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被"炒鱿鱼"、失去至亲至爱、突然遭遇疾病……对于这样的飞来横祸,相信每一个人都会马上提高警惕,集中精神应对难关.可多数人并不会注意,丢钱包、与人拌嘴、长痘痘等类似的小麻烦如果不断发生也会带来压力,甚至损害身心健康. 近日,以色列魏兹曼研究所的科学家发表在《神经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提醒我们,生活中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小刺激也会诱发严重后果. 长期的小压力会悄无声息地加重我们的心理负荷,进而引起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10)
正01.位于前苏联"能源之城"普里皮亚季(Pripyat)的四号反应堆,直到爆炸事故发生时这里还居住着将近5万平民。预算即将花费8.7亿欧元的巨大石棺将沉睡的恶魔封印起来,但当地的辐射强度仍达到每小时744毫伦琴,远远高出安全值20毫伦琴的水平。图为一位穿防化服的工作人员在第四反应堆前的空地前走过。"自从我出生之后,我们村里就没有任何男孩或女孩出生了。我是唯一的一个。医生说不能把我生下来。我没有兄弟姊妹,我想要有一个。你可以告诉我吗?我为什么不应该被生下来?那我该去哪里?高高的在天上吗?还是在别的星球?"独立新闻人出身的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中引用了这稚嫩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一些疾病的发病年龄大大提前,痛风、肿瘤等疾病已不再是老年病,中青年患者屡见不鲜,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中青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据了解,冠心病、高血压在10年前是以老年患者为主体的"老年病".目前却成了以商务人士为主体的"商务病".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脑力密集型的行业如媒体领域,新闻工作人员死亡年龄集中在40至60岁年龄段的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选择去朝鲜?不少中国游客的理由是这样的:再不去,等这个国家改革开放了,就看不到了.而飞往平壤的航班上,坐在记者身边、来自湖南的一位老太太说,她家老头提议要去朝鲜"忆苦思甜".还有人承认是因为对这个神秘国家"好奇",当然,也有游客像一位北京女孩那样,只想在长假里找个近的、能躲过国内"人海"的去处.  相似文献   

5.
请客经济学     
一伙人聚到一块吃饭,通常中国人会由其中的一个买单;而西方人则偏好AA制,大家分摊. 这是为什么?一般的回答是因为文化的不同,中国人讲面子、好客气;西方人比较实在,崇尚独立.但要是再问,为什么中国人的文化与洋人不同?有没有什么道理?恐怕就答不上来了. 经济学家们用"流动性"的概念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泥鳅黑豆汤     
正年幼时,我家住在大山里,有人病了,没有给医生诊治的方便,全都靠父母亲识得的土方治好的。那时最常患上由蚊子传播的疟疾,我们只要服下两颗极苦的黄色"发冷丸"就会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长大了才知道,那所谓"发冷丸"就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有些时候对抗疾病也不一定依靠药物,记得大哥患上的流鼻血毛病便是以食疗根治的。  相似文献   

7.
去悉尼之前,就听说过悉尼人的刻板,在悉尼生活半年后,才真实地体验了悉尼人刻板的"契约"观念. 在我外教的同事里,有一个叫卡鲁斯的悉尼人跟我走得很近,不到两个月我们就成了要好的朋友.有一次生日派对,餐桌上出现了速冻水饺.于是大家就谈起了这个在悉尼算是新奇的玩意.因为我是中国人,最有话语权,就告诉大家,现在我们吃的是速冻的,要说味道,现场包的饺子才更美味.卡鲁斯听说我会包饺子,表现出一种很钦羡的神情,迫不及待地问可不可以尝尝我亲手包的中国饺子.我说:"当然,有空你来我家,我给你做."卡鲁斯孩子似的跳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是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启动"十二五"规划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也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巩固、发展奥运成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北京市各  相似文献   

9.
对一些新上市的商品来说,当今市场的机会和空隙似乎是越来越小了。为了在石头缝中挣扎出来,商家们不得不绞尽脑汁,故作惊人之举。近来,一种为商品开“天价”的做法得到了普遍的尝试。 下面的对话来自一位总经理与他的公关部长的深夜电话实录。几天前,他们刚刚推出一种标价3000元的“天价袜子”。 “喂,是小王吗?今天的报纸有没有关于我们的新闻?” “总经理,半小时前我向您汇报过,如果有评论袜子的报道,我马上就传真给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动荡加剧、乱象纷呈。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这个"乱"是一种局部的、短时期的或是震荡程度有限的乱,还是全局性、长时段的和剧烈震荡的乱呢?笔者的看法是后者。也就是说,世界的大变局将要经历一场大动乱。这个判断直接关系到中国对国际形势总体趋势的把握,关系到中国根本性的战略应对。  相似文献   

