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张晓萍 《思想战线》2002,28(1):31-34
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旅游”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 ;“旅游文化”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 ,或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文化旅游者将更广泛地与当地人接触 ,旅游文化应更多地适应旅游者的需要。开发旅游资源 ,应考虑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地区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布依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开发利用布依族“显在文化”资源 ,正确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突出民族文化特点与实现大众化、突出景点文化主题与综合开发利用、旅游“旺”季与“淡”季、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对布依族地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爱颖 《求索》2013,(8):259-261
21世纪是体验经济时代。体验与旅游有一种天然耦合.如何更好地把体验理论应用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在阐述体验经济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关系和提出当下问题的前提下.着重对文化旅游产品申“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体验与经济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节庆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韩国从1995年开始试验、1996年试行“文化旅游节庆”政策.经过近17年的发展,韩国文化旅游节庆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地区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文化旅游节庆政策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我国开展文化旅游节庆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光前  张宁 《新东方》2009,(5):14-18
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主体、客体和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旅游活动中已经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凡是旅游活动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文化。三亚南山旅游文化区在发展旅游文化时,非常充分地发掘了历史积淀的丰富的文化因素,又十分敏锐地融入了很多当今风靡全球的新的文化因素。推动海南旅游文化的发展繁荣,头等重要的是保护和发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实现山水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苏轼诗中的“沧海何曾断地脉”和丘浚诗中的“遥从海外数中原”,非常精当地概括了海南文化的特色,即既和中原文化同根同脉不可分割,又因孤悬海外而与众不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更好地保护和发掘海南本土特色文化,将使海南旅游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海南的旅游品位得到提升,也使海南的旅游更具魅力,更具国际吸引力。另一方面,旅游是世界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旅游以文化为根,协和万邦,可以增进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正确的思想方法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国际游客的文化诉求,对世界优秀文化因素进行融合创新,促进海南旅游文化国际化、现代化,使海南的旅游文化更具活力,更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09,(11):15-15
一、“三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第一,发展滞后,丰富的三国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缺乏精品,三国文化旅游仍处于从属地位。2009年,我省首批3亿元的鄂两生态文化旅游圈项日,几乎全部集巾在“一江两山”,  相似文献   

7.
夜郎之争与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夜郎”是一个在西南地区经常被提到的词语,尤其在近年的四川、贵州等6省市“夜郎”属地之争中特别引人关注。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文化旅游资源的越来越受重视,神秘的夜郎文化也被当作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并出现了抢夺“夜郎”牌的文化资源之争。在这种争论不断深入之际,如果我们对其进行冷静思考,不难发现各地的终极目的都是想借“夜郎”发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单纯地为开发文化而开发文化难以真正体现其价值,夜郎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必须与经济发展和旅游、文化等相结合,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罗毅 《湖北宣传》2006,(9):23-24
随州的发展要打好“开放牌”、“特色牌”、“文化牌”。要高举文化名城大旗,重视炎帝神农文化和古乐编钟文化两大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将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吸引人们的旅游资源,从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步伐,通过打好“文化牌”来促进随州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友利 《乡音》2014,(6):20-20
近年来,滦南县政协立足滦南“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评剧之乡、中国乐亭大鼓之乡)”的实际,围绕县委提出的打造“中等城市,实力滦南”的奋斗目标,认真履行政协三大职能,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邵颖萍 《群众》2022,(9):21-22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明确“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发展目标,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创新能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应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推进融合发展、促进提质增效,探索形成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全面实现文化强省建设新的跃升。  相似文献   

11.
沈振建 《今日浙江》2008,(19):58-59
南浔区充分保护、挖掘、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构筑“三大平台”,创新发展旅游文化,着力增强旅游文化的传承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推进南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龚敏 《求索》2006,(11)
本文试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思考国际旅游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和平是国际旅游的前提条件,国际旅游促进了和平的发展。同时,国际旅游也带来了国际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如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文化的冲突和传统文化的商业化等伦理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为协力推进泉州“文都”建设与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倍增,南安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12个乡镇、16个景区,走访市直有关单位及部分政协委员,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进行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2月17日,麦盖提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该县部分人大代表,对刀郎文化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参与视察的代表深入到“刀郎画乡”“刀郎乡里”“刀郎湖”等景区,进行了实地视察,并与部分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在视察中了解到,该县目前共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旅游农家乐6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三星级旅游酒店1家,有一定旅游规模的旅游宾馆18家,共拥有床位数1215个。  相似文献   

15.
钟严 《今日海南》2010,(11):28-28
在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其精彩演讲中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句话生动说明了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于2006年10月16日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文化旅游节”是六合历史上举办的规模最大、活动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文化盛会。本届“茉莉花节”以发源于六合的民歌《茉莉花》为旗号,成功开展了音乐文化、美食文化、雨花石文化、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17.
冯良山 《桂海论丛》2008,24(3):50-52
广西崇左有独特的岩溶地形地貌及山水文化景观、壮族艺术瑰宝的花山文化、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姿多彩的边疆民族风情、名扬天下的“连城百年军事要塞”、返璞归真的旅游农业景区,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发掘和利用这些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创造整洁平安的旅游环境,是崇左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与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今日民族》2011,(3):20-24
玉龙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集“三江并流核心区——老君山”、“东巴文化古籍”、“丽江古城——白沙古镇”的三项“世界遗产”桂冠于一身,同时还拥有宝山石头城、白沙壁画、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等丰富的人文资源。玉龙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文化资源富集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文化兴县”战略,全力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训华  ;王兆峰 《求索》2008,(9):78-79
产权保护是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区域经济,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产权保护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湘西民族地区分析了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产权保护的视角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静 《青年论坛》2003,(6):95-96
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制约旅游发展 ,这已经被世界旅游史和中国旅游史所证明。旅游理论来自于哲学文化思想 ,文化决定了旅游发展的盛衰 ,文化交流开辟了旅游新领域 ,文化赋予自然资源以精神内涵 ,传统文化对旅游者具有强大吸引力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旅游形式多样化 ,只有充分认识旅游的文化内涵 ,旅游发展才能方向明确 ,健康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