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每逢总统大选 ,美国各大思想库便会开足马力 ,连续出台各种战略和政策建议报告 ,为新一届政府提供建言 ,期望对美国未来的内外政策施加各自的影响。对于 2 0 0 0年的跨世纪大选 ,各思想库更是高度重视 ,充分准备。其中 ,亚洲基金会 (AsiaFounda tion)早在 1999年就已着手实施题为“美国在亚洲的角色”的研究项目 ,并于 2 0 0 1年 3月将《美国在亚洲的角色 :美国人的观点》和《美国在亚洲的角色 :亚洲人的观点》两大研究报告分别以书的形式正式出版。《美国在亚洲的角色 :美国人的观点》(America’sRoleinAsi…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的亚洲政策初显其“灵巧外交”的轮廓,即在坚持基本战略的前提下,注重加强与新兴力量的关系,通过加强对话合作来增加美国对亚洲地区的影响力。然而,极有可能陷入复杂甚至是危险僵局的朝核问题正在考验着美国新政府的亚洲政策。朝核问题不仅反映美朝关系的战略瓶颈,而且受到与朝核问题的变化有着重要相关利益的日、韩的牵制.还要受到美国内一些政治势力的牵制。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其防务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总和。尽管在冷战的相当长时间内美国没有正式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美国的防务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变化中看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概貌。1986年,美国会通过《戈德尔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之后,美总统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综合性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由此,研究和了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有了更加可靠和完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付东 《和平与发展》2022,(3):79-95+138
2022年3月,具有保守理念的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当选韩国第20届总统,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构想与文在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区别。韩国新政府确立了“全球枢纽国家”的总体目标定位,计划放弃前政府的“战略模糊”政策,将打造韩美全面同盟作为优先目标,对华强调“相互尊重”,强化对朝施压,改善对日关系和推进韩美日合作。尹锡悦政府的外交政策构想与当前大国竞争加剧、美国对韩国的深厚影响、韩国国内政治博弈等内外因素密切相关。韩国新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将对东北亚地区格局、朝核问题、中韩关系等造成重要影响,但其实施也将受到韩国国内政治、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外交战略的内在逻辑无法自洽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将是一场两党势均力敌的选战,美国经济问题和伊拉克问题将对总统大选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大选活动的展开,美外交政策的调整将会更加明显,其主流趋于平和并寻求多边合作的平衡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推行"亚太战略"是澳大利亚政府的长期战略目标,1996年3月,在野13年的自由-国家联盟党在大选中获胜,新总理霍华德上台伊始即宣布,"与亚洲加强交往是新政府对外政策重点中的重点。新政府将继续推行工党防务、外交政策,通过双边关系和亚太经合组织同繁荣的亚洲国家保持基廷所倡导的经济接触。"由此可看出无论是工党或自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2010,(5):13-21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明显的调整。一是外交政策调整,改变布什时期单边主义政策,采取“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外交手段:二是军控政策调整,调整核裁军、军控与防扩散政策,宣示“无核世界”主张。抢占道德制高点:三是调整中东战略与反恐重心东移,以期集中力量解决阿富汗、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和改善美国同穆斯林的关系;四是“重返亚洲”,巩固美日、美韩同盟,积极介入东亚一体化进程,循着“巧实力”思路影响亚洲的“问题国家”:五是对俄政策调整,从国家层面到东欧防御计划、防扩散等各方面着手回暖美俄关系。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并未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质,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8.
变与不变间的波兰——图斯克新政府外交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议会选举获胜后的图斯克就任波兰总理,卡钦斯基旧政府下台.对新一届政府而言,前任政府的外交政策留下的不少残局需要收拾:过度亲近美国带来的国内外压力、疑欧立场导致的孤立境地、与俄罗斯关系降至冰点并受到普京的强硬回击等.为此,新政府将在延续前政府部分外交政策(将国家安全置于外交首位、重视发展与美关系、防范俄潜在威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在波美关系中凸显国家利益的现实性、放弃疑欧立场而亲近欧盟、改善与俄关系,加强对话合作,采取灵活务实态度来构建双赢局面.未来的波兰外交政策在短期内仍会在变与不变间摆动,但是可以预计,变化将是其中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越南:日本亚洲外交的新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8月底,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访问了东南亚4国,其中对越南的访问被外交界、新闻界认为是“本次东南亚之行的最关键一站”,充分表明以“重视亚洲”为旗号的村山内阁对外政策的重点方向。 战后初期至70年代初期,日本对越南的外交政策是服务于美国的亚洲战略的。7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结束和越南统一以后,为尽快打入越南及印支市场,日本政府表现出超越美国对越外交的自主倾向,1977年8月,福田首相访问东南亚6国,在马尼拉发表题为《我国的东南亚政策》的演说,提出“福田主义”三原则,同时指出“排斥社会制度不同的印支各国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10.
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美通过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加强军事同盟、频繁举行军事演习等举措,逐渐加强对亚洲的关注和投入,以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和主导地位,并达到防范和遏制中国的企图.但迄今为止,欧洲仍是美全球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东亚价值与东亚共同体建立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就东亚问题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在东亚地区存在一种共同的价值。东亚是否存在一种价值?“东亚价值”是什么?“东亚价值”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东亚共同体建设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正是笔者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南亚国家能源自然禀赋不厚,开发能力不强,而经济增长较快,多数对进口能源依赖较大。但南亚是中国近邻,又是中国进口油气的重要通道和管道所在地,同南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对中国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In South Asia, most countries are heavily dependent on energy imports as a result of poor natural endowment, weak exploration capacity and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being close neighbor to China, the South Asia serves as the corridor for China's energy imports and the transit region for China's oil and gas pipelines. It is in China's strategic interests to conduct energy cooperation with the South Asia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东亚区域能源安全与东亚共同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共同体是未来东亚合作和东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但目前它尚处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短期内无法建成。近年来,东亚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能源安全困境,它涉及到东亚国家现实的共同利益问题。区域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东亚国家普遍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以区域能源安全合作为切入点,建立东亚能源合作机制或区域能源安全共同体,那么不仅有助于推动东亚共同体构建的进程,还可以为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和运行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2002年的中亚     
在2001年的国际反恐浪潮冲击下,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冷战后的空前变化,北约军队进驻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大国力量对比出现急剧消长。在大气候骤变的激化作用下,2002年中亚各国国内力量也发生了空前的裂变,政局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波澜甚至动荡。各国当局分别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针对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做出重大政策调整,从而在各国200年局势发展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