6月12日至1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到浙江省丽水市,考察城市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他强调,要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正海南建省30年来,民族地区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大跨越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总体上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初步具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海南省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中,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其余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移民,分散于全省各地。世居的黎、苗、  相似文献   

19.
《今日民族》2006,(2):1-1
本刊讯2月15日,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统战部、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在昆明联合召开全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五”以来我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成效,提出“十一五”期间我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明显改善、数量明显增加,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05,(6):1-1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摇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稿。会议强调,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全党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