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国后,随着著名作家刘知侠创作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以及随后的同名电影风靡全国,"刘洪"(原著和电影中一直"老洪"称之)等众多抗日英雄从此家喻户晓。"刘洪"的主要原型,就是铁道游击队的首任大队长洪振海。他生前率领铁道游击队"血洗洋行"、"飞车搞机枪"等许多传奇抗日故事,至今仍在鲁南地区广为传颂。自小练成"飞车"绝技洪振海1910年出生在山东省滕  相似文献   

2.
铁道游击队是一支主要活动于津浦铁路鲁南段和临(城)枣(庄)支线上的小型抗日武装,创建时只有11人.最多时也不过200余人。徐广田从铁道游击队创立到抗日战争胜利一直在游击队工作,并且长期担任铁道游击队长枪中队的中队长,为铁道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徐广田却改变了革命立场。  相似文献   

3.
一部《铁道游击队》电影,一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曲,使微山湖蜚声大江南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个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却不再“静悄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空弹奏着或嘈杂剌耳的“械斗曲”,或沁人心脾的“化解曲”.或欢欣鼓舞的“和谐曲”.不断变化的曲调使这里又成为上到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许晨 《党建》2020,(3):54-56
<正>烽火硝烟跨战马,铁道英豪绽芳华;风雨征程志如铁,痴心不渝一文侠。20世纪50年代中期,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在鲁南铁道线上,游击队员们浴血奋战,扒火车、打鬼子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一经问世立即红遍大江南北,也让大队长刘洪和众多铁道游击队战士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随后,由小说改编  相似文献   

5.
黄强  老柯 《世纪桥》2012,(6):45-48
抗日英雄、我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一支铁路工人抗日游击队的创建者李延青,是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1902年生于渤海莱州湾一个贫苦人家。  相似文献   

6.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伴随着那悠扬婉转的二胡曲调,伴随那天上闪着金边的红云,伴随着海边吹拂的徐徐晚风,笔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从祖国最东端的小岛登舟跨海开始了追寻前辈足迹的“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7.
刘威  老柯 《党史纵横》2011,(6):29-30
抗日英雄、我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一支铁路工人抗日游击队的创建者李延青,是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1902年生于莱州湾一个贫苦人家。掖县地处莱阳西北,民国年间,“西北菜子”以有头脑、许多人家都有男子“闯关东、下崴子”经商做买卖而闻名山东半岛。由于家境贫寒,李延青童年时便随父兄下海打渔,  相似文献   

8.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刘知侠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说起这部小说的创作,还得追溯到1943年夏天。当时,刘知侠参加在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的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会议期间,鲁南地区铁道游击大队的抗日事迹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会后,他两次穿越封锁线.前往鲁南游击大队进行实地采访。尽管当时已积累了不少素材,也写了一些相关的作品,但刘知侠对这些作品并不满意。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多次来到当年鲁南铁道游击大队战斗的地方收集资料,精心揣摩,终于在1952年以鲁南铁道游击大队为原型,  相似文献   

9.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唱着这支优美的老歌,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英雄人物一一浮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10.
微山湖,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自古以来的“黄金水道”,景致美不胜收:白日问,水光潋滟,山色明丽;黄昏时,夕阳映水,渔舟唱晚。微山湖之美,从“帆影拖云纷参差,湖光如鉴拥翠微”这样的美好诗句中便可窥知一二。湖区内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使得风光秀丽的微山湖更兼具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更是让微山湖名扬四方。  相似文献   

11.
1942年3月19日,刘少奇带领华中赴延安的干部90多人,在八路军115师一个团的护送下,从苏北阜宁启程,途经山东根据地,停留近4个月,解决了中央交给的"解决山东争论"的问题。7月下旬,刘少奇一行又从滨海赴鲁西,跨越敌伪严密封锁的津浦铁路。  相似文献   

