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依法行政是推行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的关键。而依法行政必须转变行政机关人员的传统观念 ,树立起与依法行政相适应的四种理念 :树立现代法治理念 ,摒弃“人治” ,崇尚“法治” ,坚持法律至上 ;树立民主理念 ,实现民主法治化 ;树立平等理念 ,平等行政、公正执法 ;树立“德”、“法”并举理念 ,既要有强烈的法治观念 ,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2.
《廉政文化研究》2011,(4):94-94
中国社会正在不断提升法治与文明的水平,因此,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也要实现“四化”,即职务犯罪侦查的法治化、文明化、科学化、规范化。在现代法治国家中,维护国家法治的活动也要遵守法律规范,司法和执法活动也不可随意滥行。以违法治违法、以侵权治侵权的行为,是对法治的双重破坏。因此,职务犯罪侦查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必须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李国旗 《求知》2012,(7):11-12
公众参与既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和自然延伸,也是依法治市原则在公共领域的具体体现,更是法治天津的重要内容与实现途径。公众参与和法治化深刻反映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实现法治天津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公众参与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民主的关系,在今天鲜明地体现为民主的法治化与法治的民主化的关系。虽然公认当前进入了民主的法治化时期,但是法治的深入推进离不开民主的保障。以立法改革为例,眼下立法改革有四个难题,包括如何落实人大对于立法的主导权,如何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如何确保社会组织参与法律起草成为新常态,如何更好吸纳中外立法交流成果,这些难题的实质都是党政关系、央地关系、官民关系、国内国际关系等事关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大课题。要推进立法改革,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国家和社会必须坚守的核心政治价值,是国家治理的双翼。民主是现代国家的治理形式,法治则是现代国家的治理规则,民主与法治在和谐中共生,又在冲突中均衡。对中国而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法治是社会主义的保障,因此,在国家治理中应正确把握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把民主与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建构"法治民主",推动国家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治化过程是渐进发展的过程 ,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价值目标 ,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大力培育全民的法治观念 ,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信仰大大增强 ;二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强化其为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供有效制度安排的能力 ;三是保障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然而 ,中国在推进法治与建设现代民主国家的进程中 ,不能忽略近 13亿人口中有 9亿农民在农村的国情 ,依法治国的推行难点是上述三个方面在农村的整体推进。农村的法治氛围和农民的法律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没有…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民主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现代条件下执政党治理国家的理性选择,它要求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将其执政活动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依据是国家宪法和党章,其基本原则是借鉴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的优点,实现自然演化与理性建构相结合;其具体途径是培养有利于实现国家法治文明与政党法治文明的法律文化、确立党员的法权人格、实现政党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实现政党民主的法治化、加强法治文化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行政决策法治化之检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实践过程中,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还存在诸多缺陷。行政决策作为行政活动的一种,从法治理论上说,应实现法治化。加强行政决策基本理论研究、导入协商民主、健全行政决策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行政决策程序法治化是建构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加强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设,既要逐步建立健全发展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和法律框架,更要切实以法治维护和保障协商民主,同时加强全社会的民主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政府预算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改革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 实践表明,推进政府预算制度建设,必须与民主和法治建设配套进行。没有完善的民主体制与法治,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 意义上的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因此,进一步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民主与法治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12.
在政治发展进程中,探寻解决官员腐败的途径,一直是中外政治家面对的中心课题。在手段上,选择“程序化设计”去落实民主、法治的过程透明化和计量简单化,使“民主法治”走向易操作性的途径,是“序计制”方法。消除用人腐败、政务人才市场配置需要“序计制”。“序计制”方法既是西方现代政治的核心规则,也是我国未来改革实践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偏远地区农民法律意识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稳步推进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认真分析和审视农民法律意识,是农村法治化的基础性工程。偏远地区农民生活在相对闭塞的地域环境中,主要依靠熟人伦理调控社会关系,更注重亲情、乡情,尊重道德、习俗,而排斥、逃避国家法律,其法律意识以“淡薄”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与法治     
关于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对于这一点,我们特别需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贯彻。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和谐与古代社会的和谐有着根本的不同。古代社会的和谐,是建立在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制度基础之上,所以它更多地是依赖和表现为人们的道德文化面貌。而现代社会的和谐,则只能建立在民主和法治的基础之上。民主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平等的政治制度,法治则是民主的程序化及其规则的实现,民主和法治二者不可分离。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指出其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并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要实现上述目标,纳入法治化轨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综合运用私法与公法的调整手段,特别要重视民法调整功能的发挥。民法既可以塑造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态民事人,为生态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基本交易规则,又能够促使民事主体保护生态,防止破坏生态的行为发生。我国民法必须实现生态化转型,其重点在于创设民事生态权、为民事主体设定生态义务以及规定生态侵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法治伦理是从法治本质出发,由法治化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当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当代中国法治伦理的形态,即中西治理文化的结合、时代和传统融合、民族性和全球性统一。法治伦理的形态蕴含当代中国法治伦理的特质,即民主、保障人权、和谐和德教。当代中国法治伦理蕴含的四个特质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构筑了当代中国法治的灵魂,成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同时也是法治实践的行动方向、法治实践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踏踏实实地坚持民主、保障人权、和谐及德教的中国特色的法治伦理,以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对应,政治文明侧重于民主的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本土资源”指民主制度赖以建立的支持性条件的总和,其内容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公民社会的建设、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法治传统的形成。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史再再证明,民主的实现必须从培育“本土资源”入手。  相似文献   

18.
佟德志 《政治学研究》2022,(1):21-28+156-157
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由中心走向全面,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出发,从“三者有机统一”走向“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民民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的道路,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越来越体现出全面发展的趋势。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人民民主在主体上体现为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复合,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复合结构;在过程上表现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等过程的复合,体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发展人民民主必须注重运用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全面思维,正确处理人民民主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人民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人民民主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对外交往的需要,非法治国家面临实现法治的国际国内压力。但考虑到法治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代价,政府又不能贸然行事。困境中的出路在于在政府主导下分步骤推进这一进程。第一步是实行形式法治。当这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以后,进入法治化进程第二阶段,即实质法治阶段,也就是实现现代意义的法治。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中国标准,"八个能否"既是对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深刻反思,也是对西方自由民主的有力回应;既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方向。它从政治正义的三个层面,即政治竞争的机会公平、政治参与的权利公平以及权力运行的规则公平,反映了现代民主成长的一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政治实践通过政治正义的三种实现形式——民主、束权和法治以实现"八个能否"的标准。具体而言,是以协商民主扩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以完善民主集中制、巡视制度与人大制度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落实法治原则的细节、阐述依法治国与宪法和党的领导的关系推进了民主政治的法治化。由此,在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形成了自洽的、一以贯之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