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君 《工会博览》2012,(35):1-1
11月25日,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不幸离世.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罗阳投身军工事业30年来,求真务实、创新实干、甘于奉献,把生命最后一刻定格在伟大理想之上.他的境界是高尚的,其高尚在于为祖国科技事业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的劳动品质:他的精神是珍贵的,其珍贵在于为民族复兴大业求真务实、创新实干的奉献精神.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其拥有多少财富、掌握多大权力,而在于其能为社会贡献多少、付出多少.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在于这个民族拥有多少先辈留下的资源,而在于这个民族是否有一种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否有一种敢于天下先的志气,是否有一大批像罗阳一样创新实干、甘于奉献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2.
试论民族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意识和心理的总和。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源泉 ,是国家统一、稳定和发展的精神基础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体现先进性、开放性、时代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科学地制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战略目标;从战略高度对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了规划和部署,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成功探索出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提出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邓小平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新时代即邓小平时代。  相似文献   

4.
李开盛 《国际展望》2021,(3):26-41,152,153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处理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根本指南。追求民族复兴是一个长期、宏大的历史进程,它使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大国崛起的道路,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与历史使命。从实现目标及其顺序来看,民族复兴包括安全保障、富强发展、文明重构三个层次。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目标是在二战、冷战等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下,实现保障国家安全这一目标。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走出了从“谋富”到“求强”的复兴之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更多地强调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及其对世界的可能贡献,文明复兴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当前,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将民族复兴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为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胡日查 《工会博览》2008,(12):92-92
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是在广泛内陆地区,还是在各民族地区,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参与,都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中华文化的孕育”、“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民族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民族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法制博览》2019,(17):260-261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所围绕的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从前人的手中接过民族救亡的历史使命,为民族救亡奔走呼号,带领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因此在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艰苦辛险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道路上锤炼出了百折不挠、革故求变、团结包容的革命品格,这些精神既深深植根于刻苦耐劳、矢志不移、雄健刚烈的传统中华民族精神之中,同时又赋予了传统中华民族精神崭新的时代形态和时代内涵,因此,红色文化不仅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塑造、赋意和积淀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更是对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的时代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世界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民族文化整合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新世纪整合与发展民族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博采世界优秀文化之长的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是整合发展民族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 ,能够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注重对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时代挑战与当代民族精神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中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培育出当代的民族精神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网络文化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当代青年的民族认同感、自信心、责任感。在网络信息化的过程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原则,探索新路径并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关系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文化交流进一步展开,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是传播中国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拉美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萧武 《南风窗》2011,(22):54-55
以往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本身是学习和效仿西方文明的结果,从政治制度到社会文化、经济增长等各个层面而言,本身并不对西方文明传统构成挑战。中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并不与西方完全相同,从而构成了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迈向快速发展阶段,民众文化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中产阶级兴起,要求民主权利的呼声日渐高涨;与此同时,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蔓延至亚洲,面临内外多重压力的台湾当局,不得不顺应潮流进行“政治革新”,逐步开启民主化的进程。从1980年代末迄今20多年时间里台湾“民主化”取得了备受关注的重大进展,但也出现了“台独”思潮泛滥、民粹政治以及形式民主等异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台湾民主的品质,也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制造了新的障碍。台湾只有走出意识形态左右的负面选举的迷思,才有望提升民主政治素质,培植台湾社会乃至两岸共同的价值认同,促进台湾的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公司治理主体的行为选择和公司治理原来的路径依赖,进而导致公司治理制度的变迁,最终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我国的民族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伦理孝道,推崇天人合一、重义轻利,这些深刻影响着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完善。通过民族文化的变迁,可以有效克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实现我国公司治理的“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对文化的引领、教化、动力和认识功能的高度概括,可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产生的法律文化,是检察机关的灵魂,它时刻支配着检察干警的行为、意识、理念等。充分认识和积极培育检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做好检察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话语,中国梦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它因鲜明的文化底色、生动的话语表达而具有突出的文化特色,形象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它承继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逐梦精神、回应了中华民族当下的文化诉求、指明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方向,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生动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强烈要求;它具有整合社会共识、引领全面复兴、塑造共同理想等强大的文化功能,高高树起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18.
《法制博览》2019,(5):277-278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大热题,文化自信是价值观念的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并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法制博览》2019,(24):278-279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昂扬的精神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邓小平同志强调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忽略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胡锦涛同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鲜明指出坚持前三个自信归根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气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归根结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培育新疆各民族群众体育文化素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新疆各民族群众的自身责任感、归属感和精神素质,而且对协调人际关系也有重要意义,是提升新疆各族群众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有力措施。本文主要就新疆各民族群众体育文化素养的培育和迁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