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MIT出版公司 (MITPress ,London) 2 0 0 0年出版《美国的亚洲同盟》(America’sAsianAlliances)一书。书中提出的关于亚太安全机制的新主张 ,引起了有关国家和舆论的关注。该书起草人为九名美国和澳大利亚战略专家 ,包括两国前政府重要官员、军界人士和学者 ,如美国哈佛大学副校长、老布什政府欧洲事务特别助理罗伯特·布莱克威尔、亚太政策中心主任 (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 )保尔·道格拉斯、澳大利亚战略防务中心主任保罗·迪布和澳前副外长斯图尔特·哈里斯等。书中内容涉及美国的亚太安全战…  相似文献   

2.
每逢总统大选 ,美国各大思想库便会开足马力 ,连续出台各种战略和政策建议报告 ,为新一届政府提供建言 ,期望对美国未来的内外政策施加各自的影响。对于 2 0 0 0年的跨世纪大选 ,各思想库更是高度重视 ,充分准备。其中 ,亚洲基金会 (AsiaFounda tion)早在 1999年就已着手实施题为“美国在亚洲的角色”的研究项目 ,并于 2 0 0 1年 3月将《美国在亚洲的角色 :美国人的观点》和《美国在亚洲的角色 :亚洲人的观点》两大研究报告分别以书的形式正式出版。《美国在亚洲的角色 :美国人的观点》(America’sRoleinAsi…  相似文献   

3.
宗教在美国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宗教团体已是一支“成长中的力量” ,从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它在政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直接 ,并将在新世纪继续发挥作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 2 0 0 0年出版的《逐渐缩小的分界线 :美国政治中正在变化的宗教角色》(TheDiminishingDivide :Religion’sChangingRoleinAmericanPolitics)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 ,该书对美国宗教现况进行了归纳 ,认为美国主流社会在朝世俗化方向发展 ,民众对宗教的感情日益淡薄。与 2 0世纪 6 0年代相比 ,…  相似文献   

4.
“9·11”后 ,如何认识美国的地位与对外政策 ,再度成为人们激烈辩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 ,哈佛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初出版了该校肯尼迪管理学院院长、美国前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的新作《美国实力的悖论 :为何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不能自行其是 ?》(TheParadoxOfAmericanPower,WhyTheWorld’sOnlySuperpowerCan’tGoItAlone)。该书阐述了 2 1世纪全球信息时代美国的世界地位、利益及面临的挑战 ,并向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概括起来 ,奈在…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防政策是怎样制订出来的?--《美国国防政策》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国防政策是朝野各种角色彼此影响、相互角力的产物。由于美国的法制比较健全 ,社会运行机制比较成熟 ,尽管具体的政策内容会因时而异 ,或者处心积虑对付苏联 ,或者不遗余力打击恐怖主义 ,但政策的制订程序相对固定。 1997年由美国空军学院副教授彼德·海斯 (PeterL .Hays)等人主编、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国防政策》(AmericanDefensePolicy)第七版 ,从 5 0年代首版开始即作为美国空军学院的经典教材。书中收录了美国国防政策研究方面的权威论述 ,对美国防政策的制订程序进行了详细介绍 ,是一…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地区共有2亿多穆斯林,他们总体属于主张宽容的温和派。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政局动荡,伊斯兰极端势力发展迅速,呈现出国际性和跨国区域合作二大特征,对国际、地区安全和有关国家社会稳定构成威胁。2002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生的重大恐怖爆炸事件更令世界震惊,东南亚的伊斯兰教也因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和解出版公司2002年出版的由“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亚洲、太平洋地区研究所所长贾森·艾萨克森与“澳大利亚以色  相似文献   

7.
美国穆斯林族群命运初探--《美国穆斯林》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穆斯林世界为全球众多学者和政治家所关注,但针对美国穆斯林族群的著述和专题研究文章却并不多见。2000年"连续统一体"国际出版股份有限集团出版的由阿斯玛·古尔·哈珊撰写的《美国穆斯林:新一代》一书,从一名美国南亚裔穆斯林的角度,透视自己族群及美国主流社会的穆斯  相似文献   