11.
正"走啊,你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我走了,你走了吗?"闻声望去,地铁线路分公司机关内健步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健步121"已然成为北京地铁职工的热点话题,大家见面第一句都是:今天,你走了吗?从4月14日,北京地铁公司"健步121"正式启动,500多名工会干部就进行了第一次尝鲜——长走5公里。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地铁各分公  相似文献   

12.
为她换双鞋     
谢庆浩 《工会博览》2012,(36):60-60
单位里搞联欢,大家都乐着笑着跳起了舞.可是,有一个人却木头般坐在座位上不挪屁股.他就是刚刚大学毕业、来自农村的李小明. 一曲跳罢,小萌来到李小明的座位前,好奇地问他:"怎么就你一个人坐在这儿呢?" 李小明很难为情地说不会. 小萌不由得咯咯笑了:"不会跳有什么关系呢?你下来,我教你."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5,(1)
<正>新一轮司法改革启动以来,常有法官"倒在"司改路上,既有辞职下海当律师的,也有身兼领导职务的法官自杀或是意外死亡的,还有因为贪腐而落马的。他们的"倒下"或有微澜,却大多迅速湮没在这个时代司空见惯的常规叙事之间。然而,另一位倒在司改路上的法官却改变了此类叙事的节奏和基调,引起的反响甚至蔚然而成"现象"。2014年12月10日,上海高院主管司改事务的副院长邹碧华在前往参加一个司改调研会的路上,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死亡。上海  相似文献   

14.
看过电影《建党伟业》的人,或许不会忘记"侠妓"小凤仙吧?小凤仙何许人也?蔡锷死后,小凤仙到何处去了?此人的后半生是怎样度过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结识蔡锷 据有关史料记载,小凤仙家原是浙江的旗人,其父姓朱,母亲是偏房.因不愿受大老婆歧视,其母带着她离开朱家单过.不久母亲病逝,一位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她就改姓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相似文献   

15.
陈水扁与卢武铉是好有一比的,这两人都出身寒微,都高至"总统",都因腐败问题浮出水面,在下位之后被新闻曝光被司法调查,只是一个脸皮厚,死不悔改;一个脸皮薄,以死悔改,这两人对待腐败的"负责态度"折射出了两种文化背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间大义,不说也罢。  相似文献   

16.
《工会博览》2006,(8):56-56
现在正是换季时节,气温虽然升高,但忽冷忽热、反复无常,是流感、肺炎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中医养生学认为,食物对季节变化引起的不适有很大调节作用。那么,这个时节吃点什么对健康最有利呢?  相似文献   

17.
<正>更多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在改善,而别人的生活在恶化,也许这就是新闻记者长久以来偏好坏消息的结果。看看报纸或者看看新闻,你会觉得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坏。镜头里,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死亡、毁坏、绝望,越多这样的消息,媒体就越兴奋。一本丹麦新闻学教科书说:"好敞事通常都是坏消息。"偶尔(只是偶尔)我们也可以从新闻中看到一些正能量的关于"越变越好"的故事。这时媒体就会收获一种带着内疚的快慰。因此,我们通常会觉得世界比实际上更糟——尽管我们感觉自己的生活正在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上司说话经常会有谜一般的"言外之意",新员工千万不要会错了意. 说是"可以放假"其实是要你来上班 新员工遭遇:五一小长假前,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小季就经历了一次让他摸不到头脑的"上司谜语". 放假前一天,快下班的时候,突然处长走进来,看到这一幕似乎有点不高兴,但口吻还算轻松,说了句,"过几天上头来检查,大家工作都做完了?做好的可以不用来上班."  相似文献   

19.
章毅 《当代世界》2015,(12):93-93
<正>2015年1月26日,一名赵姓婴儿呱呱落地,这原本是一件让全家高兴的喜事,可谁知就在婴儿出生后的第八天,出现毫无缘由的腹泻,最多一天达20次,并伴有发热、炎症加重等症状。在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患儿就诊的上海儿科医院采取了多种治疗手段,皆于事无补。最终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测,发现这名婴儿患上的是一种由先天基因缺陷导致的炎症性肠病,这着实给了孩  相似文献   

20.
张女士的父亲80多岁了,一天夜里,他的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了,而且行动不便.除了视力急剧下降外,眼睛还有震颤的现象.家人马上送他去医院诊治,医生说是脑中风.明明是眼睛出了问题,怎么最后成了脑中风? 脑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