12.
李海流 《党史文汇》2012,(10):43-44
1942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托,到山东滨海检查指导工作。当时,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一一五师驻地都在临沭县朱樊村,刘少奇在这里住了三个多月,听取了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的工作汇报,并对山东的抗战工作作了指示。7月底,刘少奇准备返回延安,鲁南军区就把护送刘少奇通过敌占区的任务交给了鲁南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13.
随着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出版和影片《铁道游击队》的上映,铁道游击队政委方正的形象已是家喻户晓。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方正──1942年11月至1943年6月担任铁道游击队政委的文立徵却于1945年2月22日在鲁南临城县(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冈镇)丁家堂村牺牲,年仅34岁。关于这位英雄烈士的战斗经历,《山东军区抗日战争时期战史》附件《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我军革命烈士英名录》,将他的籍贯记作“江苏铜山县”;在烈士的故乡湖南省衡山县,由于“找不到入党证明人”等原因,不承认他的“烈士”身份,甚至认为他是“在外干坏事而下落不明的人”…  相似文献   

14.
小说《铁道游击队》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铁道游击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诞生在枣庄的一支抗日武装。它和兄弟部队一起开辟和保护了华东经鲁南过微山湖到延安的秘密交通线,安全护送了刘少奇、陈毅、罗荣恒等过往干部千余职,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肖华将军誉为游击队的“一面鲜明旗帜”,“怀里利剑,袖中匕首”。  相似文献   

15.
王凤贤 《世纪桥》2003,(1):21-23
中国铁路是沙俄政府依据《中俄密的》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强行修筑的一条“丁”字型铁路线。从满洲里至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至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1905年沙俄将中东铁路支线南端即长春至旅大段“转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交涉。1924年双方签署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简称《中俄协定》)及《暂  相似文献   

16.
周喜峰 《奋斗》2020,(3):70-71
<正>中东铁路最初名为"满洲铁路",后改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东省铁路,辛亥革命后称为中东铁路,是沙俄政府为夺取中国东北地区资源称霸远东地区,在通过和清朝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修建的一条连接中俄两国的"丁"字形铁路。自从十九世纪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相似文献   

17.
中东铁路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艳波 《奋斗》2021,(2):68-69
1897年,沙皇俄国在中国境内东北开始修建丁字型铁路,铁路由俄境内赤塔到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出境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南线从哈尔滨至大连,这条铁路就是中东铁路。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还是苏俄、共产国际派人到中国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人到苏俄学习考察培训,几乎都是通过中东铁路输送的,这条红色之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段永富 《世纪桥》2010,(1):53-5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苏联为了维护其边境安全,单方面与日本、伪满洲国就出售中东铁路"所有权"数度谈判,最终签订了"苏满关于中东铁路转让协定"。该协定的签订,不仅违反了《中俄协定》,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步伐。  相似文献   

19.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应有无偿归还中东铁路的内容,但苏俄后来对此予以否认。苏俄在归还中东铁路问题上前后所持态度发生很大变化,主要动因是由这一时期苏俄对华政策的基本思想与具体实践所决定的。其一,苏俄政府关于中东铁路的政策实际上始终未变,即不同意无条件归还中东铁路。其二,《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关于无偿归还中东铁路的规定,是苏维埃政府两重性外交的结果。其三,苏俄政府宣布无偿归还中东铁路,是出于获得中国在外交上承认的需要。总之,决定苏俄对华政策的主导因素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现实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中共"六大"是我党历史上唯一在国外召开的会议,1928年春夏,100多位代表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水路、陆路前往莫斯科———今年是中共"六大‘召开85周年。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中共"六大"是我党历史上唯一不在国内举行的代表大会。也很少有人知道,包括周恩来在内的不少"六大"代表,是经由大连北上,分别从满洲里、绥芬河出境前往莫斯科的。在出席中共"六大"的142名正式代表中,有4人是大连人,他们的名字是:作为满洲省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