8.
近读甄炳禧同志新作《美国新经济》,忍不住想说几句话。  记得80年代初,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砞葆一先生主编的《当代美国经济》一书后,当时就有耳目一新之感。后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陆续都有关于美国经济的专著问世。近些年,关于美国新经济的著述也很多,但像《美国新经济》这样洋洋37万言,从学术的角度,专门论述有关问题的著作还不多见。  本书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对新经济作了系统的论述。迄今,国际上对何为新经济并无统一的认识。甄著对此虽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权威界定--《美国的国家利益》介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年 7月由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出版的《美国的国家利益》(America’sNationalInterests,TheCommissiononAmerica’sNationalInterests ,July 2 0 0 0 )一书 ,对美国的国家利益进行了全面界定和阐述。该委员会成员 ,也即此书作者 ,包括来自哈佛大学贝尔夫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尼克松中心、兰德公司、参议院等 15个部门、机构的近 30位专家学者和政治家 ,其中就有现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其观点代表了美国内的主流观点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为美新政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和印度的日益崛起,对这两个东方发展中大国进行比较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中印两国发展究竟具有哪些相似性和差异性?它们各自具有哪些发展优势?这些问题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各类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2005年12月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发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中亚战略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公布新的中亚战略包含四方面调整,即将中亚地区视为独立的地缘政治板块、将阿富汗视为中亚一部分、明确将在中亚加强对俄罗斯和中国的遏制、重新界定美国在该地区的比较优势。新中亚战略的实施将会对中亚地区稳定和主要大国在该地区互动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美国在实施该战略中投入力度有限、比较优势不明显,中亚国家不会轻易改变自身多元平衡外交政策、对阿富汗及其局势的认知与美有明显差异,以及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冒进可能引发大国反制,新战略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分别在各自任期内根据美国的实力与地位、利益与价值观以及国际安全格局的转变,提出自己的亚非战略,虽然策略是变动的,但都表现出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从美国2006年版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对亚非的战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重提“先发制人”  相似文献   

13.
14.
2011年,东南亚国家经济保持复苏的态势.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世界经济增长趋于放缓,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减缓的趋势.为应对国内经济的下滑,一些国家开始逐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实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2012年东南亚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6月 2 8日 ,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及其两个修改议定书。 10月 8日 ,中国与东盟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签署该条约 ,成为东南亚地区以外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大国。《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东盟的支柱性政治文件之一 ,也是规范东南亚地区内外国家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1976年 ,在东盟成立的九年后 ,东盟五国在印尼巴厘岛签订了该条约。其宗旨是“促进该地区各国人民间的永久和平、友好与合作 ,以加强他们的实力、团结和密切关系” ,即通过区域内外的友好合作保…  相似文献   

16.
金新 《亚非纵横》2013,(2):23-27,59,61
2012年,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出现一系列新动态,中国安全利益面临着种种来自地区层面的现实威胁与挑战。美国在亚太实施“再平衡”战略,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根本安全挑战。持续升温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直接安全挑战。依旧严峻的朝鲜半岛局势,则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间接安全挑战。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安全挑战,中国应积极应对,化解风险,稳定周边。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中日亚洲观简论--"亚洲一体化"的思想追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是现实的背景,现实是思想的实现.因此当我们今天以热诚之心讨论亚洲一体化的时候,就有必要对"亚洲一体化"的思想作一次追溯,回顾历史上亚洲人的"亚洲观",以了解亚洲现状的"思想背景".又因为中国与日本是亚洲大国,梳理中日历史上的亚洲观,认识其源流,明晰其本质,辨别其同异就显得十分重要.冈仓天心、井上圆了、大川周明、桂太郎等人是日本历史上所谓"亚洲主义"的重要代表,而章太炎、孙中山则同样显示了对于二十世纪亚洲前途的深切关注与期待.将他们的思想作对比性的排列,也许可为今天"亚洲一体化"增添有益的思想历史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