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为中国与东盟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之上,必将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机遇。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今后的正常运行,还将面临着新的考验,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还需要我们对一些问题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尽管中国主导创设的澜湄合作机制是湄公河地区国际合作机制的后来者,但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已成为次区域合作的典范。对澜湄合作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澜湄合作快速发展的现实是不相称的。本文试图搭建一个分析框架来研究中国创设地区机制的动力,认为澜湄合作是中国推动自身利益与湄公河国家利益相适应、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指导下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积极构建“利益—责任—规范”三位一体的地区规范的过程。然而,目前增强澜湄合作发展动力还面临着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中国责任”与“他方期待”不对称、地区规范建构缓慢等因素的制约。澜湄合作要在众多地区合作机制中脱颖而出,需要关注更高层面的制度设计和集体认同的建设。而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机制和保持制度的灵活性将是未来澜湄合作保持其生命力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安全等领域都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必须借助的重要力量。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符合中阿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因此已成为中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阿关系总体发展顺利,特别是“中阿合作论坛”的创立以及“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确立,为双方加强集体对话与协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以及中东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新时期的中阿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双方必须以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管理角度来透视越、老、古、朝四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治理,其历史维度一般始于苏东剧变后。四国以反思苏联模式,并进行制度体制调整革新为契机,开启了社会治理征程。四国将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从党建和行政体制两个层面入手,或积极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或依据自身实际,将巩固政权与加强社会治理合二为一,较好地维持了社会稳定,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但同时也在新形势新环境下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总的来看,四国在治理体系和能力方面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克服治理危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走出治理困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金砖国家合作成立新的开发银行,到底有哪些发展创新?本文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新的主体身份,金砖国家从世界银行的"毕业生"成为新开发银行的出资人和股东,为南南合作提供更多且更具创新性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资源;二是新的治理原则,强调平等共治的新原则,改变国际发展合作领域长期存在的不平等合作格局;三是新的发展角色,在国际发展合作体系中,新开发银行既扮演合作补充者的角色,也扮演竞争和变革者的角色;四是新的合作纽带,以共同发展使命取代价值观基础作为合作的纽带,更加注重发展的实效。对于新开发银行而言,未来将面临一系列重要任务和挑战,如发展融资创新和财务可持续性,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凸显金砖特色,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服务金砖国家和更好惠及发展中国家,等等。新开发银行未来更多的创新将取决于其治理模式是否能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并且实现创新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共同安全”思想是社会党国际 2 0世纪 80年代国际民主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张国际社会应在共同的人类、共同的安全、共同的未来原则下 ,制定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总体框架。由此 ,社会党国际在缓和与裁军、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提出的政策主张 ,在当时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后 ,这一思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理论和政策调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中央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的两个判断。根据这两个判断,提出了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两个意识。全党和全国需要在“两个判断”和“两个意识”上统一思想,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始终充满信心,始终保持清醒。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生的深刻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机遇,有挑战,要在挑战中看到机遇,还要善于拗已战转化为机遇,在机遇与挑战的统筹考虑中选择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抢占战略制高点,把握先机。  相似文献   

8.
李宏 《当代世界》2022,(2):64-69
2021年9月,挪威工党在本国议会大选中成为第一大党,由其领衔的中左翼联盟在选举中以较大优势胜出.此次大选终结了以保守党为主的中右翼政党联盟连续8年的执政,挪威成为北欧地区继瑞典、芬兰、丹麦之后第四个由中左翼政党执政的国家.在欧洲各国民粹政党迅速壮大、欧洲社会民粹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北欧四国集体"左转".此轮中左翼政党上台执政得益于国际环境和北欧国家内部条件的变化,其重新执政伴随着一些新的时代特征,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硬任务、首要任务。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共十六大的政治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能的”。报告同时强调“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末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给珲春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冷战后东北亚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特别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持的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开发,使珲春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中心区域。1992年国务院批准珲春、绥芬河、黑河、满洲里等为四个边境开放城市。国务院特区办批准设立珲春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从此,珲春市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条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最前沿,珲春市也从历史上为国守边转化为为国开边出海的新的发展时期。珲春市的发展对于我国东北三省、内蒙古以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扩大中国在环日本海地区甚至整个东北亚的政治、经济影响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富于形象思维,往往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或者卡通化。在国际政治领域也是如此。 当伊拉克战争胜券在握时,美国弄出一副特殊的扑克牌,牌上画有美国要捉拿的伊政府高官,清楚而  相似文献   

12.
随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向经济、政治领域的不断渗透,少数地方官员由袒护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首领发展到公开半公开地组织、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成为不折不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老大。这种转变为“黑老大”意味着官员的腐败的目标正在由贪图享受转变为积累个人资本,预示着反腐道路将更艰难。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转型经济及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相比,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以来,"和谐"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中国高层的外交活动中,它已成了反映中国外交新内涵和新特点的一个响亮的关键词.这说明,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观察和研究国际问题,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研究中,有两个"点"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备受各方关注的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结果于1月29日揭晓.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74票对45票的绝对优势,出人意料地战胜原执政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并因获得巴立法委132个议席半数以上席位而享有独立组阁权.  相似文献   

18.
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是一个夸大的、不符合事实的看法,而其中提及的"中国特征的全球化"尽管有一些正确的成分,但是将全球化归结为某个国家的全球化是肤浅的,有可能导致世界未来十分危险的发展.中国进入全球化不仅有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的、挑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肖枫 《当代世界》2010,(10):37-39
近几月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有人说美国正"从南北两端围堵中国",中美间一场"战略较量"在所难免。也有人说中美是"假朋友"关系,什么"伙伴关系"只是为"好听"。还有人说,"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既然中国实力增强腰杆硬了,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应"加快进度"。诸如此类的议论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是绝不可"简单化"地看待和对待的。  相似文献   

20.
自甲午战争后,台湾问题始入中俄关系视野,在新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中更存在着明显的"台湾因素".在苏联存在的69年内,苏联政府始终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但是在利用"台湾因素"方面却几欲诡诈,为已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